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颗粒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867331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34
一种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颗粒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以中药材为原料,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颗粒剂相关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方按重量组成为:黄芪10-60份,当归10-60份,益母草10-40份,王不留行10-40份,蒲公英10-60份,路路通10-50份,甘草10-40份。其制备方法为将黄芪、当归、益母草、王不留行、蒲公英、路路通用水煎煮两次,减压浓缩,干燥得到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得浸膏粉,加适量赋形剂,制粒,干燥,分装,即得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涉及以中药材为原料,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配方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据世界奶牛协会统计,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为2%,隐性乳房炎患病率高达50%。据推算,Iml乳汁内白细胞每增加20万个,日产奶量就减少lKg。根据感染程度不同,病牛一天可少产2 4Kg鲜奶。美国全国乳房炎理事会估计在美国1100万头泌乳奶牛中有约50%患有乳房炎,每头母牛因乳房炎的花费每年为225美元,每年因此引起的直接损失超过20亿美元,世界范围每年的牛奶生产损失达380万吨。据报道,我国的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高于国外报道,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在46.4% 85.7%之间。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对西北、华北、东北、华南地区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临床型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5个地区20个奶牛场3384头泌乳牛用兰州乳房炎试验(L.Μ.T)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率为73.91%,阳性乳区检出率为44.74%。王海梅等通过对贵州省某奶牛场的调查发现,该场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76.8%,乳区阳性率为57.4%,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率为33.1%。隐性乳房炎不仅能够降低奶牛的产奶量和原奶的品质,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影响奶牛的发情和妊娠,并且使重患奶牛因失去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增加牛群的管理费用,给奶牛饲养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到目前为止,抗生素仍然是治疗奶牛乳腺炎的一个重要方法。理想的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是首先对患乳腺炎奶牛进行病原菌分离,然后进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牛场没有开展药敏试验的条件和技术,这样就使得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不强,从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增加,抗生素残留问题也日益严重。从目前的研究表明氯霉素和红霉素是治疗奶牛乳腺炎的首选药物,但红霉素对乳腺有相对比较强的刺激作用。全身用药药物包括: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氟氯霉素、甲氧苄啶、氧四环素、某些氟喹诺酮和利福平,用药后在乳房中有较高的分布;乳腺内用药有:红霉素、大环内酯类(壮观霉素除外)、氨苄青霉素、海地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等,在乳房内均有较好分布。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增加奶源的污染机会,同时由于停奶期的延长,造成很大的浪费。中药以其整体观念,低毒副作用,无耐药性,低残留,良好的治疗效果逐渐受到世界的公认,在开展可持续养殖的要求下,在人们对“无抗奶”的强烈需求中,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市场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防治效果不佳,同时现在兽医临床上药物同质化严重,非常不利于兽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世界奶牛协会统计,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为2%,隐性乳房炎患病率高达50%。据推算,Iml乳汁内白细胞每增加20万个,日产奶量就减少lKg。根据感染程度不同,病牛一天可少产2 4Kg鲜奶。美国全国乳房炎理事会估计在美国1100万头泌乳奶牛中有约50%患有乳房炎,每头母牛因乳房炎的花费每年为225美元,每年因此引起的直接损失超过20亿美元,世界范围每年的牛奶生产损失达380万吨。据报道,我国的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高于国外报道,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在46.4% 85.7%之间。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对西北、华北、东北、华南地区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临床型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5个地区20个奶牛场3384头泌乳牛用兰州乳房炎试验(L.Μ.T)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率为73.91%,阳性乳区检出率为44.74%。王海梅等通过对贵州省某奶牛场的调查发现,该场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76.8%,乳区阳性率为57.4%,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率为33.1%。隐性乳房炎不仅能够降低奶牛的产奶量和原奶的品质,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影响奶牛的发情和妊娠,并且使重患奶牛因失去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增加牛群的管理费用,给奶牛饲养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到目前为止,抗生素仍然是治疗奶牛乳腺炎的一个重要方法。理想的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是首先对患乳腺炎奶牛进行病原菌分离,然后进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牛场没有开展药敏试验的条件和技术,这样就使得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不强,从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增加,抗生素残留问题也日益严重。从目前的研究表明氯霉素和红霉素是治疗奶牛乳腺炎的首选药物,但红霉素对乳腺有相对比较强的刺激作用。全身用药药物包括: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氟氯霉素、甲氧苄啶、氧四环素、某些氟喹诺酮和利福平,用药后在乳房中有较高的分布;乳腺内用药有:红霉素、大环内酯类(壮观霉素除外)、氨苄青霉素、海地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等,在乳房内均有较好分布。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增加奶源的污染机会,同时由于停奶期的延长,造成很大的浪费。中药以其整体观念 ,低毒副作用,无耐药性,低残留,良好的治疗效果逐渐受到世界的公认,在开展可持续养殖的要求下,在人们对“无抗奶”的强烈需求中,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市场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防治效果不佳,同时现在兽医临床上药物同质化严重,非常不利于兽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确切防治效果的中药颗粒配方和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颗粒剂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按药材重量组成为:黄芪10-60份,当归10-60份,益母草10-40份,王不留行10-40份,蒲公英10-60份,路路通10-50份,甘草10-40份,以及适量的赋形剂。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颗粒剂还包括制备中药颗粒所用的赋形剂,选自蔗糖、乳糖、糊精、微晶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用量为各种药材制备的浸膏粉的10-90%。本专利技术同时提出了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黄芪、当归、益母草、王不留行、蒲公英、路路通、甘草用水煎煮两次,减压浓缩,干燥得到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得浸膏粉; (2)加如适量赋形剂,混匀; (3)制粒,干燥,分装,即得成品。其中,处方为按生药量计的药材配比为:黄芪10-60份,当归10-60份,益母草10-40份,王不留行10-40份,蒲公英10-60份,路路通10-50份,甘草10-40份。其中,赋形剂加入量为浸膏粉的10-90%,赋形剂选自蔗糖、乳糖、糊精、微晶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采用湿法制粒,对于特定的中药浸膏粉,采用湿法制粒所需的赋形剂各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上述药材浸膏粉湿法制粒的配方。本专利技术配方的各成分功效在于: 黄芪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路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颗粒剂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组成为:黄芪10?60份,当归10?60份,益母草10?40份,王不留行10?40份,蒲公英10?60份,路路通10?50份,甘草10?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颗粒剂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组成为:黄芪10-60份,当归10-60份,益母草10-40份,王不留行10-40份,蒲公英10-60份,路路通10-50份,甘草10-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颗粒剂的配方,其特征在于赋形剂为蔗糖、乳糖、糊精、微晶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赋形剂的用量为各种药材制备的浸膏粉的10 90%。4.一种防治奶牛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智慧王春元庞云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康地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