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焦器自动切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729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名称为切焦器自动切换机构。属于石化行业水力除焦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外置二位阀进行控制动力切换存在控制水流道易堵塞,堵塞后导致切焦器不能自动切换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筒体、切换盘、切换块、切换凸轮、小轴、单向轴承、切换轴、滚针轴承、碟簧组件、径向定位盘和安装座等,装于切焦器内腔;筒体内上端装有切换凸轮、单向轴承,切换凸轮下端装有穿碟簧组件,切换盘上装有两个切换块,切换轴下端装有定位盘,切换轴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安装座内,安装座通过螺栓与筒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将控制切换和动力切换合而为一,直接进行动力切换,提高自动切换切焦器工作可靠性的特点,主要用于切焦器的自动切换机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石化行业水力除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切焦器的自动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国内目前用于焦炭塔内水力除焦的自动切换切焦器均采用外置二位阀进行控制切换,再由切焦器内装的滑阀进行动力切换。由于切焦器需设置与外置二位阀配合的控制水流道,控制水流道内孔小而长,且有多处弯角,易堵塞,堵塞后导致切焦器不能自动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切焦器自动切换机构。该切焦器自动切换机构将控制切换和动力切换合而为一,装于切焦器内腔,直接进行动力切换。由于取消了与外置二位阀配合的控制水流道,避免了堵塞,提高了自动切换切焦器的工作可靠性。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切焦器自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由筒体、切换盘、切换块、切换凸轮、小轴、单向轴承、切换轴、碟簧组件、径向定位盘、安装座、内套、调整垫、锁紧螺母、压盖、碟簧、滚针轴承、排油组件和注油塞构成的切焦器自动切换机构,装于切焦器内腔,切焦器与水涡轮(水马达)一起构成焦炭塔内水力除焦的塔内动力设备。筒体内上端装有切换凸轮,切换凸轮上端为与切换凸轮一体的环形活塞,环形活塞与筒体内圆和切换轴外圆之间以橡胶密封圈组成二个动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焦器自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由筒体(1)、切换盘(10)、切换块(11)、切换凸轮(2)、小轴(13)、单向轴承(15)、切换轴(9)、碟簧组件(3)、径向定位盘(6)、安装座(16)、内套(4)、调整垫(5)、锁紧螺母(7)、压盖(8)、碟簧(12)、滚针轴承(14)、排油组件(17)和注油塞(18)构成,装于切焦器内腔;筒体(1)内上端装有切换凸轮(2),切换凸轮(2)上端为与切换凸轮(2)一体的环形活塞,环形活塞与筒体(1)内圆和切换轴(9)外圆之间以橡胶密封圈组成二个动密封,切换凸轮(2)下端外圆上布置了二条凸轮槽,在筒体(1)的相应位置装有二个小轴(13)和滚针轴承(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焦器自动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由筒体(I)、切换盘(10)、切换块(11)、切换凸轮(2 )、小轴(13 )、单向轴承(15 )、切换轴(9)、碟簧组件(3 )、径向定位盘(6)、安装座(16)、内套(4)、调整垫(5)、锁紧螺母(7)、压盖(8)、碟簧(12)、滚针轴承(14)、排油组件(17)和注油塞(18)构成,装于切焦器内腔;筒体(I)内上端装有切换凸轮(2),切换凸轮(2)上端为与切换凸轮(2) —体的环形活塞,环形活塞与筒体(I)内圆和切换轴(9)外圆之间以橡胶密封圈组成二个动密封,切换凸轮(2)下端外圆上布置了二条凸轮槽,在筒体(I)的相应位置装有二个小轴(13)和滚针轴承(14), 二个小轴(13)与二条凸轮槽为滚动配合,切换凸轮(2)下端内装有单向轴承(15),单向轴承(15)外环与切换凸轮(2)内腔紧配合,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达镛吕长兵张波王友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航生石化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