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和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负载终端,移动电源包括一电源适配器、一电源电池组、一电源充电控制模块、一发射线圈、一无线充电控制模块以及一充电管理模块;负载终端包括一负载电池组、一接收线圈以及一接收端控制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移动电源以无线方式为负载终端充电,用户不需要繁琐的充电导线(数据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使用中,既可以为负载终端充电,又可以为移动电源充电,避免分别充电的不便。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应用于各种环境,还可以根据应用环境优选电能来源和充电对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及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被大规模的推广使用,这类电子产品普遍耗电量很大,因此移动电源应运而生,得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或待机供电,一般以锂电芯或者干电池作为储电单元,通常具有大容量、多用途、体积小、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等特点。传统的移动电源都是采用USB数据线的方式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USB端口连接,对其电池进行充电,不过,当使用者在移动环境下使用移动电源充电时,移动电源与便携式电子设备有线连接会给用户带来不便,数据线连接麻烦,很容易丢失,使用不便。此夕卜,移动电源本身也需要单独充电,用户需要为两个设备充电,操作麻烦,时常会发生忘记给移动电源充电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在现有移动电源存在的数据线连接麻烦、数据线易丢失、易损毁、用户容易忘记充电等诸多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包括: 一电源适配器,用于连接市电; 一电源电池组,用于储存和释放电量; 一电源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电池组,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池组储存电量; 还包括: 一发射线圈,能够在高频交流电的激励下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 一无线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发射线圈,能够为所述发射线圈提供可控的高频交流电; 一充电管理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于为所述电源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供电。其中,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一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控制丰吴块。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二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充电控制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通过第三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充电控制丰吴块。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模块,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负载终端,包括: 一接收线圈,用于根据可控的高频交变电磁场产生交变电流; 一负载电池组,用于储存和释放电量; 一接收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负载电池组存储电量; 所述接收线圈通过所述接收端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负载电池组。所述接收端控制模块包括一整流滤波电路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线圈产生的交变电流转变为直流电,所述接收线圈通过所述整流滤波电路模块连接至所述负载电池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的移动电源以及所述的负载终端。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形成一谐振系统。所述负载终端还包括一无线通信发射模块,连接至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一对应所述无线通信发射模块的无线通信接收模块,连接至所述接收端控制模块。所述无线通信发射模块和所述无线通信接收模块皆为Zigbee模块。所述无线通信发射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接收模块皆为蓝牙模块。所述无线通信发射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接收模块皆为NFC模块。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及负载终端,移动电源以无线方式为负载终端充电,用户不需要繁琐的导线(数据线)。本专利技术安装使用中,既可以为负载终端充电,又可以为移动电源充电,避免分别充电的不便。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应用于各种环境,还可以根据应用环境优选电能来源和充电对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框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负载终端的结构示意框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框 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工作中的控制过程流程 图中标记如下: 10、移动电源,20、负载终端,30、无线充电系统; 1、电源适配器,2、电源电池组,3、电源充电控制模块; 4、发射线圈,5、无线充电控制模块,6、充电管理模块; 7、第一继电器,8、第二继电器,9、第三继电器; 11、负载电池组,12、接收线圈,13、接收端控制模块; 14、无线通信发射模块,15、无线通信接收模块,131、整流滤波电路模块。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专利技术。应当理解,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拟阐述,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图中所示为一种无线充电系统30,包括移动电源10和负载终端20。其中,移动电源10为便携式可无线充电的充电、放电设备,负载终端20为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本系统中,有外接电源时,外接电源可以直接为移动电源10和/或负载终端20充电,无外接电源时,移动电源10可以以无线充电方式为负载终端20充电。此处的无线充电技术是指非接触式充电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电能传输,具体来说,将两个互感线圈放置于邻近位置上,当电流在一个线圈中流动时,所产生的磁通量成为媒介,导致另一个线圈中也产生电动势,其优点是漏磁少、能量转化率高。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框图,图中所示为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10,包括: 一电源适配器I,用于连接市电; 一电源电池组2,用于储存和释放电量; 一电源充电控制模块3,连接至所述电源电池组,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池组储存电量; 一发射线圈4,能够在高频交流电的激励下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 一无线充电控制模块5,连接至发射线圈4,能够为所述发射线圈提供可控的高频交流电; 一充电管理模块6,连接至电源适配器I,用于为电源充电控制模块3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供电5。充电管理模块6通过第一继电器7的工作电路模块连接至无线充电控制模块5。充电管理模块6通过第二继电器8的工作电路模块连接至电源充电控制模块3。无线充电控制模块5通过第三继电器9的工作电路模块连接至电源充电控制模块3。充电管理模块6分别连接至第一继电器7、第二继电器8、第三继电器9的控制电路模块,用于控制相应的第一继电器7、第二继电器8、第三继电器9的工作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连通(闭合)状态和断开(打开)状态。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移动电源20的结构示意框图,图中所示为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负载终端20,包括: 一负载电池组11,用于储存和释放电量; 一接收线圈12,用于根据可控的高频交变电磁场产生交变电流; 一接收端控制模块13,用于控制负载电池组11存储电量; 接收端控制模13块包括一整流滤波电路模块131,用于将接收线圈12产生的交变电流转变为直流电; 接收线圈12通过接收端控制模块13连接至负载电池组11具体地说,接收线圈12通过整流滤波电路模块131连接至负载电池组11。上述的发射线圈4与接收线圈12是互感线圈,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发射线圈4中有交变电流通过时,两个线圈周围的磁通发生变化,接收线圈12也会产生电流。发射线圈44和接收线圈12形成一谐振系统,所述发射线圈内的电流为谐振系统的谐振电流,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包括:一电源适配器,用于连接市电;一电源电池组,用于储存和释放电量;一电源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电池组,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池组储存电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发射线圈,能够在高频交流电的激励下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一无线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发射线圈,能够为所述发射线圈提供可控的高频交流电;一充电管理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于为所述电源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包括: 一电源适配器,用于连接市电; 一电源电池组,用于储存和释放电量; 一电源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电池组,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池组储存电量;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发射线圈,能够在高频交流电的激励下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 一无线充电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发射线圈,能够为所述发射线圈提供可控的高频交流电;一充电管理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于为所述电源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供电。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一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 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二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充电控制模块; 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通过第三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充电控制模块; 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模块,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4.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负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接收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李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