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豆浆/榨汁机,特别是一种具有二次研磨功能的豆浆/榨汁机。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953647A于2011年01月26日公开了一种具有碾磨功能的豆浆/榨汁机,包括上座体与下座体,所述下座体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上座体包括壳体、上盖及竖向设置于壳体内的一对同心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嵌套在所述转子上,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本体及分布于该本体外表面上的螺纹凸筋和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连接结构,所述定子的上部与下部具有环形滤网,两滤网之间内壁上设有竖向的磨片;所述壳体的底部开有出液口与出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上的螺纹凸筋至少为两个,且均衡分布在转子本体外表面上,所述转子的螺纹凸筋与定子内壁之间留有转动间隙,所述转子本体中上部为上小下大的回转体,使得转子本体中上部与定子之间的间隙自上而下逐渐缩小,其中,转子本体上部对应于定子上部过滤网处的间隙最大,是进料后对食材进行加工的破粒段,转子本体中部对应于定子磨片中上部处的间隙中等,是对食材进一步粉碎,转子本体中部以下对应于定子磨片下部处的间隙缩小至Imm以内,是对食材的碾磨段,在碾磨段下方转子对应定子下部滤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二次研磨功能的豆浆/榨汁机,包括上座体与下座体,上座体包括盖接在壳体(2)上的上盖(1)、位于壳体(2)内且同心设置的转子和定子(5),定子(5)嵌套在转子,上盖(1)上设置有进料口(1.1),下座体内设置有驱动机构,转子包括转子本体及分布于该本体外表面上的螺纹凸筋和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连接结构,定子(5)上设置有磨片(5.4)及滤网,壳体(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出液口(2.1)和出渣口(2.2),其特征是转子上的螺纹凸筋与定子(5)的内壁之间构成间隙,转子包括上下叠置的第一转子(3)和第二转子(4),第一转子(3)呈上小中大下小的结构,第二转子(4)呈上小下大的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二次研磨功能的豆浆/榨汁机,包括上座体与下座体,上座体包括盖接在壳体(2)上的上盖(I)、位于壳体(2)内且同心设置的转子和定子(5),定子(5)嵌套在转子,上盖(I)上设置有进料口(1.1),下座体内设置有驱动机构,转子包括转子本体及分布于该本体外表面上的螺纹凸筋和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连接结构,定子(5)上设置有磨片(5.4)及滤网,壳体(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出液口(2.1)和出渣口(2.2),其特征是 转子上的螺纹凸筋与定子(5)的内壁之间构成间隙, 转子包括上下叠置的第一转子(3)和第二转子(4),第一转子(3)呈上小中大下小的结构,第二转子(4)呈上小下大的结构, 滤网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滤网(5.1)、第二滤网(5.2)和第三滤网(5.3),该第一滤网(5.1)、第二滤网(5.2)和第三滤网(5.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定子(5)上,竖向设置的磨片(5.4)从上到下依次穿过第一滤网(5.1)和第二滤网(5.2), 第一转子(3)的上部位于第一滤网(5.1)处,第一转子(3)的上部与磨片(5.4)的上部之间的间隙最大,为进料后对食材进行加工的切割、破粒、粉碎段, 第一转子(3)的中部位于第一滤网(5.1)与第二滤网(5.2)之间,第一转子(3)的中部与磨片(5.4)之间的间隙≤0.5mm,为对食材的第一碾磨段,实现第一次研磨, 第一转子(3)的下部位于第二滤网(5.2)处,经过第一次研磨后得到的食材颗粒进入第一转子(3)的下部与第二滤网(5.2)之间,其中,小于第二滤网(5.2)的孔径的食材颗粒流出第二滤网(5.2)形成浆;而大于第二滤网(5.2)的孔径的食材颗粒进入第一转子(3)的下部、第二转子(4)的上部与定子(5)的内壁共同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