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界面,具有初始界面和过程界面,界面启动时首先是初始界面初始化,组块界面布局,触发组块判断是否存在组块对应的过程界面,若存在显示过程界面即呈现过程界面的组块界面布局,若不存在过程界面返回结束。格是界面布置基元素的计算和计量单位,具有虚拟性、占位性,是界面显示的基本单位,其大小比例可以设定。此种界面组块的布局方式,可用于2D、3D以及2D+3D相结合的形态下,易学性高、可用性强、适应性好、可移植到不同系统和操作平台的界面呈现。在兼容传统用户显示、操作模式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可以实现统一标准的包括多屏互动、语音操控、手势操控等用户体验,并为脑控等智能化操控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TMT、ICT、IOT以及用户界面呈现应用
,适用于系统集成中间件应用、具有用户界面的智能終端、外设设备、智能家电等,具体是ー种用户界面的呈现。
技术介绍
UI是User’s Interface,用户界面,也称人机界面,是指用户和某些系统进行交互方法的集合,这些系统不单单指电脑程序,还包括某种特定的机器,设备,复杂的工具等。随着社会对电子产品要求越来越高,Ui界面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n界面可以决定用户对该产品的定位,也可以让用户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使用方便,操作简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新型用户界面,具有可用性强、适用性好的优势。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ー种界面,具有初始界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显示区块,用以显示第一承载组块;辅显示区块,用以显示第二承载组块;所述辅显示区块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块的外围,第一承载组块与第二承载组块相关联。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组块排列呈矩形阵列;若存在位于主显示区块上方或下方的辅显示区块,第二承载组块分成三组展现;若存在位于主显示区块左侧或右侧的辅显示区块,第二承载组块分成三组展现。优选地,所述主显示区块和辅显示区块之间呈现有辅助组块。优选地,所述初始界面具有2D、或3D、或2D和3D组合的呈现样式。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组块和第二承载组块均关联有过程界面,所述过程界面与初始界面呈现形式相同。优选地,所述初始界面和过程界面具有背景,其背景可以为静态或动态,也可以为ー项应用,如电影和音乐中的动态图片。优选地,所述初始界面和/或过程界面中具有悬浮显示区块,用以显示弹出组块。优选地,悬浮或弹出显示区块显示的时候,位置与大小不定,但其大小要小于整个屏幕的大小。优选地,所述主显示区块默认有九个组块,排列呈呈宫格形态或不规则形态,不规则形态的组块要有1-9的数字标识。九个默认组块可自由组合,但其数量不能超过九个。优选地,所述主显示区块超过九个第一承载组块,第一承载组块分页显示。优选地,位于主显示区块左侧或右侧的辅显示区块,宽度不超过整个界面宽的三分之一。有九个默认组块,要显示的组块个数超过九个,则添加功能组块,用于将超出九个的组块进行翻页或其他操作。显示的九个默认组块可自由组合,但其数量不能超过九个。优选地,位于主显示区块上方或下方的辅显示区块,高度不超过整个界面高的三分之一。高度不超过整个界面高的三分之一。显示一到九个组块,超过九个组块,则显示功能组块,用于将超出九个的组块进行翻页或其他操作。通过对组块(泛格)和区块进行个性化布局的技术(不仅限于样式)称为泛格技木。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和算法,由不同的単位格组成的组块(泛格)和区块进行个性化布局所构成的承载内容和应用的多呈现界面称为泛格界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此种界面组块的布局方式,易学性高、可用性强、适应性好、可移植到不同系统和操作平台的界面呈现。在兼容传统用户显示、操作模式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可以实现统ー标准的包括多屏互动、语音操控、手势操控等用户体验,并为脑控等智能化操控提供支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户界面可以跨系统、跨終端、跨平台在不同领域进行应用,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呈现方法,不受软件平台的约束,具有较强的产品易用性,规范化的布局和结构,使用户体验具有一致性。该方式可以构造不同的系统及应用,由不同的数学和逻辑模型所支持,并支持智能交互,用于呈现多形态终端的界面。附图说明图1是界面呈现流程图。图2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I。图3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2。图4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3。图5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4。图6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5。图7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6。图8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7。图9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8。图10是A区、C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I。图11是A区、C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2。图12是A区、C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3。图13是B区、D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I。