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P2P系统的节点加入方法及相应的P2P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8562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5:1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P2P节点接入方法,包括: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过载对等节点直连的候选客户节点的实时性能值;将实时性能值大于预设的性能阈值的候选客户节点确定为待升级客户节点;以及选择至少一个待升级客户节点并升级为对等节点。本申请还公开了相应的P2P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2P系统的节点加入方法及相应的P2P系统
技术介绍
RELOAD (Resource Location and Discovery Base Protocol,资源定位与发现基础协议)基于节点在计算性能、接入环境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异构性将节点(统称Node)区分为两类:性能较强、环境稳定并乐于服务他人的作为对等节点(peer),参与消息的路由转发与分布式数据存储等网络服务提供;其他出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不适合参与服务提供的作为客户节点(client)。节点在对等网络中有自己独立且唯一的标识,即节点标识Node-1D。对等网络中使用分布式存储服务保存的资源在其中也有自己独立且唯一的标识,即资源标识Resource-1D0对等网络具有良好的自组织与自管理特性,允许对等节点自由地加入和退出网络。RELOAD引入集中式的注册服务器(Enrollment Server,简称ES)控制节点(包括对等节点和客户节点)的加入,并负责为申请加入的节点分配Node-1D并为其初次接入网络指定安全的引导节点(Bootstrap Peer,简称BP)等。由于P2P系统依赖于大量参与节点协作提供服务,因此实现负载均衡是保证对等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结构化对等网络通过哈希方法来决定每个数据对象的存储和服务位置,因而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负载不均衡的现象,导致对等网络中局部负载过重,相应的对等节点成为局部过载节点。局部服务节点过载会直接影响对应用户的使用体验,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网络崩溃(即,雪崩效应)。RELOAD作为客户节点和对等节点的统一 P2P协议,客户节点在加入网络时并不参与消息路由,但在此时由ES静态分配的Node-1D却在其后升级为对等节点时实际决定了该节点在P2P Overlay中的位置和所承担工作量。对于ES分配Node-1D,目前仅仅要求其确保全局唯一性,RELOAD建议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这种设计在各节点性能差异不大、随机算法生成Node-1D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的前提下,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静态负载均衡的作用。如何利用用户设备资源来降低专门部署服务器的购置成本与维护开销一直是P2P技术对于服务运营者的最大吸引力之一。在这种场景下,如果考虑到用户设备作为客户节点接入网络后可能会应网络需求(例如,承担某个临时过载对等节点的部分工作负载)升级为对等节点,就将打破对等节点均质化的前提假设。如果其升级后Node-1D仍沿用初始注册时随机分配的数值,则很可能因为自身的资源和环境限制无法承担相应的Overlay工作负载,导致升级失败,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引起网络频繁扰动或者雪崩效应,造成灾难。因此,仅仅应用负载重定向技术不能充分利用用户免费的闲置硬件资源。而且,现有的P2P负载均衡技术基于节点性能均质化的假设,不能很好地解决异构节点加入网络时的负载分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一种P2P节点接入方法,包括: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过载对等节点直连的候选客户节点的实时性能值;将实时性能值大于预设的性能阈值的候选客户节点确定为待升级客户节点;以及选择至少一个待升级客户节点并升级为对等节点。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一种P2P系统,包括: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过载对等节点直连的候选客户节点的实时性能值,将实时性能值大于预设的性能阈值的候选客户节点确定为待升级客户节点,选择至少一个待升级客户节点并升级为对等节点。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由过载对等节点本地收集直连的客户节点(尤其是候选客户节点)的信息、根据期望分流负载,结合客户节点自身性能,选择合适的客户节点为其重新指派Node-1D,再升级为对等节点,避免了因为客户节点资源和环境限制无法承担相应的Overlay工作负载而导致的负载分流失败。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P2P系统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P2P节点接入方法1000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P2P节点接入方法2000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图2中步骤S260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图2中步骤S280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撤销候选升级节点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P2P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P2P系统包括对等节点11、与对等节点直连的客户节点12和13、管理服务器21、配置服务器22以及注册服务器23。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P2P节点接入方法1000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系统来描述图2示出的方法1000,并假设客户节点12和13都属于候选客户节点。