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心带肋建筑模板,包括实心平面模板本体,该实心平面模板本体背面设置有纵向的加强肋,实心平面模板本体的两端匹配固定有横向的实心连接体,形成卡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过水不用担心灌浆或变形问题,可以替代现有木模板或塑胶模板,直接将相邻的方木对接的方式,固定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方木能牢固地定位在模板端部,能克服较强的外拉伸力,有效防止在拆卸是方木与模板脱离的问题。可以循环使用,使用寿命长,属于环保产品,模板与模板之间的组装和拆卸都很方便,节约工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中的模板,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剪力墙或立柱用的模板。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应用于剪力墙或者立柱的平面模板多为空心塑料模板,模板的上端需要和现浇顶底模板垂直加固连接在一起,然而现有的塑料模板的端部都比较单薄,不能牢固地与现浇顶底模板固定在一起,需要采取外加辅助工具或者支护工具才能定型,操作麻烦而且效率低,影响施工进度。专利号为201220068381. 3的“建筑用剪力墙或立柱模板”公开了在空心模板端部增加封头和实心连接体的方案,然而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不合理和不实用的问题需要改进,例如1、该模板为空心结构,其两端必须设置封头,相邻模板之间的连接是在封头与实心连接体之间钉钉子的方式进行固定,在拆卸时往往封头随实心连接体一起被拆掉,容易造成空心内腔被灌入水泥砂浆,而且不易清除;模板上预先设置有用于安装对拉螺栓的孔,而实际使用时,对拉螺栓位置情况各有不同程度的偏斜或位移,需要临时打孔,多余的孔成为灌浆通道;即使模板上预先设置的孔位置正确不需要重新打孔,但PVC穿墙管的直径与孔径大小难以完全匹配,造成管壁与孔壁之间存在间隙,也成为灌浆渠道。灌浆后的模板重量成倍增加,搬运和重复利用的难度加大,费工费时,甚至导致模板过重而无法正常使用,并且浪费的水泥砂浆量很大直接影响成本。2、该专利的空心部分据有一定厚度,导致背肋深度很浅,背肋不能与实心连接体之间形成卡固结构,而且空心模板的厚度压缩了实心连接体的厚度,实心连接体本身强度较弱,实质上并没有增加模板太多强度。3、该专利中的封头作为连接体之一,而封头插入空心模板端部,具有松动的可能,尤其是被拔掉过后再次插入空心模板端部时,封头与模板之间没有牢固固定,直接会影响相邻模板之间连接的稳固程度。4、每次使用后钉孔也成为灌注水泥砂浆的渠道。5、受模板的总厚度和耗材因素影响,该空心模板的壁厚往往不易太大,而模板使用时通常需要对两侧模板实施紧固固定,这时模板内支撑会把空心模板的局部挤压变形,引起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模板本身局部变形或破裂,变形后的模板强度大为降低,减少了模板使用次数。6、用于现浇顶和柱的模板端部通常需要钉钉子连接,其受力为沿长度方向的拉力,而上述专利并没有有效的抗拉结构和抗拉效果,实际使用时实心连接体经常会从模板上被拉掉。所以上述专利的使用寿命很短,周转次数很少,甚至一次性使用就报废。报废量很大造成成本增加,以至于专利权人和用户都急需有改进的新结构来替换现有空心模板,从而克服现有模板存在的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剪力墙或者立柱模板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设计并制作出一种实心带肋建筑模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实心带肋建筑模板,包括实心平面模板本体,该实心平面模板本体背面设置有纵向的加强肋,加强肋包括中肋和两侧的边肋,实心平面模板本体的一端或两端匹配固定有横向的实心连接体,实心连接体的两端位于两侧边肋之间,所述中心肋在实心连接体位置让位配合,并且实心连接体与中肋或边肋或模板底部之间形成卡固结构。所述卡固结构是在实心连接体的两端与边肋之间通过螺钉或铁钉或铆钉固定。或者,所述卡固结构是在中肋的末端存在一个中肋卡台,实心连接体对应位置设置侧卡槽,该中肋卡台与侧卡槽配合安装;或者两侧边肋上设置边肋卡槽,实心连接体两端设置端卡台,该端卡台与边肋卡槽匹配安装。或者,所述卡固结构是在模板底部设置有定位孔,实心连接体底部设置有底卡台,该底卡台与定位孔匹配安装。或者,所述卡固结构是将实心连接体在中肋卡台位置处设置有底部嵌入槽和/或侧面嵌入槽,中肋设置有与所述底部嵌入槽或侧面嵌入槽匹配安装的定位卡台。实心平面模板本体的一端匹配固定有横向的实心连接体,而另一端套装有一个护套,护套与实心平面模板本体端面匹配套装或扣合在一起,在对模板拆除时,对其底部撬起起到保护作用。实心连接体可以为方木,也可以为实心发泡塑料条。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实心平面模板和端部实心连接体例如采用方木与模板卡固的连接结构,其强度高,不过水不用担心灌浆或变形问题,可以替代现有木模板或塑胶模板,使用寿命长,反复周转次数可达30次以上。