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英丽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股癣、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351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股癣、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黄柏8~10g、栀子6~8g、白蔹6~8g、石膏6~9g、知母4~6g、山茱萸6~8g、土茯苓6~9g、大黄4~6g、苦参6~9g、白癣皮6~9g、徐长卿4~6g、牛膝6~9g、黄芪6~8g、木香6~8g、炒槟榔6~9g、炒川楝子4~6g、桃仁4~6g、紫草4~6g、甘草3~6g。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的有益效果是:清热解毒、祛湿止痒、行气活血。该药效果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股癣、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众所周知,股癣是腹股沟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特别是大腿根内侧和皱褶部位,严重者常可累及到腹部和臀部。更多见于男性(阴囊可提供潮湿温暖的环境),常与足癣有关,其他易感因素包括肥胖和出汗过多。典型损害境界清楚,具有隆起的、红色的、附着鳞屑的活动性边缘,边缘可有脓疱或水疱。表现为痒、抓后红肿,皮损起初为环形,可匍行性发展,可单侧或双侧发生,通常阴囊不受累,如果受累则需考虑皮肤念珠菌病。霉菌性阴道炎在一定条件下,念珠菌可侵犯人体组织引起炎症,其在女性生殖道的感染常常侵犯阴道,而继发引起外阴皮肤粘膜的炎症,故也称之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检查见外阴肿胀,表皮可剥脱,可有抓痕。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除后可见阴道粘膜红肿或糜烂面及浅表溃疡。典型的白带为白色、凝块状和豆渣样,略带臭味。以上二疾病多属中医的湿热瘀阻、血行瘀滞所致。目前二者疾病常用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或2%酮康唑治疗,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中药的有益效果是:清热解毒、祛湿止痒、行气活血。临床上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是施治。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缓解率高,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股癣、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为了上述目的,一种治疗股癣、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黄柏8 10g、桅子6 8g、白`薮6 8g、石膏6 9g、知母4 6g、山茱萸6 8g、土获茶6 9g、大黄4 6g、苦参6 9g、白癖皮6 9g、徐长卿4 6g、牛膝6 9g、黄苗6 8g、木香6 8g、炒槟榔6 9g、炒川楝子4 6g、桃仁4 6g、紫草4 6g、甘草3 6g。本专利技术中的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泻痢,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桅子味苦、性寒、无毒。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白蔹味苦甘辛,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用于女阴肿痛。石膏味辛、甘,大寒。功能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知母味辛、甘,性大寒。药物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本经》:“主心下邪恶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现代研究,具有抗菌作用。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功能主治: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大黄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苦参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现代研究,苦参具有改善循环、免疫抑制、抗过敏作用。徐长卿用于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本品有祛风止痒作用。白癣皮味苦咸,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瘌,风湿热痹。《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紫草性寒,味甘、咸。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木香味辛、苦,性温。属理气药、行气药、温里药。《药类法象》: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焦结滞,须用槟榔为使。炒槟榔味苦、辛、涩,性湿,无毒。功能主治: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用于脚气、水肿。炒川楝子味苦、性寒。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桃仁味苦甘而性平,能入心、肝、大肠,活血祛瘀作用甚广,可用治瘀血阻滞各种敝症。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上药物配伍、相得益彰。本专利技术遵循中医的处方原·则,水煎服用,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有效率95%以上,治愈率85%以上,无毒副作用。用药禁忌:胃肠虚弱、大便滑泄者慎服紫草。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治疗股癣、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黄柏8 10g、桅子6 8g、白薮6 8g、石膏6 9g、知母4 6g、山茱萸6 8g、土获茶6 9g、大黄4 6g、苦参6 9g、白癖皮6 9g、徐长卿4 6g、牛膝6 9g、黄苗6 8g、木香6 8g、炒槟榔6 9g、炒川楝子4 6g、桃仁4 6g、紫草4 6g、甘草3 6g。实施例2:—种治疗股癣、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黄柏10g、桅子8g、白薮6g、石膏6g、知母4g、山茱萸8g、土获茶9g、大黄4g、苦参9g、白癣皮6g、徐长卿4g、牛膝6g、黄苗6g、木香8g、炒槟榔6g、炒川楝子4g、桃仁4g、紫草4g、甘草4g。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百例患者,疗效频佳。二、诊断标准:更多见于男性(阴囊可提供潮湿温暖的环境),常与足癣有关,其他易感因素包括肥胖和出汗过多。典型损害境界清楚,具有隆起的、红色的、附着鳞屑的活动性边缘,边缘可有脓疱或水疱。皮损起初为环形,可匍行性发展,可单侧或双侧发生。通常阴囊不受累,如果受累则需考虑皮肤念珠菌病。结合实验室检查可进一步确诊。三、服药方法:水煎服、成人每日I剂、每剂煎200ml,早、晚分服。四、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五、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多年来在临床应用,有效率在95%以上,治愈率在85%以上。六、典型病例 1、张XX,男,22岁。2009年6月就诊。主诉大腿内侧出现痒、抓后红肿2个月,经在当地卫生院给予克霉唑软膏外用,好转后又反复。查体:皮损为环形。实验室检查:可查到念珠菌。患者要求服本专利技术中药2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2、姜XX,男,16岁,学生。2010年9月就诊,主诉主诉大腿内侧出现痒、抓后呈隆起的、红色的、附着鳞屑的活动性边缘,边缘可有脓疱或水疱半个月,经在当地卫生院给予克霉唑软膏外用,好转后又反复。查体:皮损为环形。实验室检查:可查到念珠菌。患者要求服本专利技术中药2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3、吴X,男,27岁,2011年12月就诊。患者主诉外阴瘙痒I周、而且越抓越痒,抓后红肿加重,反复I周,经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给予克霉唑软膏外用,好转后又反复。查体:皮损为环形。实验室检查:可查到念珠菌。患者要求服本专利技术中药2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股癣、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黄柏8~10g、栀子6~8g、白蔹6~8g、石膏6~9g、知母4~6g、山茱萸6~8g、土茯苓6~9g、大黄4~6g、苦参6~9g、白癣皮6~9g、徐长卿4~6g、牛膝6~9g、黄芪6~8g、木香6~8g、炒槟榔6~9g、炒川楝子4~6g、桃仁4~6g、紫草4~6g、甘草3~6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股癣、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药重量份如下:黄桕8 10g、栀子6 8g、白蔹6 8g、石膏6 9g、知母4 6g、山茱萸6 8g、土获茶6 9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英丽
申请(专利权)人:潘英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