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髓机械压迫装置。
技术介绍
颈椎病脊髓型(CSM)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自理能力。因为CSM自然病程长、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对CSM尚未完全掌握,尤其是无法阐明“脊髓压迫”与“神经功能损害”间的关系。以往的动物模型存在着压迫的部位、程度不易控制,且仅设计 静态压迫因素而未设计动态压迫因素等问题,因而无法精细模仿CSM的临床情况。对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这种进展缓慢的非致死性创伤的研究,动物模型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好的动物模型不仅对疾病的病因、病理学研究具有促进作用,对探索临床新的治疗方法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在相同的动物实验模型条件下,才能研究脊髓损伤机制,观察损伤后病理生理改变,找出可靠的、灵敏的可直接判断脊髓损伤程度的方法及优选出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方案。目前脊髓慢性损伤模型繁多,比较成熟的有:肿瘤压迫模型、螺钉直接压迫模型,气囊压迫模型、液囊压迫模型、可膨胀材料压迫模型、足尖行走Yoshimura小鼠模型。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各有其优缺点。其主要缺点为无法根据试验需要产生精确的压迫,可重复性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髓机械压迫装置,包括通过导线连接的压迫系统和体内控制系统,所述压迫系统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椎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系统包括机架(1),机架(1)内设有减速马达(2),减速马达(2)的下方设有滑道(3),滑道(3)内设有推杆(4),推杆(4)的一端设有压迫头(5),推杆(4)的另一端设有弹簧(6);所述体内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线路连接的集成电路板(10)和大容量锂离子电池(15),集成电路板(10)的正面设有单片机(11),集成电路板(10)的背面设有蓝牙模块(12),蓝牙模块(12)下方设有电机驱动芯片(13),蓝牙模块(12)的左侧设有干簧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髓机械压迫装置,包括通过导线连接的压迫系统和体内控制系统,所述压迫系统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椎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系统包括机架(1),机架(I)内设有减速马达(2 ),减速马达(2 )的下方设有滑道(3 ),滑道(3 )内设有推杆(4),推杆(4)的一端设有压迫头(5),推杆(4)的另一端设有弹簧(6);所述体内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线路连接的集成电路板(10)和大容量锂离子电池(15),集成电路板(10)的正面设有单片机(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峰,李梓赫,刘忠军,党耕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