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电助熔冷却水回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6533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窑炉电助熔冷却水回水装置,属于冷却水回水工艺领域,包括水箱,水箱通过水套进水管连接水套,水套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水套的出水管开口设置在回水槽上方,回水槽通过水管连通水箱,出水管末端安装有流量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通过观察回水槽内的水量来确定堵塞的管路省时省力,简单直观,防止冷却水温度过高导致报警装置报警,有效地保证了电助熔装置的平稳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窑炉电助熔冷却水回水装置,属于冷却水回水工艺领域。
技术介绍
现在玻纤行业窑炉电助熔系统被广泛采用,电助熔系统能有效地提高玻璃液的熔化均匀度,为保证窑炉温度控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窑炉池底温度较高,所以电助熔的电极必须加装冷却水套来给电极降温,从而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又由于水套的体积大小决定了冷却水进、回水管径只有10mm,同时冷却水的进水压强也只有0.3MPa,长时间的运行,使得管壁内很容易结垢而堵塞管路,造成冷却水循环不畅通,且目前使用的冷却水回水管路为密闭循环,回水量的大小不能很直观地看清楚,不能及时将堵塞的管路通开,影响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且可及时发现冷却管路堵塞情况的窑炉电助熔冷却水回水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窑炉电助熔冷却水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水箱通过水套进水管连接水套,水套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水套的出水管开口设置在回水槽上方,回水槽通过水管连通水箱,出水管开口处安装有流量开关。工作时,循环水泵将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各水套,水套的出水管开口设置在回水槽上方,从回水槽中可以观察各出水管的流量,及时发现流量小的出水管,并进行及时清理;回水槽中的水可通过水管再回到水箱中,循环使用;出水管末端安装有流量开关,在清理堵塞的水管时,可将流量开关关闭,对堵塞的水管进行清理。另外,循环水泵的数量可以根据水套的个数进行设置,可以所有的水套进水管共用一个循环水泵,也可以设置多个循环水泵,分别给各水套供水。所述的回水槽为一体式回水槽,且回水槽与各出水管开口处分别标有相对应的标号。各个水套的出水管中的水可以流进同一个回水槽,一体式回水槽,制作简单,观察及使用方便;回水槽上与出水管上有相对应的标号,便于记录及清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通过观察回水槽内的水量来确定堵塞的管路省时省力,简单直观,防止冷却水温度过高导致报警装置报警,有效地保证了电助熔装置的平稳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流量开关;2、回水槽;3、水箱;4、循环水泵;5、水套进水管;6、水套;7、电助熔电极;8、出水管;9、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窑炉电助熔冷却水回水装置,包括水箱3,水箱3通过水套进水管5连接水套6,水套进水管5上设有循环水泵4,水套6的出水管8开口设置在回水槽2上方,回水槽2通过水管9连通水箱3,出水管8末端安装有流量开关I。工作时,循环水泵4将水箱3中的水输送到水套6,水套6内的水对安装在水套6中的电助熔电极7进行冷却,完成冷却后的水流入回水槽2,回水槽2中的水回到水箱3,如此往复运行,观察出水管8的末端流到回水槽2中的水量的大小,确定循环水路是否有堵塞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窑炉电助熔冷却水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3),水箱(3)通过水套进水管(5)连接水套(6),水套进水管(5)上设有循环水泵(4),水套(6)的出水管(8)开口设置在回水槽(2)上方,回水槽(2)通过水管(9)连通水箱(3),出水管(8)开口处安装有流量开关(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电助熔冷却水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3),水箱(3)通过水套进水管(5)连接水套(6),水套进水管(5)上设有循环水泵(4),水套(6)的出水管(8)开口设置在回水槽(2)上方,回水槽(2)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宋伟师世荣邓建军林长锋郭良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中材庞贝捷金晶玻纤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