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096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伞,包括伞面,所述伞面为四层结构,最外层为透明塑料层,最内层为荧光层,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设有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紫外线吸收层置于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荧光层置于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之间,所述透明塑料层与紫外线吸收层通过透明胶层连接,所述紫外线吸收层与最内层为荧光层通过透明胶层连接,所述荧光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通过透明胶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防晒、防紫外线,变色,晚上能发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伞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ZL200510044610. 2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伞,其技术特征在于设有伞面,伞面覆盖在伞架的支撑杆上并固定,伞架的多根支撑杆铰接在铰接套的上端,铰接套为管状,套在伞柄上,伞柄的上端固定在伞面上,下端固定在伞把上,在伞架的两个支撑杆之间的内伞面上设有一个存放袋。又如专利ZL201010558348. 4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伞,包括伞骨架和安装在伞骨架上的伞面,伞骨架的伞柄处活动安装有可旋转挂钩;伞骨架下端连接有滚轮。该伞不具有防紫外线,变色,晚上能发亮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防晒、防紫外线,变色,晚上能发亮的多功能伞。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伞,包括伞面,所述伞面为四层结构,最外层为透明塑料层,最内层为荧光层,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设有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紫外线吸收层置于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荧光层置于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塑料层与紫外线吸收层通过透明胶层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吸收层与最内层为荧光层通过透明胶层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荧光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通过透明胶层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多功能伞,由于所述伞面为四层结构,最外层为透明塑料层,最内层为荧光层,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设有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紫外线吸收层置于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荧光层置于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之间,所以通过透明塑料层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荧光层晚上能发光,通过紫外线吸收层吸收紫外线,通过阳光照射变色层遇光变色。由于所述透明塑料层与紫外线吸收层通过透明胶层连接,所述紫外线吸收层与最内层为荧光层通过透明胶层连接,所述荧光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通过透明胶层连接,所以连接牢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伞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伞,包括伞面1,伞面I为四层结构,最外层为透明塑料层2,最内层为荧光层4,透明塑料层2与荧光层4之间设有紫外线吸收层3与阳光照射变色层5,紫外线吸收层3置于透明塑料层2与荧光层4之间,荧光层4置于紫外线吸收层3与阳光照射变色层5之间,透明塑料层2与紫外线吸收层3通过透明胶层连接,紫外线吸收层3与最内层为荧光层4通过透明胶层连接,荧光层4与阳光照射变色层5通过透明胶层连接。本技术多功能伞,遮阳与避雨功能合二为一,更节约、更环保、更个性,伞面I可以做好几层,颜色材料各不相同以便应对各天气;最外层为透明塑料层2应对雨天,紫外线吸收层3吸收紫外线,荧光层4晚上发光,照明,阳光照射变色层5随阳光照射而变色。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伞,包括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为四层结构,最外层为透明塑料层,最内层为荧光层,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设有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紫外线吸收层置于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荧光层置于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伞,包括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为四层结构,最外层为透明塑料层,最内层为荧光层,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设有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紫外线吸收层置于透明塑料层与荧光层之间,荧光层置于紫外线吸收层与阳光照射变色层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