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是由炙黄芪、炒枳壳、柴胡、升麻、党参、白术、生麦芽、山药、甘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治疗胃下垂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总有效率9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技术介绍
: 截至目前,西医治疗胃下垂没有理想的方法。中医认为,胃下垂是中气下陷造成的,在治疗上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根本治则。肝主疏泄、肝气畅达则对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有很好的协助。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组方治疗胃下垂,疗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能够有效地治疗胃下垂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炙黄芪110-120g、炒枳壳80-90g、柴胡6-8g、升麻6_8g、党参30_35g、白术 20-25g、生麦芽 30-35g、山药 30_35g、甘草 10_12g。药理分析: 本专利技术中药:炙黄芪,甘、温,入脾、肺经,补气升阳,托疮生肌,固表止汗,利尿消肿。炒枳壳,苦、微寒,入脾、胃、大肠经,炒枳壳性缓,多用于理气宽中,消除胀满。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枳壳能激起平滑肌紧缩”。柴胡,微苦、微辛、微寒,入肝、胆经,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升麻,甘、辛、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升阳举陷,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党参,甘、平,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白术,甘、苦、温,入脾、胃经,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生麦芽,甘、平,入脾、胃、肝经,健胃消食,疏肝化滞,回乳。山药,甘、平,入脾、肺、肾经,补脾止泻,养肺益阴 ,益肾固精,养阴生津。甘草,甘、平,入脾、胃、心、肺经,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药性。以上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舒肝健胃,治疗胃下垂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制备、服用方法及用量:本专利技术中药用量为成人量。本中药先用凉水浸泡I小时。第一遍先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沸30分钟,滤出150ml。第二遍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沸40分钟,滤出150ml,两遍混合共300ml,分早、中、晚饭前30分钟温服。有益结果:本专利技术方20天一疗程,以3个疗程为准统计:治愈26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炙黄芪110-120g、炒枳壳80-90g、柴胡6-8g、升麻6-8g、党参30-35g、白术20-25g、生麦芽30-35g、山药 30-35g、甘草 10_12g。实施例2: —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为:炙黄芪110g、炒枳壳80g、柴胡6g、升麻6g、党参30g、白术20g、生麦芽30g、山药30g、甘草IOgo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专利技术中药多年来应用于临床,共治疗51例患者,其中女性20人,男性31人,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59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半年。临床症状:腹胀腹痛,饭后尤重。恶心、嗳气,腹部有振水声等。临床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经钡餐透视复查胃位置恢复正常者。有效:自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经钡餐透视复查胃位置上升者。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经钡餐透视复查胃位置同治疗前无变化者。二、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X线胃钡餐透视检查。①胃小弯切迹于髂脊连线以下;②胃下极在髂脊连线以下超过6.5cm,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和体征。三、制备、服药方法和用量:本专利技术中药用量为成人量。本中药先用凉水浸泡I小时。第一遍先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沸30分钟,滤出150ml。第二遍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沸40分钟,滤出150ml,两遍混合共300ml,分早、中、晚饭前30分钟温服。四、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水煎服,一天一剂药,20天一疗程,以3个疗程为准统计:治愈26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 %。五、典型病例: 病例1:于XX,女,43岁,农民。2007年8月就诊。患胃下垂12年,以腹胀腹痛为所苦,稍进饮食,则症状更重。恶心、嗳气。多次治疗无效。多次胃钡餐透视报告胃下垂(中度)。就诊时,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诊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给予本专利技术方,服5剂后小效,患者治病信心增加,共服用2个疗程药,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钡餐透视复查胃下垂已恢复正常,病愈。随访3年复发。病例2:王X X,男,53岁,工人。2008年3月就诊。患胃下垂16年。多次在中心医院检查确诊胃下垂(中度)。10年来,各种方法不间断的治疗,但疗效不理想。就诊时,患者胃脘部胀痛,伴呕逆、嗳气,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诊舌淡,苔薄白,舌体胖大,脉沉细而无力。给予本专利技术方10剂后,停止呕逆嗳气,食欲也好转。患者共服用3个疗程药,症状全部消失。在中心医院复查,胃下垂已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炙黄芪110?120g、炒枳壳80?90g、柴胡6?8g、升麻6?8g、党参30?35g、白术20?25g、生麦芽30?35g、山药30?35g、甘草10?12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炙黄芪110-120g、炒枳壳80-90g、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协勘,
申请(专利权)人:宋协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