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电压加速补偿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用以提供一直流输入电压;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该初级线圈连接该直流电源用以接受该直流输入电压,而该第一次级线圈和该第二次级线圈则用以感应该直流输入电压,对应输出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输出电压,给负载供电;反馈单元,连接至第二次级线圈,用以采样反馈信号并输出反馈电压;加速补偿单元,与该反馈单元连接,用以加快该反馈电压的变化;脉冲宽度调变电路,设置在变压器与反馈单元之间,根据该反馈电压的变化从而控制送入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直流输入电压大小。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电压加速补偿的供电电路可以加快反馈电路的响应速度,使得供电输出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尤其是一种具有电压加速补偿的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根据当前电子产品发展的确实,如今的电子产品功能是越来越多,因此,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其供电电路必须能够应对动态负载所造成的暂态响应,从而来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的工作,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供电电路的功能系统架构图,一般来说,直流电源所输出的电压会经过变压器降压后,再经过整流滤波输出一稳定的直流电压,供给给后端的电子系统即负载使用,那为了实时的监控负载的情况,所以设置了反馈电路用以采集负载的电压变化,从而根据这个电压变化控制脉冲控制器来改变变压器的电压输出,这样,就形成了 一个闭环控制。但是,由于负载端对应的电子系统内存在相当多的IC,对于供电电路来说此负载属于动态负载,虽然上述电路设置了反馈电路来确保供电电路的稳定输出,可是一旦负载端的变化剧烈,而反馈电路来不及加以应对,那么即会造成供电电路输出电压滞后,其输出电压可能达不到负载所需的一个基准电压,这样就会进一步的造成整个系统出现故障。因此,针对如今的电子产品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可以即时应对动态负载变化的供电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够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电压输出,并且能够快速应对动态负载的变化,本专利技术提供出了一种具有电压加速补偿的供电电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压加速补偿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用以提供一直流输入电压;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该初级线圈连接该直流电源用以接受该直流输入电压,而该第一次级线圈和该第二次级线圈则用以感应该直流输入电压,对应输出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输出电压,给负载供电;反馈单元,连接至第二次级线圈,用以采样反馈信号并输出反馈电压;加速补偿单元,与该反馈单元连接,用以加快该反馈电压的变化;脉冲宽度调变电路,设置在该变压器与该反馈单元之间,根据该反馈电压的变化从而控制送入变压器初级线圈的该直流输入电压大小。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的供电电路还包含一控制开关,连接该变压器和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其由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的运行状态来控制该控制开关导通与否。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的供电电路还包含一光耦合器,连接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和该反馈单元,其中,该光耦合器内的等效发光二极管连接该反馈单元,且该光耦合器内的等效光电晶体管连接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供电电路中,该反馈单元包括一第三开关和一反馈输出节点,该第三开关包括:第一端,连接该反馈单元的该反馈输出节点;第二端,连接该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用以控制该第三开关的导通状态;以及第三端,与接地点连接。优选的,该反馈单元还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该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整流元件的阴极,该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该第三开关的该第三端,且该第三开关的该第二端连接至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串联节点,该反馈信号是该串联节点的电压值。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的供电电路中该第三开关是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优选的,所述的供电电路还包含第一整流元件和第一滤波储能元件,该第一整流元件的阳极连接该第二次级线圈,其阴极连接该第一滤波储能单元的一端和该反馈单元,该第一滤波储能单元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该反馈单元还包括一第三输出端,该加速补偿单元连接于该第三输出端与该反馈输出节点之间。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的供电电路还包含第二整流元件和第三滤波储能元件,该第二整流元件的阳极连接该第一次级线圈,其阴极连接该第三滤波储能单元的一端和一第一输出端,该第三滤波储能单兀的另一端接地,其中,该第一输出端用以输出该第一输出电压,该加速补偿单元连接在该第二整流元件的阴极与该串联节点之间。作为可选的方案,供电电路还包含隔离元件和第二滤波储能单元,该隔离元件的阳极与该第一整流元件的阴极相连接,其阴极连接该第二滤波储能单元的一端和一第二输出端,该第二滤波储能单元的另一端接地,该第二输出端用以输出该第二输出电压。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的供电电路还包含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包括一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包括:第一端,连接一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以控制该第二开关的导通状态;第二端,与接地点连接;以及第三端,连接该反馈单元。在实际应用中,当该第一输出电压低于一基准电压时,该加速补偿单元即时会改变该反馈电路的该反馈输出节点对地电流,从而来改变该光耦合器的导通状态为截止状态,当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侦测到该光耦合器成截止状态时,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则提高送入变压器初级线圈的该直流输入电压大小。