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管钻机井下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6660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管钻机井下通信系统,它包括光纤电缆(1)、光纤接插件(2)、井下通信装置(3)、至少一个前端传感器(4)及至少一个前端控制机构(5);井下通信装置(3)由抗压外筒(9)和封装在抗压外筒(9)内的内部电路组成;光纤电缆(1)的一端与地面通信终端(10)连接,另一端通过光纤接插件(2)与光电转换模块(6)连接;各前端传感器(4)分别与微控制器MCU(8)的采集信号输入端相连,各前端控制机构(5)分别与微控制器(8)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高温、高压的井下环境为钻井施工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数据依据,提高了钻井控制的精度、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钻井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管钻机井下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在石油开采领域,钻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会产生大量信息,钻井信息化是保障钻井安全、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条件。对于钻井信息的采集可实现对钻井作业的综合评估和实时钻井工程控制,提高了钻井控制的精度和效率,降低了钻井成本。目前,实现连续管钻机井下通讯的方法有电磁波法、声波法和钻井液脉冲法等。电磁波数据传输是将低频的信号从地下传到地面,这种方法是双向传输的,可以在井中上下传输,不需要钻井液循环。其数据传输能力与钻井液脉冲遥测相近。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较快,适合于普通泥浆、泡沫泥浆、空气钻井、激光钻井等钻井施工中传输定向和地质资料参数;缺点是地层介质对信号的影响较大,低电阻率的地层电磁波不能穿过,电磁波传输的距离也有限,不适合超深井施工,目前最多只能在3000米深的井眼中传输数据。声波法是通过钻杆来传输声波或地震信号的一种传输方法。声波遥测能显著提高数据传输率,使随钻数据传输率提高一个数量级,达到100bit/S。声波遥测和电磁波遥测一样不需要泥浆循环,但是,井眼产生的低强度信号和由钻井设备产生的声波噪声使探测信号非常困难。钻井液脉冲法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管钻机井下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光纤电缆(1)、光纤接插件(2)、井下通信装置(3)、至少一个前端传感器(4)及至少一个前端控制机构(5);所述的井下通信装置(3)由抗压外筒(9)和封装在抗压外筒(9)内的内部电路组成,内部电路包括光电转换模块(6)、调制解调模块(7)和微控制器MCU(8),光电转换模块(6)的输出与调制解调模块(7)的输入相连,调制解调模块(7)的输出与微控制器MCU(8)连接;光纤电缆(1)的一端与地面通信终端(10)连接,另一端通过光纤接插件(2)与光电转换模块(6)连接;各前端传感器(4)分别与微控制器MCU(8)的采集信号输入端相连,各前端控制机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管钻机井下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光纤电缆(I)、光纤接插件(2)、井下通信装置(3 )、至少一个前端传感器(4 )及至少一个前端控制机构(5 ); 所述的井下通信装置(3 )由抗压外筒(9 )和封装在抗压外筒(9 )内的内部电路组成,内部电路包括光电转换模块(6 )、调制解调模块(7 )和微控制器MCU (8 ),光电转换模块(6 )的输出与调制解调模块(7)的输入相连,调制解调模块(7)的输出与微控制器MCU (8)连接; 光纤电缆(I)的一端与地面通信终端(10 )连接,另一端通过光纤接插件(2 )与光电转换模块(6)连接; 各前端传感器(4)分别与微控制器MCU (8)的采集信号输入端相连,各前端控制机构(5)分别与微控制器MCU (8)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钻机井下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电缆(I)为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管钻机井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阳张波邓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天电传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