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SIM移动通讯系统及其距离判断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8155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包括:改变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与所述读卡器之间的距离,并记录所述距离;测量不同距离时所述读卡器所收到信号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建立信号强度-距离模型;测量新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获得所述新信号强度对应的新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的RFID-SIM移动通讯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建立信号强度-距离模型进行距离估算,提高了RFID-SIM移动支付在距离估计方面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移动支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FID-SM近距离无线通讯距离确认方法及应用所述RFID-S頂近距离无线通讯距离确认方法的RFID-S頂移动通讯系统。
技术介绍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还包括PDA等)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移动支付技术主要包括 NFC、eNFC、SIM-PASS, RFID-SIM、RFID-SD 等。其中,RFID-S頂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前景较好,而且容易产业化。RFID-S頂技术核心是一张双界面智能卡RFID-SM卡,其既具有普通SM卡一样的移动通讯功能,又能够通过附于其上的信号收发模块和判定模块与读卡器进行近距离无线通讯,例如手机现场支付和身份认证功能。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支付业务的不断扩大,人们可以只通过一部移动终端实现交通票务、购物、门禁考勤、餐饮消费等各类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基于RFID-SM的移动支付采取近距离通讯方式进行交易时,读卡器端和移动终端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安全认证等工作,而在支付交易开始之前需要确定读卡器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否则可能导致非预期的移动支付或者是导致移动支付失败等问题,因此距离估算成为一个重要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包括:改变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与所述读卡器之间的距离,并记录所述距离;测量不同距离时所述读卡器所收到信号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建立信号强度-距离模型;测量新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获得所述新信号强度对应的新距离。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成线性关系,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为线性模型。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线性模型的模型参数利用线性回归方法估算。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成非线性关系,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为非线性模型。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非线性模型的模型参数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估笪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为电磁波、声波以及其他强度随距离改变而改变的信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RFID-SM移动通讯系统,包括RFID-SM移动终端和读卡器。所述读卡器包括微处理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包括信号强度-距离计算模组,所述读卡器接收RFID-SIM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所述信号强度-距离计算模组根据所述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所述RFID-S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读卡器进一步包括第一信号发生器和第一信号探测器,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包括第二信号发生器和第二信号探测器,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发送所述信号给所述第一信号探测器,所述第一信号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发送的信号。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RFID-SM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建立信号强度-距离模型进行RFID-S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提高了 RFID-SM移动支付在距离估计方面的准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RFID-SM移动通讯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功能模块交互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RFID-SM移动通讯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的功能模块交互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RFID-S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RFID-S頂移动通讯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功能模块交互示意图,所述RFID-SM移动通讯系统包括RFID-SM移动终端和读卡器。所述读卡器包括第一信号发生器、第一信号探测器和微处理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包括信号强度-距离计算单元。所述RFID-S頂移动终端包括第二信号探测器、第二信号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读卡器的第一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所述RFID-S頂移动终端的第二信号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发送的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所述读卡器的第一信号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发送的信号。所述读卡器接收RFID-SM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所述信号强度-距离计算模组根据所述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信号强度-距离计算模组为线性信号强度-距离计算模组。请参阅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RFID-SM移动通讯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的功能模块交互示意图,所述RFID-SM移动通讯系统包括RFID-SM移动终端和读卡器。所述读卡器包括第一信号发生器、第一信号探测器和微处理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包括信号强度-距离计算单元。所述RFID-S頂移动终端包括第二信号探测器、第二信号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读卡器的第一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所述RFID-S頂移动终端的第二信号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发送的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所述读卡器的第一信号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二信号发生器发送的信号。所述读卡器接收RFID-SM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所述信号强度-距离计算模组根据所述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信号强度-距离计算模组为非线性信号强度-距离计算模组。请参阅图3,图3是本专利技术RFID-S頂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包括:步骤SI,改变所述RFID-SM移动终端与所述读卡器之间的距离,并记录所述距离;步骤S2,测量不同距离时所述读卡器所收到信号的信号强度;步骤S3,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建立信号强度-距离模型;步骤S4,测量新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获得所述新信号强度对应的新距离。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成线性关系,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为线性模型,所述线性模型的模型参数利用线性回归方法估算。当然,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也可以成非线性关系,此时,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为非线性模型,所述非线性模型的模型参数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估算。其中,所述信号为电磁波、声波以及其他强度随距离改变而改变的信号。以下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RFID-S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I)将RFID-SM移动终端分别放置在离读卡器不同的距离,并且精确量取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改变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与所述读卡器之间的距离,并记录所述距离;测量不同距离时所述读卡器所收到信号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建立信号强度?距离模型;测量新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获得所述新信号强度对应的新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ID-S頂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改变所述RFID-SIM移动终端与所述读卡器之间的距离,并记录所述距离; 测量不同距离时所述读卡器所收到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建立信号强度-距离模型; 测量新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获得所述新信号强度对应的新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成线性关系,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为线性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模型的模型参数利用线性回归方法估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距离成非线性关系,所述信号强度-距离模型为非线性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FID-SIM移动终端与读卡器之间距离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模型的模型参数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估算。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若鹏刘京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