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下实现状态切换的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6652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井下实现状态切换的打捞装置,包括设在壳体(1)内两片对称的卡瓦(2),两片卡瓦之间经扭簧(3)连接,卡瓦底部设有卡口(4);卡瓦顶部的圆弧外侧为锥面(5),锥面与可上下滑动的滑套(6)内孔边缘接触连接;滑套经顶杆(7)与安装架(8)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架的上下移动,使打捞器上的卡瓦可以在井下完成收拢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配合其他组件可以实现一次下井打捞多支水嘴,工作效率高;打捞出水嘴后,无需拆解打捞器便可以方便取下水嘴,操作简便;便于意外情况下“解卡”,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油田井下仪器设备的打捞,特别适用于在仪器顶部有类似水嘴“蘑菇头”结构的仪器打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井下实现状态切换的打捞装置,属于井下仪器结构

技术介绍
在油田井下,由于受环境、管径等多方因素的限制,目前打捞水嘴调节机构使用的打捞器功能单一,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次下井只能打捞一支水嘴,并且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上提和下放打捞器过程中,工作效率低;打捞器只能在地面手工拆解操作性差;遇到水嘴无法从配水器中打捞出来的意外情况时,无法切换状态“解卡”,导致掉井、作业等事故发生,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井下实现状态切换的打捞装置。可以在井下实现打捞器在收拢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用以实现一次下井打捞多支水嘴的打捞器,以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井下实现状态切换的打捞装置,包括设在壳体内两片对称的卡瓦,两片卡瓦之间经扭簧连接,卡瓦底部设有卡口 ;卡瓦顶部的圆弧外侧为锥面,锥面与可上下滑动的滑套内孔边缘接触连接;滑套经顶杆与安装架接触连接。前述装置中,所述滑套外设有弹簧,滑套与锥面接触的一端设有与壳体连接的弹簧座,滑套另一端设有与滑套连接的弹簧座,弹簧位于两个弹簧座之间。前述装置中,所述壳体顶部与滑道壳螺纹连接,滑道壳内设有上滑道和下滑道,上滑道和下滑道设有贯穿上滑道和下滑道的顶杆。前述装置中,所述顶杆上设有滑销,滑销与上滑道或下滑道滑动连接。前述装置中,所述上滑道和下滑道上设有环形闭合曲面滑道。前述装置中,所述顶杆一端设有凸台,凸台经与滑套连接的弹簧座与滑套连接;顶杆另一端从滑道壳顶部穿出与安装架接触连接。前述装置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矩形连接杆,矩形连接杆与安装架上的矩形连接孔滑动连接,矩形连接杆上设有销轴,矩形连接孔两侧设有滑槽,销轴两端与矩形连接孔两侧的滑槽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上滑道上的环形闭合曲面滑道。实现循环连续的状态切换,并配合卡瓦的使用,使打捞器可以在收拢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切换;整个状态切换过程完全在井下实现,配合其他组件可以实现一次下井打捞多支水嘴,工作效率高;打捞出水嘴后,无需拆解打捞器便可以方便取下水嘴,操作简便;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完全通过运动件的运动行程控制,控制简便可靠,便于意外情况下“解卡”,安全性高。本技术适用于油田井下仪器设备的打捞,特别适用于在仪器顶部有类似水嘴“蘑菇头”结构的仪器打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上下滑道的展开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壳体、2-卡瓦、3-扭簧、4-卡口、5-锥面、6-滑套、7-顶杆、8-安装架、9-弹簧、10-与壳体连接的弹簧座、11-与滑套连接的弹簧座、12-滑道壳、13-上滑道、14-滑销、15-滑槽、16-下滑道、17-凸台、18-矩形连接杆、19-矩形连接孔、20-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在井下实现状态切换的打捞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在壳体I内两片对称的卡瓦2,两片卡瓦2之间经扭簧3连接,卡瓦2底部设有卡口 4 ;卡瓦2顶部的圆弧外侧为锥面5,锥面5与可上下滑动的滑套6内孔边缘接触连接;滑套6经顶杆7与安装架8接触连接。