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用借助于旋转多面镜偏转的激光扫描感光部件在感光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通过用调色剂显影静电潜像形成图像。通过改变激光的光量,图像的浓度改变。透镜和反射镜被布置于从旋转多面镜到感光部件的光路上。沿通过旋转多面镜偏转的激光的扫描方向,通过旋转多面镜偏转的激光根据旋转多面镜的旋转角度入射到透镜和反射镜的各种位置上。激光穿过的透镜的透过率和反射激光的反射镜的反射率沿扫描方向是不均匀的。因此,沿激光的扫描方向,在被激光照射的感光部件上的不同的位置(扫描位置)之间,激光的光量(强度)变化。这导致图像的浓度沿激光的扫描方向不均匀的问题。日本专利公开N0.2005-178041提出了在不使用数字一模拟转换器的情况下根据扫描位置执行遮蔽(shading)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日本专利公开N0.2005-178041的专利技术没有考虑由图像形成装置周围的环境温度和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经时变化导致的激光的发光特性的变化。因此,根据该专利技术,光量的控制程度偏离对于初始调整设定的控制程度,由此产生控制程度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被配置为输出光束;光量控制单元,所述光量控制单元执行光量控制以使得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束的光量等于目标光量;偏转单元,所述偏转单元偏转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束并通过使用偏转的光束对扫描目标的表面进行扫描;遮蔽控制单元,所述遮蔽控制单元通过对于扫描目标的表面上的各扫描位置控制光源的驱动电流控制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束的光量;和校正单元,所述校正单元通过使用与第一斑块的检测值和第二斑块的检测值对应的校正量校正驱动电流,所述第一斑块是以通过所述光量控制单元将目标光量减小预先确定的百分比而获得的光量形成的,所述第二斑块是以通过所述遮蔽控制单元将目标光量减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8 JP 2011-237960;2012.10.04 JP 2012-2225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被配置为输出光束; 光量控制单元,所述光量控制单元执行光量控制以使得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束的光量等于目标光量; 偏转单元,所述偏转单元偏转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束并通过使用偏转的光束对扫描目标的表面进行扫描; 遮蔽控制单元,所述遮蔽控制单元通过对于扫描目标的表面上的各扫描位置控制光源的驱动电流控制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束的光量;和 校正单元,所述校正单元通过使用与第一斑块 的检测值和第二斑块的检测值对应的校正量校正驱动电流,所述第一斑块是以通过所述光量控制单元将目标光量减小预先确定的百分比而获得的光量形成的,所述第二斑块是以通过所述遮蔽控制单元将目标光量减小所述预先确定的百分比而获得的光量形成的。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形成第一斑块时, 所述光量控制单元控制光源,以将目标光量减小所述预先确定的百分比,并且, 所述遮蔽控制单元使所述光源的占空比保持于100%处,并且, 当形成第二斑块时, 所述光量控制单元保持目标光量,并且, 所述遮蔽控制单元将所述光源的占空比减小所述预先确定的百分比。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校正系数确定单元,所述校正系数确定单元确定遮蔽控制单元对于各扫描位置的控制程度共同使用的校正系数,使得在用通过光量控制单元将目标光量减小所述预先确定的百分比获得的光量形成的第一斑块的检测值与用通过遮蔽控制单元将目标光量减小所述预先确定的百分比获得的光量形成的第二斑块的检测值之间不存在差值, 其中,所述校正单元通过将各扫描位置的控制程度乘以校正系数而使用所述校正量来校正驱动电流,并且, 所述遮蔽控制单元通过使用已使用所述校正量校正了的各扫描位置的控制程度来控制所述光源的驱动电流。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第一斑块被包含于由用不同的光量形成的多个斑块构成的斑块组中,并且, 所述校正系数确定单元包含: 创建单元,所述创建单元从用于形成斑块组的多个光量与从所述斑块组获得的多...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