如图2所示,在步骤SllO中,过载对等节点(即对等节点11发生过载时)获取与其直连的候选客户节点的实时性能值。例如,过载对等节点11向与其直连的客户节点12和13获取实时性能值。在步骤S120中,过载对等节点11将获取的候选客户节点12和13的实时性能值与预设的性能阈值进行比较,将实时性能值大于预设的性能阈值的候选客户节点确定为待升级节点,例如,候选客户节点12和13的实时性能值均大于预设的阈值,则候选客户节点12和13均为待升级节点。然后在步骤S130中,将至少一个待升级节点升级为对等节点。例如,过载对等节点11根据自身所需要分流的负载情况,选择实时性能值适合的候选客户节点升级为对等节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llO中,当对等节点11过载时可以向管理服务器21发送过载通知,管理服务器21响应于过载通知向与过载对等节点11直连的候选客户节点(例如候选客户节点12和13)收集实时性能值。然后在步骤S120中,管理服务器21将获取的候选客户节点12和13的实时性能值与预设的性能阈值进行比较,将实时性能值大于预设的性能阈值的候选客户节点确定为待升级节点,例如,候选客户节点12和13的实时性能值均大于预设的阈值,则候选客户节点12和13均为待升级节点。然后在步骤S130中,管理服务器选择至少一个待升级节点并升级为对等节点。例如,管理服务器21根据过载对等节点11的所需要分流的负载情况,选择实时性能值适合的候选客户节点升级为对等节点。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过载对等节点21的负担。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P2P节点接入方法2000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P2P系统描述图3所示的方法2000。如图3所示,在步骤S210中,与对等节点11直连的客户节点(例如客户节点12和13)下载性能测试工具。例如,客户节点12和13在加入网络时从配置服务器22获取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包括性能测试工具的下载地址和/或文件指纹。例如,扩展RELOAD配置文件,新增一个“benchmark”字段,用于保存性能测试工具的下载地址benchmark, url和/或benchmark, checksum。客户节点12和13从其中指定的下载地址下载性能测试工具。作为一种选择,客户节点12和13还可用指定算法计算下载的配置文件的哈希指纹,并与配置文件中保存的文件指纹进行比对,如果一致,说明下载成功;否则,向配置服务器22报告下载错误。在步骤S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2P节点接入方法,包括: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过载对等节点直连的候选客户节点的实时性能值;将实时性能值大于预设的性能阈值的候选客户节点确定为待升级客户节点;以及选择至少一个待升级客户节点并升级为对等节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2P节点接入方法,包括: 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过载对等节点直连的候选客户节点的实时性能值; 将实时性能值大于预设的性能阈值的候选客户节点确定为待升级客户节点;以及 选择至少一个待升级客户节点并升级为对等节点。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过载对等节点直连的候选客户节点的实时性能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与所述过载对等节点直连的各客户节点下载性能测试工具; 运行所述性能测试工具并得出性能测试结果; 将所述性能测试结果以及申请升级请求发送给注册服务器; 所述注册服务器将性能测试结果大于预设的性能阈值的客户节点确定为候选客户节点;以及 向所确定出的候选客户节点签发候选节点证书。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与所述过载对等节点直连的各客户节点下载性能测试工具的步骤包括: 各客户节点从配置服务器获取配置文件,其中,所述配置文件中包括用于保存所述性能测试工具下载地址的字段;以及 根据所述下载地址下载所述性能测试工具。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过载对等节点直连的候选客户节点的实时性能值的步骤包括: 各所述候选客户节点接收所述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性能信息获取请求; 收集自身的实时性能数据; 根据所述性能测试结果,将所述实时性能数据转换成所述实时性能值;以及 向所述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返回所述实时性能值。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将实时性能值大于预设的性能阈值的候选客户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升级为对等节点的步骤包括: 所述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根据需要分流的负载以及接收到的各候选客户节点的实时性能值确定所述待升级客户节点; 向所述待升级客户节点发送升级请求; 所述待升级客户节点将所述升级请求发送给所述注册服务器; 接收所述注册服务器返回的升级节点证书,其中,所述升级节点证书包括所述待升级客户节点升级为对等节点时使用的新节点ID ;以及以所述新节点ID重新加入网络。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升级请求包括所述待升级客户节点升级为对等节点时能够使用的节点ID范围,且所述节点ID范围包括所述新节点ID。7.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向所确定出的候选客户节点签发候选节点证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根据监控信息确定待撤销候选客户节点;向所述注册服务器发送要求撤销候选升级请求; 所述注册服务器向所述待撤销候选客户节点签发撤销候选升级节点证书; 接收所述撤销候选升级节点证书;以及 将所述撤销候选升级节点证书转发给负责存储对等节点,以存储所述撤销候选升级节点证书。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将所述撤销候选升级节点证书转发给负责存储对等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过载对等节点或管理服务器确定出被撤销的候选升级节点已经升级为对等节点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灵莉彭晋马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