所述滑套6外设有弹簧9,滑套6与锥面5接触的一端设有与壳体连接的弹簧座10,滑套6另一端设有与滑套连接的弹簧座11,弹簧9位于两个弹簧座之间。所述壳体I顶部与滑道壳12螺纹连接,滑道壳12内设有上滑道13和下滑道16,上滑道13和下滑道16设有贯穿上滑道13和下滑道16的顶杆7。顶杆7上设有滑销14,滑销14与上滑道13或下滑道16滑动连接。上滑道13和下滑道16上设有环形闭合曲面滑道。所述环形闭合曲面滑道如图3所示,图3中上部分为上滑道13,下部分为下滑道16,所述的滑销14在上下滑道之间的间隙内沿图中的箭头方向循环连续移动,上滑道13上的曲面决定卡瓦2的收拢状态和张开状态,当滑销14位于上滑道13的①和③两个位置时,卡瓦2处于收拢状态;当滑销14位于上滑道13的②和④两个位置时,卡瓦2处于张开状态。下滑道16上的位置⑤是滑销14移动过程中的下极限位置。所述顶杆7 —端设有凸台17,凸台17经与滑套连接的弹簧座11与滑套6连接;顶杆7另一端从滑道壳12顶部穿出与安装架8接触连接。所述壳体I上设有矩形连接杆18,矩形连接杆18与安装架8上的矩形连接孔19滑动连接,矩形连接杆18上设有销轴20,矩形连接孔19两侧设有滑槽15,销轴20两端与矩形连接孔19两侧的滑槽15滑动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图2所示,初始状态时,两个卡瓦2在扭簧3的作用下处于收拢状态。当安装架8下行时,安装架8向下挤压顶杆7,使顶杆7上的滑销14由上极限位置沿着上滑道13上的曲面滑道向下滑动,顶杆7的下端克服弹簧9的作用力顶着滑套6向下移动,滑套6的内孔边缘挤压卡瓦2顶部圆弧外侧的锥面5,迫使两片卡瓦2克服扭簧3的作用转动,使卡瓦2底部的卡口 4张开,此时滑销14运动至上滑道13的位置②或④处,卡瓦2处于张开状态,并在弹簧9的作用下,使卡口 4 一直保持张开状态。随着安装架8继续下行,顶杆7也继续下移,使滑销14运动至下滑道16的下极限位置⑤,并带动整个打捞装置向下移动,使水嘴上的“蘑菇头”进入两片卡瓦2底部的卡口 4之间。然后向上拉动安装架8,在拉动安装架8上行的过程中,弹簧9迫使滑销14沿上滑道13的曲面向上运动,使滑销14运动至上滑道13的位置①或③处,滑套6的内孔边缘不再挤压卡瓦2顶部圆弧外侧的锥面5,卡瓦2处于收拢状态,并在弹簧9的作用下,使卡口 4 一直保持收拢状态。两片卡瓦2上的卡口 4将水嘴的“蘑菇头”卡住,此时打捞装置处于收拢状态。安装架8继续上行,将配水器上的水嘴捞出。本技术通过上滑道13上的环形闭合曲面滑道。实现循环连续的状态切换,滑销在上滑道和下滑道之间的运动总是朝一个方向转动,故将上滑道和下滑道设计成圆柱凸轮,其运动配合表面为空间曲面,由螺旋面等多种空间曲面构成,而单纯的平面无法实现循环连续切换状态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井下实现状态切换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壳体(1)内两片对称的卡瓦(2),两片卡瓦(2)之间经扭簧(3)连接,卡瓦(2)底部设有卡口(4);卡瓦(2)顶部的圆弧外侧为锥面(5),锥面(5)与可上下滑动的滑套(6)内孔边缘接触连接;滑套(6)经顶杆(7)与安装架(8)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在井下实现状态切换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壳体(I)内两片对称的卡瓦(2),两片卡瓦(2)之间经扭簧(3)连接,卡瓦(2)底部设有卡口(4);卡瓦(2)顶部的圆弧外侧为锥面(5),锥面(5)与可上下滑动的滑套(6)内孔边缘接触连接;滑套(6)经顶杆(7)与安装架(8)接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6)外设有弹簧(9),滑套(6)与锥面(5)接触的一端设有与壳体连接的弹簧座(10),滑套(6)另一端设有与滑套连接的弹簧座(11),弹簧(9 )位于两个弹簧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顶部与滑道壳(12)螺纹连接,滑道壳(12)内设有上滑道(13)和下滑道(16),上滑道(13)和下滑道(16)设有贯穿上滑道(13)和下滑道(16)的顶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舵冯贵洪罗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