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523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它包括集员滤波算法步骤、部分更新算法步骤、仿射投影算法步骤和约束自适应滤波算法步骤:集员滤波算法步骤:由集员滤波算法得到SM-CAP算法;部分更新算法步骤:由部分更新算法得到SM-PU-NLMS或SM-SPU-CAP算法;仿射投影算法步骤:由仿射投影算法得到SM-DS-CAP算法、SM-SR-CAP算法和SM-CAPvdr算法;约束自适应滤波算法步骤:由约束自适应滤波算法得到时变误差边界的基于集员滤波和线性约束的波束形成算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集员滤波、仿射投影算法与部分更新技术三者结合,收敛速度迅速、复杂度低且稳态失调较小;在集员滤波的框架下,将可变重用数的约束仿射投影算法应用于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在不损失算法性能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智能天线原名自适应天线阵列,最初广泛应用于雷达、声纳和军事方面,主要作用是空间滤波和定位。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智能天线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通信领域中。智能天线是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的阵列天线,它通过调节各阵元信号的加权幅度和相位来改变阵列的天线方向图,自动测出用户方向,并将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方向,而在干扰信号方向形成天线方向图零陷或较低的天线方向图增益,从而达到抑制干扰和提高信噪比的目的。随着全球移动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容量和质量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频谱利用率刻不容缓,智能天线的引入给整个无线通信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目前,智能天线技术已被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算法是智能天线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通信系统中,训练序列可能要限制在一定样本范围内,因此,希望自适应算法的收敛速度尽量快,寻找运算简单、收敛速度更快、性能更优的算法成为波束形成的关键。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技术在保证对期望信号方向增益一定值的条件下,计算最优权矢量使阵列输出功率最小,已经在阵列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集员滤波算法步骤、一个部分更新算法步骤、一个仿射投影算法步骤和一个约束自适应滤波算法步骤:集员滤波算法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S101:由集员滤波算法得到SM?NLMS算法;S102:由SM?NLMS算法得到SM?AP算法;S103:由SM?AP算法得到SM?CAP算法;部分更新算法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S201:由部分更新算法得到SPU?NLMS算法;S202:由SPU?NLMS算法得到SM?PU?NLMS算法;S203:由SM?PU?NLMS算法得到SM?PU?CNLMS算法,或者由SM?PU?NLMS算法得到SM?SPU?AP算法,再由SM?S...

【技术特征摘要】
1.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集员滤波算法步骤、一个部分更新算法步骤、一个仿射投影算法步骤和一个约束自适应滤波算法步骤: 集员滤波算法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5101:由集员滤波算法得到SM-NLMS算法; 5102:由SM-NLMS算法得到SM-AP算法; 5103:由SM-AP算法得到SM-CAP算法; 部分更新算法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5201:由部分更新算法得到SPU-NLMS算法; 5202:由 SPU-NLMS 算法得到 SM-PU-NLMS 算法; 5203:由SM-PU-NLMS算法得到SM-PU-CNLMS算法,或者由SM-PU-NLMS算法得到SM-SPU-AP算法,再由SM-SPU-AP算法得到SM-SPU-C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涛马剑青宋佳彬吴伟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