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清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595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清淤机,包括纵向浮架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和泵吸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包括横向连杆、用于沿横向连杆移动的移动车架和设置在横向连杆上的浮体,纵向浮架系统包括纵向连杆和设置在纵向连杆上的主浮体,纵向连杆与横向连杆交叉设置,纵向连杆与横向连杆的移动车架滑动连接,主浮体位于移动车架一侧,泵吸系统包括潜污泵,潜污泵安装于主浮体的下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稳定性高,可有效扩大清淤范围,消除清淤死角的水下清淤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驱动的疏浚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电厂循环水池的水下清淤作业的水下清淤机
技术介绍
目前,火力发电厂冷却循环水池大多为开放式结构,空气中的粉尘、煤灰等细小颗粒容易进入循环水池,当淤积物较多时对冷却水池的功能影响较大。水池中淤积物颗粒细小,易扩散,在水中沉降速度很慢。水池中分布0. 5mX0. 5m支撑立柱,立柱间隔5m,活动空间有限。基于以上特点,目前的耙吸式、绞吸式、链斗式、抓扬式、铲斗式等清淤方式和装置都不适用于电厂循环水池清淤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可有效扩大清淤范围,消除清淤死角的水下清淤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清淤机,包括纵向浮架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和泵吸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包括横向连杆、用于沿横向连杆移动的移动车架和设置在横向连杆上的浮体,纵向浮架系统包括纵向连杆和设置在纵向连杆上的主浮体,纵向连杆与横向连杆交叉设置,纵向连杆与横向连杆的移动车架滑动连接,主浮体位于移动车架一侧,泵吸系统包括潜污泵,潜污泵安装于主浮体的下侧。纵向浮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纵向连杆上的平衡浮体,移动车架位于主浮体与平衡浮体之间,主浮体与平衡浮体上各安装一卷筒,一根钢丝绳依次缠绕过两卷筒并且两端连接在移动车架上,主浮体或者平衡浮体上的卷筒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横向连杆上固设有齿条,齿条沿横向连杆横向延伸,移动车架设有齿轮轴,齿轮轴顶部设有手柄,齿轮轴底部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移动车架与横向连杆为轨道连接。所述主浮体通过上下伸缩装置连接潜污泵。主浮体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上下伸缩装置为安装在安装架上的滚珠丝杠装置,滚珠丝杠装置的丝杠与电机连接,潜污泵固设在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上。所述潜污泵进口处设置吸口,吸口的后侧设有滚轮,潜污泵的排口处设有排泥管。所述浮体为浮箱,主浮体为主浮箱,平衡浮体为平衡浮箱。所述横向连杆的两端各设一卡手,卡手具有夹口。本技术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横、纵向浮架系统交互运动,纵向浮架系统可在移动车架上沿纵向移动,泵吸系统也随之前后纵向移动,并且整个纵向浮架系统可随移动车架沿横向连杆横向移动,泵吸系统也随之横向移动,这样有效扩大泵吸系统的清淤范围,消除清淤死角。由于吸口和排污泵直接相连,省去了中间的连接管,有效减少其间的管路损失;吸口为半封闭斗式结构,在工作时减少对泥浆的扰动,改善清淤效果;当本技术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应用于电厂循环水池时,将横向连杆的两卡手夹在循环水池的两立柱上,这样,合理利用循环水池内的立柱,作为横向浮架系统的支点,提高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所述的水下清淤机是一种尤其适合在电厂循环水池进行清淤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包括纵向浮架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和泵吸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包括横向连杆9、用于沿横向连杆9移动的移动车架8和设置在横向连杆9上的浮体7,所述浮体7为浮箱,浮体7共设置两个,分别对称设于移动车架8的两侦U。所述移动车架8与横向连杆9为轨道连接,横向连杆9为内卷边冷弯槽钢,槽钢的开口向上,槽钢内的横向空腔形成所述轨道,在移动车架8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横向连杆9槽钢内的滑块,并且移动车架8通过该滑块在横向连杆9上横向滑动。