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供电电路中该加速补偿单元包含一第一开关和一第三电阻,该第一开关包括:第一端,连接该第二开关的该第三端,用以接收一导通信号;第二端,连接该第一整流元件的阴极;以及第三端,连接该第三电阻的一端;其中,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当该第二开关导通时,即会产生该导通信号至该第一开关的该第一端,使得该第一开关导通,该第三电阻进行分压,从而改变该第一电阻和该第二电阻的串联节点电压。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的供电电路该第一开关是增强型场效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专利技术具有电压加速补偿的供电电路,当负载端出现剧烈变化时,仍可以通过加速补偿单元来加快反馈电路的响应速度,进而快速的调整脉冲宽度调变电路,使得输出电压能够及时的应对负载端的变化,从而让整个系统的电压输出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供电电路的功能系统架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功能系统架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供电电路的电路架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供电电路的电路架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供电电路的电路架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功能系统架构图。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电路主要包括:直流电压10,用以提供一直流输入电压V。;变压器11,其连接该直流电源10用以接受直流输入电压Vtl,并对该直流输入电压V0进行降压,然后经过整流滤波后给负载20供电,在本实施例中负载20与变压器11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单元18,使得输出至负载的电压不受前段电路变化的影响;反馈单元12,连接加速补偿单元13,用以采样反馈信号并输出反馈电压;加速补偿单元13,与该反馈单元12连接,用以加快反馈电压的变化;脉冲宽度调变电路15,设置在该变压器与该反馈单元之间,根据该反馈电压的变化从而控制送入变压器初级线圈的该直流输入电压Vtl的大小。此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控制模块14,连接至加速补偿单元13,用以提供一导通信号给加速补偿单元13,加速补偿单元13根据此导通信号来反馈电压的变化;控制开关16,设置与变压器11与脉冲宽度调变电路15之间,其可以根据脉冲宽度调变电路15的运行状态来控制自身导通与否及导通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电路还包括一个控制开关16,其连接在该变压器11和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15之间,此控制开关16是根据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15的运行状态来控制自身的导通与否,即当侦测到脉冲宽度调变电路15开始运行时,自动打开;当侦测到脉冲宽度调变电路15停止运行时,自动关闭。更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供电电路的电路架构图。在本专利技术中,变压器11包括了初级线圈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电压加速补偿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用以提供一直流输入电压;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该初级线圈连接该直流电源用以接受该直流输入电压,而该第一次级线圈和该第二次级线圈则用以感应该直流输入电压,对应输出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输出电压,给负载供电;反馈单元,连接至该第二次级线圈,用以采样反馈信号并输出反馈电压;加速补偿单元,与该反馈单元连接,用以加快该反馈电压的变化;脉冲宽度调变电路,设置在该变压器与该反馈单元之间,根据该反馈电压的变化从而控制送入该变压器该初级线圈的该直流输入电压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压加速补偿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电源,用以提供一直流输入电压; 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该初级线圈连接该直流电源用以接受该直流输入电压,而该第一次级线圈和该第二次级线圈则用以感应该直流输入电压,对应输出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输出电压,给负载供电; 反馈单元,连接至该第二次级线圈,用以采样反馈信号并输出反馈电压; 加速补偿单元,与该反馈单元连接,用以加快该反馈电压的变化; 脉冲宽度调变电路,设置在该变压器与该反馈单元之间,根据该反馈电压的变化从而控制送入该变压器该初级线圈的该直流输入电压大小。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控制开关,连接该变压器和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其由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的运行状态来控制该控制开关导通与否。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耦合器,连接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和该反馈单元,其中,该光耦合器内的等效发光二极管连接该反馈单元,且该光耦合器内的等效光电晶体管连接该脉冲宽度调变电路。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反馈单元包括一第三开关和一反馈输出节点,该第三开关包括: 第一端,连接该反馈单元的该反馈输出节点; 第二端,连接该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用以控制该第三开关的导通状态; 以及第三端,与接地点连接。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反馈单元还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该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整流元件的阴极,该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该第三开关的该第三端,且该第三开关的该第二端连接至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串联节点,该反馈信号是该串联节点的电压值。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开关是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一整流元件和第一滤波储能元件,该第一整流元件的阳极连接该第二次级线圈,其阴极连接该第一滤波储能单元的一端和该反馈单元,该第一滤波储能单元的另一端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仁,江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