2、实心连接体(方木)作为直接连接部件,使相邻模板在对接时是直接由实心连接体对接在一起用钉子固定,实心连接体吸钉能力强,钉子不易被钉偏,固定后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3、在方木与模板之间采用锁紧结构,方木能牢固地卡固在模板端部,能克服较强的外拉伸力,有效防止在拆卸是方木与模板脱离的问题。同时,加强肋还可以与实心连接体相互卡固以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增加了表面强度。本技术带有加强肋的模板强度已经达到目前在普通模板背面增加纵向龙骨的强度,可以节约龙骨,从而节约木材用量,保护森林资源。4、本技术实心模板的板体与加强肋的总厚度与空心模板总厚度相当,但板壁厚度有所增加,而且加强肋的深度较大,加强肋可以直接用于对方木固定,固定性好。与空心模板相比,本技术实心模板可以节约用材30%左右。另外模板位于底部的一端可以安装护套,起到对模板拆除时防撬坏的缺陷。5、本技术的模板能替代现有木模板或塑胶模板,可以反复循环使用,属于环保产品,模板与模板之间的组装和拆卸都很方便,节约工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利于推广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3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图6是图5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四;图8是图7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模板下端安装护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0是本技术模板下端安装护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1为实心平面模板本体,2为加强肋,21为中肋,22为边肋,3为侧面的螺钉或铁钉或铆钉,4为实心连接体,5为固定钉,6为中肋卡台,7为底部定位卡台8为侧面定位卡台,9为端卡台,10为底卡台,11为角部连接件,12为固定扣,13为立柱内的钢筋,14为现浇顶底模板,15为护套,16为护套的相互卡固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该实心带肋建筑模板是在实心平面模板本体I的背面设置有纵向的加强肋2,较之前的空心模板的壁厚有所增加,而成本并没有增加。加强肋2包括中肋21和两侧的边肋22,实心平面模板本体I的两端匹配固定有横向的实心连接体4,本实施例的实心连接体采用方木。方木的两端位于两侧边肋22之间,所述中心肋21与方木让位配合,并且方木与边肋22之间形成卡固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卡固结构是在实心连接体的两端与边肋之间通过螺钉或铁钉或铆钉3固定。方木直接与模板底面接触固定,组合结构无空心部分,强度高。方木厚度和加强肋厚度都有所增加,可以直接从加强肋的边肋项方木钉钉子,以便提高方木的固定强度,防止在拆卸时被纵向拉出,造成方木与模板分离的问题。实施例2 :参见图3和图4,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卡固结构是在中肋的末端存在一个中肋卡台6,方木对应位置设置侧卡槽,该中肋卡台6与侧卡槽配合安装。该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方木的纵向抗拉能力。实施例3 :参见图5和图6,内容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在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心带肋建筑模板,其特征是:包括实心平面模板本体,该实心平面模板本体背面设置有纵向的加强肋,加强肋包括中肋和两侧的边肋,实心平面模板本体的一端或两端匹配固定有横向的实心连接体,实心连接体的两端位于两侧边肋之间,所述中心肋在实心连接体位置让位配合,并且实心连接体与中肋或边肋或模板底部之间形成卡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心带肋建筑模板,其特征是:包括实心平面模板本体,该实心平面模板本体背面设置有纵向的加强肋,加强肋包括中肋和两侧的边肋,实心平面模板本体的一端或两端匹配固定有横向的实心连接体,实心连接体的两端位于两侧边肋之间,所述中心肋在实心连接体位置让位配合,并且实心连接体与中肋或边肋或模板底部之间形成卡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带肋建筑模板,其特征是:所述卡固结构是在实心连接体的两端与边肋之间通过螺钉或铁钉或铆钉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带肋建筑模板,其特征是:所述卡固结构是在中肋的末端存在一个中肋卡台,实心连接体对应位置设置侧卡槽,该中肋卡台与侧卡槽配合安装;或者两侧边肋上设置边肋卡槽,实心连接体两端设置端卡台,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应征,
申请(专利权)人:张应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