当然,本技术不拘泥于上述形式,轨道的结构形式不限,能实现使移动车架8在横向连杆9上并沿其横向滑动均可。所述横向连杆9上固设有齿条6,齿条6固设于所述内卷边冷弯槽钢的侧边,齿条6沿横向连杆9横向延伸,移动车架8设有竖直的齿轮轴21,齿轮轴21顶部设有手柄4,齿轮轴21底部设有与齿条6啮合的齿轮5。这样,手动旋转手柄4,即可带动车架横向移动。所述横向连杆9的两端各设一卡手18,卡手18具有夹口。两卡口用于夹住电厂循环水池的两立柱19,横向连杆9的长度等于循环水池内两柱子间的间距,两浮体7用于使横向连杆9以及移动车架8浮在水面上。纵向浮架系统包括纵向连杆3、均设置在纵向连杆3上的主浮体I和平衡浮体11,纵向连杆3与横向连杆9为垂直交叉设置,纵向连杆3与横向连杆9的移动车架8滑动连接。纵向连杆3与移动车架8为插接。主浮体I位于移动车架8 一侧,平衡浮体11位于移动车架8另一侧,移动车架8位于主浮体I与平衡浮体11之间,主浮体I与平衡浮体11顶面上各安装一卷筒2,一根钢丝绳10依次缠绕过两卷筒2并且钢丝绳10两端各通过一挂钩连接在移动车架8的两侧上,主浮体I上的卷筒2与驱动电机20连接。驱动电机20设置在主浮体I上,所述主浮体I为主浮箱,平衡浮体11为平衡浮箱。当然,本技术不拘泥于上述形式,驱动电机20也可设置在平衡浮体11上,并且,也可在移动车架8顶端设置一凹槽,将纵向连杆3搭设在该凹槽内,纵向连杆3在凹槽内滑动也可。驱动电机20以及两卷筒2和缠绕在两卷筒2上的钢丝绳10用于控制整个纵向浮架系统的前后纵向移动。上述的纵向浮架系统和横向浮架系统相互垂直安装,移动车架8可控制整个纵向浮架系统横向移动,但不限制其纵向移动。所述泵吸系统包括潜污泵16,潜污泵16通过上下伸缩装置安装于主浮体I的下侦U,具体来说,主浮体I 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3,上下伸缩装置为安装在安装架13上的滚珠丝杠装置14,滚珠丝杠装置14为竖直设置,滚珠丝杠装置14的丝杠与减速电机12连接,潜污泵16固设在滚珠丝杠装置14的螺母上。减速电机12也安装在安装架13上。滚珠丝杠装置14由丝杠、装配在丝杠上的螺母以及丝杠和螺母上设置的滚珠构成,滚珠丝杠装置14为现有技术,故不详细叙述。所述潜污泵16进口处设置吸口 17,吸口 17为半封闭斗式结构,吸口 17的后侧设有滚轮22,潜污泵16的排口处设有排泥管15。池底的污泥通过吸口 17排出,滚轮22用于移动支撑在池底。减速电机12带动滚珠丝杠完成潜污泵16的提升、下放动作。潜污泵16的出口端与直通岸上的排泥管15相连。吸口 17的入口侧设一滤网。吸口 17开口大小与潜污泵16的流量、吸口 17的前进速度有关。当然,本技术不拘泥于上述形式,上下伸缩装置也可由丝母丝杠装置或者其他可升降装置代替也可。使用时,将两卡手18分别卡在循环水池的两间隔立柱19上,移动车架8起始位置在横轴连杆一端,开动上下伸缩装置手控将潜污泵16下放至池底。开启潜污泵16,开动卷筒2,纵向浮架系统带动泵吸系统向前移动,清除淤泥。在主浮体I靠近横向浮架系统处,停止纵向移动,开动上下伸缩装置,将泵吸系统提离池底。手动旋转移动车架8的手柄4,使移动车架8带动纵向浮架系统横向移动一个吸口 17宽度。然后,反向开动卷筒2,使纵向浮架系统退回初始状态。重复以上步骤,完成一个作业面的清淤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清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浮架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和泵吸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包括横向连杆、用于沿横向连杆移动的移动车架和设置在横向连杆上的浮体,纵向浮架系统包括纵向连杆和设置在纵向连杆上的主浮体,纵向连杆与横向连杆交叉设置,纵向连杆与横向连杆的移动车架滑动连接,主浮体位于移动车架一侧,泵吸系统包括潜污泵,潜污泵安装于主浮体的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清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浮架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和泵吸系统,横向浮架系统包括横向连杆、用于沿横向连杆移动的移动车架和设置在横向连杆上的浮体,纵向浮架系统包括纵向连杆和设置在纵向连杆上的主浮体,纵向连杆与横向连杆交叉设置,纵向连杆与横向连杆的移动车架滑动连接,主浮体位于移动车架一侧,泵吸系统包括潜污泵,潜污泵安装于主浮体的下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在于:纵向浮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纵向连杆上的平衡浮体,移动车架位于主浮体与平衡浮体之间,主浮体与平衡浮体上各安装一卷筒,一根钢丝绳依次缠绕过两卷筒并且两端连接在移动车架上,主浮体或者平衡浮体上的卷筒与驱动电机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清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杆上固设有齿条,齿条沿横向连杆横向延伸,移动车架设有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林陈世超张跃敏李彦刘亚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