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462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4:22
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容纳本体及容设在所述容纳本体中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本体、由第一端子本体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L型导接部、及由第一端子本体相对另一端延伸并弯折形成的U型对接部,对接部包括: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另一端端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对接部、及由第一对接部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相对设置并形成U型截面结构;上述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采用片状导电体如铜冲裁出相应的形状,于两端分别弯折出导接部及第二对接部即可,导电端子结构简单,没有设置异形结构,成型容易,且由于结构简单方便与容纳本体进行组装,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灯的电连接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灯连接的板对板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实现两物件连接或电性连接如LED灯之间、或与外部电源电路板电性连接之间的连接部件。现有的,特别是用于LED上的板对板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较复杂,成型不便,从而增加了模具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且由于导电端子存在异型结构,增加了安装难度,极易引起安装不到位或错位,导致接触不良,不能实现稳定的电性导通连接。由于导电端子有异形结构的存在,塑胶的容纳本体需成型出相应的异形结构以适应导电端子的结构,从而又增加了容纳本体的成型模具的加工难度,也会随之影响到进料及下料,带来不便。甚至有些连接器无法实现组装,只能与塑胶体一起进行注塑,这样会因为塑胶体成型温度的影响影响到导电端子的性能,且影响到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方便组装的连接器。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容纳本体及容设在所述容纳本体中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本体、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L型导接部、及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相对另一端延伸并弯折形成的U型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另一端端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对接部、及由所述第一对接部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相对设置并形成U型截面结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接部的端部向侧边延伸形成端子止位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本体两侧延伸形成有限位支撑部;所述导接部沿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端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对接部沿所述第一对接部的弯折方向为同向弯折。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本体中设置有容设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包括:导入部、与所述导入部连接并倾斜设置以引导所述对接部进入的引导斜面、及与所述引导斜面连接并拘束所述对接部的支撑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腔还包括:限位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相对两侧位置的侧板,及相对设置并限位所述导电端子上下位置的上、下限位板;所述导入部、引导斜面、及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下限位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上限位板配合限位所述对接部上下位置;所述第二对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侧板上于与所述下限位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端子止位部配合进行安装止位的止位槽。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并相对所述导入部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对应设置的本体限位槽,两相对设置的侧板上并相对于所述对接部设置一端端部设置有限位横梁、且于侧板端部形成工字状结构;所述第一容腔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位置上下避空设置;所述第一容腔于所述容纳本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容腔隔开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合连接并电性导通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容纳本体、及容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本体中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L型第二导接部、及与所述第二导接部连接并对接夹持所述对接部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与所述对接部的相应位置突出设置有卡点。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本体包括:第二底座、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两侧的侧壁,及设置所述侧壁上并相对所述第二容纳本体的两侧及一端、且依次连接形成的中空U型框结构的限位壁,及与所述第二底座相对设置的上板;所述上板相对设置在所述限位壁的U型框中、并相对所述限位壁内陷设置以与该限位壁形成容置所述上面板的容纳槽。在优选的实施 例中,所述容纳本体还包括:上面板、及相对设置在所述上面板两侧的侧壁,所述侧壁连接设有导柱;所述第二底座的上表面并相对两侧的边缘位置相对突出设置形成条形凸柱,所述凸柱与所述限位壁之间形成引导并容置所述导柱的导槽;所述第二底座或上板上设置有限位安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夹持部的侧壁相应设置并限位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所述上板的支撑柱,所述容纳本体上与所述支撑柱的相应位置避空设置;所述上板与所述支撑柱容置在所述容纳本体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为片状件;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容设在所述容纳本体上的加强端子;所述侧壁连接设置有容设所述加强端子的加强容腔;所述加强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及由所述端子本体弯折延伸形成的导接片,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开叉形成支脚,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支脚及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另一端延伸并弯折形成连接脚;所述导接片由所述第一支脚的侧部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容纳本体中也设置有加强端子,所述第二容纳本体中的加强端子与设置在所述容纳本体中的加强端子头尾连接设置。上述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采用片状导电体如铜冲裁出相应的形状,再于两端分别弯折出导接部及第二对接部即可,导电端子结构简单,没有设置异形结构,成型容易,且由于结构简单方便与容纳本体进行组装,拆装方便,对导电端子进行检修或更换也极其方便、容易。相应容纳本体的结构设置也简单,成型容易,模具加工容易,节约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另一视角7]^意 图3为图2另一视角意 图4为图3另一视角意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结构示意 图6为图5另一视角意 图7为图6另一视角意图; 图8为图7另一视角意 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 图10为图9另一视角意 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9另一视角意 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部分剖视示意 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4及图9至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包括:第一连接器 102。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102包括:容纳本体20、及容设在容纳本体20中的第一导电端子40。第一导电端子40包括:第一端子本体42、由第一端子本体42 —端弯折延伸形成的L型导接部44、及由第一端子本体44相对另一端延伸并弯折形成的U型对接部46。本实施例的对接部46包括:由第一端子本体42相对导接部的另一端端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对接部462、及由第一对接部462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对接部464。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462与第二对接部464相对设置、并形成U型截面结构。进一步,为了方便确认第一导电端子40安装于容纳本体20中时是否安装到位,本实施例中,第二对接部464的端部向侧边延伸形成突出的端子止位部465。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一端子本体42两侧延伸形成有突出设置的限位支撑部422。限位支撑部422辅助支撑第一导电端子40。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导接部44沿第一端子本体42端部的弯折方向与第二对接部464沿第一对接部462的弯折方向为同向弯折。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容纳本体20中设置有容设第一导电端子40的第一容腔22。第一容腔22包括:导入部222,与导入部222连接、并倾斜设置以引导对接部46进入的引导斜面224,及与引导斜面224连接、并拘束对接部46的支撑部226。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一容腔22还包括:限位第一导电端子40相对两侧位置的侧板221,及相对上下位置设置并限位第一导电端子40上下位置的上、下限位板225、227。导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容纳本体及容设在所述容纳本体中的第一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本体、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L型导接部、及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相对另一端延伸并弯折形成的U型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另一端端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对接部、及由所述第一对接部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相对设置并形成U型截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容纳本体及容设在所述容纳本体中的第一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本体、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L型导接部、及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相对另一端延伸并弯折形成的U型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由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另一端端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对接部、及由所述第一对接部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相对设置并形成U型截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部的端部向侧边延伸形成端子止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两侧延伸形成有限位支撑部;所述导接部沿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端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对接部沿所述第一对接部的弯折方向为同向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本体中设置有容设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包括:导入部、与所述导入部连接并倾斜设置以引导所述对接部进入的引导斜面、及与所述引导斜面连接并拘束所述对接部的支撑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还包括:限位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相对两侧位置的侧板,及相对设置并限位所述导电端子上下位置的上、下限位板;所述导入部、引导斜面、及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下限位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上限位板配合限位所述对接部上下位置;所述第二对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侧板上于与所述下限位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端子止位部配合进行安装止位的止位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并相对所述导入部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对应设置的本体限位槽,两相对设置的侧板上并相对于所述对接部设置一端端部设置有限位横梁、且于侧板端部形成工字状结构;所述第一容腔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位置 上下避空设置;所述第一容腔于所述容纳本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容腔隔开设置。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杰盛孙望
申请(专利权)人:松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