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的分析与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直流多馈入短路比的动态无功补偿配置点的选择方法。
技术介绍
高压直流输电与交流电网互联,将会形成交直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若交流电网强度较弱,则会存在电压失稳暂态失稳、动态过电压以及谐波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以及对电网影响的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系统与所连直流系统容量的相对大小。交流电网的强弱能够反映系统内组成元件对各种扰动的敏感度。强交流系统对负荷变化扰动不会有显著的电压或功角变化,但对于弱交流系统,个小的扰动就有可能会引起较大的电压或其他电气量的偏移。直流换流站母线处的短路容量或等值阻抗通常是在该点衡量系统强弱的较好指标。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直流短路比(Short Curccut Ratioo, SCR)或有效短路比(Effcttvee Short Curcuit Ratio, ESCR)来定量评价换流站所连交流电网的强度,SCR和ECRR可为电网规划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及电网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提供参考。对于单馈入直流系统,其系统模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中的SCR和ESCR的定义分别如下所示,式中Sac;、PdN、Q。分别为换流母线三相短路容量、直流额定送电功率、换流站无功补偿容量。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无功补偿配置点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模;(2)确定直流受端系统、直流受端逆变站与交流系统的联络线路,并枚举预测故障后的系统状态集合Ω;(3)计算直流多馈入短路比;(4)根据短路比预测电压稳定薄弱点;(5)对预测的电压稳定薄弱点进行仿真校验,若结果确定是为电压稳定薄弱点,则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无功补偿配置点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模; (2)确定直流受端系统、直流受端逆变站与交流系统的联络线路,并枚举预测故障后的系统状态集合Ω ; (3)计算直流多馈入短路比; (4)根据短路比预测电压稳定薄弱点; (5)对预测的电压稳定薄弱点进行仿真校验,若结果确定是为电压稳定薄弱点,则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建模包括:各电压等级线路连接方式、线路参数、电压等级变电站与线路连接方式、变电站接线、主变压器容量和参数、静态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和参数、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容量和参数,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模型和参数,负荷模型及负荷分布,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和参数,FACTS设备模型和参数。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预测的故障包括预测会发生交流线路N-1或N-2故障。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直流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步骤(2)中系统状态集合Ω中的元素。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计算直流多馈入短路比包括: .1)在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计算各直流受端系统的多馈入短路比; .2)从枚举的预测故障后的系统状态集合Ω中逐一选取其中的元素,计算各直流受端系统的多馈入短路比。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出现下述情况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湘,朱浩骏,唐晓骏,丁伯剑,左郑敏,史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