图14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I。图15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2。图16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3。图17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4。图18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5。图19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6。图20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7。图21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8。图22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9。图23是E区内组块的布局示例10。图24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9。图25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10。图26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11。图27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12。图28是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布局示例13。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ー种界面,具有初始界面和过程界面,界面启动时首先是初始界面初始化,组块界面布局,触发组块判断是否存在组块对应的过程界面,若存在显示过程界面即呈现过程界面的组块界面布局,若不存在过程界面返回结束。格,是界面布置基元素的计算和计量单位,具有虚拟性、占位性,是界面显示的基本単位,其大小比例可以设定。组块:是组件的ー种,是承载元素内容的空间域,不承载元素内容的称为空缺组块,占位但不可见,其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占位性等属性,该组块与状态无关,具有被操作性,其大小由占位的格来决定,是按照一定规范构成区的主体対象。其中,占位只占ー个格,位于辅显示区块位置,承载功能性元素内容的特殊组块称为功能性组块。附于被描述的区,用于辅助区的各种提示信息、状态以及描述属性,并不可被操作的特殊组块称为辅助区块。显示区块:盛放各类对象的容器和集合,区分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辅显示区块分布于主显示区块的周边或悬浮、叠加于主显示区块的表面,与状态无关,主显示区块可単独存在,主显示区块和辅显示区块也可以自由组合。主显示区块,用以显示第一承载组块,所述第一承载组块呈正方形、长方形、或形状不定。辅显示区块,用以显示第二承载组块,所述第二承载组块按横向依次排列或纵向依次排列。所述辅显示区块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块的外围,第一承载组块与第二承载组块相关联。界面的呈现形式:加载界面后,不分显示区块;若分显示区块为主显示区块和辅显示区块可以呈现不同的组合形态。若不增加辅显示区块,主显示区块自适应占据屏幕大小,直接显示主显示区块内组块所承载的内容。若増加辅显示区块,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根据比例自由组合,并将区内组块承载的内容呈现。同时加载界面背景并将背景呈现,界面背景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ー项应用,如电影或音乐播放下的动态图片。主显示区块布局主显示区块位于界面的中心,用E区来表示(E代表Eembeded,此指主显示区块)。主显示区块是第一承载组块组成的,主显示区块内的第一承载组块展现形态可以为泛宫格形态和泛态格形态。辅显示区块布局若増加辅显示区块,辅显示区块的宽不能超过整个界面宽的三分之一,高也不能超过整个界面高的三分之一,添加的辅显示区块分别用ABCDF区表示,辅显示区块是由不同第二承载组块自由组合构成的,A区和C区的位置应分别位于界面的左侧和右侧;B区和D区的位置应分别在界面的上方和下方;F区依附或悬浮或叠加在主显示区块表面的悬浮显示区块。主显示区块与辅显示区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界面,具有初始界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显示区块,用以显示第一承载组块;辅显示区块,用以显示第二承载组块;所述辅显示区块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块的外围,第一承载组块与第二承载组块相关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界面,具有初始界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显示区块,用以显示第一承载组块; 辅显示区块,用以显示第二承载组块; 所述辅显示区块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块的外围,第一承载组块与第二承载组块相关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块排列呈矩形阵列;若存在位于主显示区块上方或下方的辅显示区块,第二承载组块分成三组展现;若存在位于主显示区块左侧或右侧的辅显示区块,第二承载组块分成三组展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区块和辅显示区块之间呈现有辅助组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界面具有2D、或3D、或2D和3D组合的呈现样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块和第二承载组块均关联有过程界面,所述过程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郗登振,王淑荣,王伟,纪燕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旲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