【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感数据快速远程实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遥感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大大提高,获取的遥感数据越来越多。这些遥感数据在农、林、水利、资源、城市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应用部门也对遥感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遥感数据及时按需的提供。目前的情况是遥感数据的接收与处理速度较快,而数据分发却相对成为了瓶颈。也就是数据从接收到交付用户的长链条中最后一公里成为瓶颈。数据接收处理后在到达用户前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目上网工作,用户在网络上查询到需要数据后再进行订购与下载,这一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与耗时的过程。这对遥感数据应用在应急减灾等需要快速反应的领域造成制约。如何快速将遥感影像呈现给用户,使用户尽快了解目标区域的数据情况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卫星遥感数据远程实时播报系统,包括: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数据传输层模块和播报显示层模块;所述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所述数据传输层模块和所述播报显示层模块顺序连接。优选的,所述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空间定位模块和播报格式输出模块;所述数据传输层模块包括:打包模块、解包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播报显示层模块包括:数据接入模块和显示模块。一种多卫星遥感数据远程实时播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I,所述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根据卫星成像物理模型对下行数据空间定位,实时计算并生成卫星下行数据与地理坐标之间的对应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卫星遥感数据远程实时播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数据传输层模块和播报显示层模块;所述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所述数据传输层模块和所述播报显示层模块顺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卫星遥感数据远程实时播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数据传输层模块和播报显示层模块;所述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所述数据传输层模块和所述播报显示层模块顺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卫星遥感数据远程实时播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空间定位模块和播报格式输出模块;所述数据传输层模块包括:打包模块、解包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播报显示层模块包括:数据接入模块和显示模块。3.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实时播报系统进行实时播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i,所述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根据卫星成像物理模型对下行数据空间定位,实时计算并生成卫星下行数据与地理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地理参考坐标逆投影到原始下行遥感影像中,生成播报数据; S2,所述数据传输层模块,对所述播报数据压缩打包与传输,传输给所述播报显示层模块;数据传输层模块与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同步运行,根据所述数据综合处理层模块的数据处理速度同步数据传输速度; S3,所述播报显示层模块,根据播报终端的分辨率自动调节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并将所述播报数据实时转换为图像显示出来,当显示的图像滚动时,使用滤波技术调节滚动速度,减少滚动中的图像抖动现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时播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所述数据获取模块,从卫星天线接收系统获取卫星下行遥感数据,将卫星下行遥感数据进行解析并格式规整,并从所述遥感数据中提取卫星参数信息; S12,所述空间定位模块通过光线跟踪方法,将传感器坐标系平面上的位置映射到地球表面经纬度椭球面,形成一个映射网格文件;所述网格文件中记录了所述遥感数据中的原始遥感影像上的坐标与地球表面经纬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矢量地图数据变形后和所述遥感影像叠合; S13,所述播报格式输出模块,基于矢量地图数据和所述遥感影像叠合后的数据按照播报数据模型生成输出播报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时播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报数据模型中包含播报数据的图像属性描述信息、卫星参数信息、网格文件数据以及矢量地图数据,其中矢量地图数据已经投影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坐标系中;所述图像属性描述信息包括图像的尺寸、深度和金字塔分块方式,所述卫星参数信息包括卫星名称和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时播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2具体为:把矢量地图数据转载到内存中,为矢量地图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点都建立一个经纬度到卫星遥感影像图坐标的映射点对,并记录这个点对是否已经有效的标志;然后在网格文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波,杨进,陈甫,梁龙彬,李信鹏,刘士彬,张静,戴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