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摩擦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881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包括叠放或套设在一起的多个钢板,至少一对相邻的钢板的中部为凹凸面接触,其余相邻两个钢板之间为平面接触,且其余钢板之间粘结有摩擦材料;一面为凹面或凸面的钢板的另一面为平面;相间隔的钢板形成一组钢板组,第一钢板组及粘结在其上的摩擦材料上开设有相对应的至少一组螺栓孔,第二钢板组及粘结其上的摩擦材料上开设有沿钢板长度方向的与螺栓孔相对应的条形滑槽,每组螺栓孔内分别穿设有将钢板及摩擦材料连接在一起的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正压力的变化实现了用摩擦方式提供线性阻尼,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抗震的变摩擦阻尼器,属于建筑结构耗能减震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耗能减震阻尼器的开发研究已成为世界工程抗震领域的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在结构中增设阻尼器来消耗地震输入能量,保护主体结构构件安全,已经被广泛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震措施。目前阻尼器主要有金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其中摩擦阻尼器以其原理直接,构造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关注和应用。摩擦阻尼器是利用摩擦面的摩擦消散振动能量的耗能减震装置。常规摩擦阻尼器的主要缺点:I) 一般的建筑用摩擦阻尼器,由于预紧力的作用,其摩擦面始终处于高应力状态,在高应力状态下,摩擦面的摩擦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偏离预期的设计值,使摩擦阻尼器过早起滑,或不起滑。2) 一般的摩擦阻尼器,其法向压力完全由预紧力提供,在使用寿命内,其预紧力和摩擦面的属性均不发生变化。因而最大摩擦力一旦确定便一般不能更改,其滞回曲线为一矩形。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果按照强震作用下设计阻尼器出力,在中震和小震下阻尼器则不起作用,如按中震设计,则小震不起作用,大震时作用又不足。由于地震预报及地震区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包括叠放或套设在一起的多个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相邻的钢板的中部为相对应的凹面与凸面接触,两端为平面接触,其余相邻两个钢板之间均为平面接触,且两个相邻的钢板相贴合的侧面中至少一个钢板的侧面上粘结有摩擦材料;一面为凹面或凸面的钢板的另一面为平面;相间隔的钢板分别构成第一钢板组和第二钢板组,所述第一钢板组的一端连接至同一建筑物的同一建筑结构上,所述第二钢板组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钢板组所连接的同一建筑物的另一相同建筑结构上或相邻建筑物的同一建筑结构上;所述第一钢板组及粘结在其上的摩擦材料上开设有相对应的至少一组连接孔,所述第二钢板组及粘结其上的摩擦材料上开设有沿钢板长度方向的与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摩擦阻尼器,包括叠放或套设在一起的多个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相邻的钢板的中部为相对应的凹面与凸面接触,两端为平面接触,其余相邻两个钢板之间均为平面接触,且两个相邻的钢板相贴合的侧面中至少一个钢板的侧面上粘结有摩擦材料;一面为凹面或凸面的钢板的另一面为平面; 相间隔的钢板分别构成第一钢板组和第二钢板组,所述第一钢板组的一端连接至同一建筑物的同一建筑结构上,所述第二钢板组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钢板组所连接的同一建筑物的另一相同建筑结构上或相邻建筑物的同一建筑结构上;所述第一钢板组及粘结在其上的摩擦材料上开设有相对应的至少一组连接孔,所述第二钢板组及粘结其上的摩擦材料上开设有沿钢板长度方向的与连接孔相对应的条形滑槽,每组所述连接孔内分别穿设有将所述钢板及摩擦材料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条形滑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凹面与凸面的钢板的凹面和凸面上镀有特氟龙材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端设置抵靠在外侧的钢板上的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摩擦阻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彦涛李澈
申请(专利权)人: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