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数据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0392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在钻杆上,包括壳体,与壳体相连接的用来测量井下数据的传感器模块,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用来接收和处理来自传感器模块的信号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包括对来自传感器模块的信号进行调理的信号调理模块、对调理后的信号进行A/D转换的微处理器模块,以及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后的信号传送到信号传输短节的通讯模块,其中信号调理模块和通讯模块由微处理器模块控制。从而使该装置集成度高,可以应用于高温高压的井下环境中,并且抗故障性能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据的采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井下高温高压的环境中进行数据采集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环空压力已成为钻井过程中的标准测量参数。在常规钻井中,利用环空压力可以优化钻井液重度和当量循环密度,这有助于控制当量循环密度和当量静液密度,使其保持在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孔隙压力梯度和井眼稳定压力梯度的预定窗口内,以防止井漏和保持井眼稳定。利用环空压力还可以监测井眼净化情况,提高钻井速度,帮助建立地层压力恢复算法,这有助于欠平衡钻井,防止井涌、井喷、地层损害或意外的循环漏失。管柱压力可以作为参数来实时监测管柱内的钻井液压力,通过与环空中钻井液压力的结合计算,更准确地优化井下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避免井下事故的发生,有助于指导欠平衡钻井和常规压井的实施,同时可以用于接收钻井液下传信号。井下温度可以作为参数来实时监测钻井液温度,通过模型计算可以辅助预测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从而可以随钻推荐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实现对井下压力和地层压力的差值的精确控制,为钻井液密度的设计和欠平衡钻井井下负压控制提供依据,同时避免因钻井液密度测量时间滞后而引起的钻井事故。井下温度还是查证和排除井下仪器运行故障最有效的测量参数之一,可用来更好地监测影响钻井效率的井底因素,从而有效地保证仪器在安全状态下工作。同步采集环空压力、井下温度和管柱压力,并实时上传到地面监测平台,可以让监测平台及时识别井下异常情况并提出补救措施,这有助于防止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的发生,同时还有利于建立地层压力恢复模型。专利文献CN201460878U公开了一种油水井管柱压力测量装置,该装置由压力表、卸压阀、单向阀和四通接头组成。该装置为一种地面机械测量装置,适用于在修井作业中对油管漏失进行打压查漏,不适用于井下工作环境。专利文献CN201896609U公开了一种新型井下无线移动式安全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表面的显示装置,壳体内设置有瓦斯浓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变送器、模拟/数字转换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单片机和声光报警器。该装置通过ZIGBEE协议进行无线传输。该装置适用于矿井环境,不适用于油气井工作环境。专利文献CN201233288Y公开了一种多路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选择器、放大器、模数转换模块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放大器连接在选择器和模数转换模块之间,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放大器相连;所述选择器接收传感器的多路输出信号并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分时将多路信号送至放大器进行放大,所述放大器将放大后的多路信号送至模数转换模块进行模数转换。该系统所选元器件体积偏大,适用于常温常压的地面环境,不适用于高温高压的井下工作环境。专利文献CN101382782A公开了一种矿井下数据采集装置,该系统采用TCP/IP通信与总控中心连接,数据采集分站通过CAN接口井下监控模块连接。该系统所选元器件体积和散热偏大,适用于常温常压的矿井环境,不适用于高温高压的油气井下环境。2009年2月的《石油仪器》公开了论文《井下仪器通用数据采集传输模块设计》,该论文涉及一种井下通用数据采集传输模块,该模块采用双CPU结构,由FPGA完成井下电路的时序控制和数据采集,采用外置12比特的串行A/D转换模块进行数据转换,并通过FIFO将数据发送给DSP,再由CAN接口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谣传短节。双CPU结构和外置A/D模块增加了开发成本和系统体积,降低了系统集成度。2006年8月的《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公开了论文《基于DSP技术的钻井参数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该论文涉及一种基于DSP技术的钻井工程参数随钻数据采集系统。可以用于钻压、扭距、侧向力、环空压力等钻井工程参数的随钻测试。该数据采集装置采用TI的TMS320LF2407A型DSP为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采用ATMEL的16M比特存储器,RS232作为通讯协议。该系统的关键元器件的工作温度的范围为_40°C至+85°C,不适用于高温井下环境。综上所述,目前相关技术主要采用DSP或“DSP加FPGA”为主处理器,主要适用于地面和矿井的常温常压环境,不适合井下高温高压的环境;部分装置集成度较低,体积庞大;同时,以上文献未提及数据采集装置的供电方式、无线传输方式和安装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井下数据采集装置,其不但能够在高温高压的井下环境中工作,同时集成度较高,适用于狭小的空间,并且设计了多种供电模式和传输模式,使得本装置在遇到部分井下故障时仍可正常工作。根据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安装在钻杆上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其包括壳体、与该壳体相连接的用来测量井下数据的传感器模块,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用来接收和处理来自传感器模块的信号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包括对来自传感器模块的信号进行调理的信号调理模块、对调理后的信号进行A/D转换的微处理器模块,以及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后的信号传送到信号传输短节的通讯模块,其中,信号调理模块和通讯模块由微处理器丰吴块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技术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电源组件,其包括供电模块和将供电模块提供的电压转换为直流电的电源转换模块。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由微处理器模块控制的用来存储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的存储模块。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模块包括三个压力传感器和一个温度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三个压力传感器中的两个是环空压力传感器,另一个是管柱压力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模块包括下述之一设置在钻杆的信号传输短节中的电池组、井下涡轮发电机以及与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同一短节内的电池组。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调理模块包括惠斯登全桥电路和仪表放大器。在一个实施例中,微处理器模块还包括程序存贮器和数据存贮器,用来对预先设定的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固定于壳体双侧的卡槽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技术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钻杆上的电磁波信号传输短节或泥浆脉冲信号传输短节,用于将通讯模块中的数据传送至地面。根据本技术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通过设计控制电路板,有效地增强了装置的集成度,特别适合于安装在钻柱的狭小空间中;装置的设计使其能够在井下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三种供电模式的设计和两种传输模式的设计增强了装置的抗故障能力。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然而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用于显示本技术的结构,并不对本技术起任何限制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的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的信号调理模块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的电源组件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100,其包括壳体1,压力传感器7、11和12,温度传感器6,以及控制电路板3。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I可以选择阳极氧化处理过的铝质安装盒,这样既能够提高系统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同时其质量轻巧,外形规则,便于装置的整体安装、拆卸和更换,降低了钻杆本体的机械加工难度,同时也利于内部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壳体I通过安装孔5安装到钻杆本体上。在壳体I内可填装适当的填充物2。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在钻杆上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用来测量井下数据的传感器模块;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用来接收和处理来自所述传感器模块的信号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对来自所述传感器模块的信号进行调理的信号调理模块、对调理后的信号进行A/D转换的微处理器模块,以及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后的信号传送到信号传输短节的通讯模块,其中,所述信号调理模块和所述通讯模块由所述微处理器模块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在钻杆上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用来测量井下数据的传感器模块;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用来接收和处理来自所述传感器模块的信号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对来自所述传感器模块的信号进行调理的信号调理模块、对调理后的信号进行A/D转换的微处理器模块,以及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后的信号传送到信号传输短节的通讯模块,其中,所述信号调理模块和所述通讯模块由所述微处理器模块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供电模块和将供电模块提供的电压转换为直流电的电源转换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由所述微处理器模块控制的用来存储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的存储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三个压力传感器和一个温度传感器。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郑俊华牛新明钱德儒宗艳波杨春国高炳堂马广军詹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