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视角提高膜,其高水准地兼顾抑制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树脂的混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成的视角提高膜,其中,主扩散方向的波长440nm的光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0)相对于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I0)的比例(I30/I0×100)为0.25~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水准地兼顾抑制观看角度所致的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的视角提高膜;以及使用了该视角提高膜的、高水准地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的方法,其以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设置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视角提高膜这一简便方法,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的视角窄这一课题。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有效利用了薄型、轻量、低耗电等特征,大多作为平板显示器使用,其用途逐年扩大到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DA)、个人计算机、电视等信息用显示设备。但是,液晶显示装置与CRT相比,存在视角窄的问题。视角是指如下现象在改变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的角度时,例如,随着相对于画面的垂线的角度的增大即成为更倾斜的方向,画面的图像的画质会比从正面观察时下降。作为该画质,可以列举由彩色图像的配色、图像的对比度、白显示图像的亮度及黑显示图像的漏光所致的白晕等现象。该画质下降的因素中,彩色图像的配色变化尤其重要。上述色调变化可以按照下述现象的色调变化程度进行判断,所述现象例如为在变换角度观察白色图像的情况下,若从斜向对在正面观察时看上去为白色的图像进行观察,则会变成带有黄色的色调。以下,将该色调变化的程度称为色移度,并且将抑制该色移的效果称为视角改善效果。作为表现上述视角改善效果的方法,已知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能见侧设置光扩散膜的方法。该方法由于可以不改变液晶层内部的液晶取向、电极结构等而表现出改善效果,因此,无需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增加工序等,简便且有用。但是,由画面射出的光通过扩散膜,从而使透射的光发生散射,因此存在从正面观看时画面的明亮度即亮度下降、图像变得发黑这样的课题。以下,将其称为正面亮度下降。即,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为彼此矛盾的现象,难以兼顾。因此,期待一种能够以尽量减小正面亮度下降的形态表现较大视角改善效果的视角提高膜。例如,专利文献I中提出在液晶显示画面上设置具有使入射光散射透射的功能的光扩散性膜的方案。该膜是将使折射率不同的透明树脂形成海岛结构而得的组合物熔融挤出成片状、再进行拉伸而获得的,但是由专利文献I的图3及4所示的膜的扩散透射光的强度分布(以下也称为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图3的膜方向的扩散度高,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优异,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图4的膜方向的扩散度低,因此正面亮度的下降受到抑制,但视角改善效果差。在这样的膜方向上光扩散性不同的、所谓各向异性扩散膜的情况下,如后所述,正面亮度下降受扩散度大的一方支配,因此,在本公开技术中得出正面亮度大幅下降的启示。即得出以下启示无论将光扩散性膜的各向异性方向朝向哪个方向设置,均无法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此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具有因波长而异的散射角度分布、且在相对于膜面的方位角相差90度的2个方向上扩散光分布不同的分光各向异性散射膜。由专利文献2的图3(a)及(b)所示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该膜的左右及上下中的任一侧均与专利文献I同样地具有高扩散度,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优异,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无法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进而,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由单一热塑性树脂形成、内部具有包含多个微细空孔的部分的透射光散射控制膜。该膜是对熔融制膜而得的聚碳酸酯进行拉伸处理而成的,其利用了以沟状的龟裂实现的光散射,由专利文献3的图13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在α = ±90°方位及α = O、180度方位的任一情况下,扩散度不足,正面亮度下降少且良好,但视角提高效果不充分。进而,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使用透镜膜的方法。由专利文献4的图8(左右方向)及9(上下方向)所示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图8的膜的左右方向的扩散度高,因此视角提高较为良好,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图7的膜的上下方向反而扩散度低,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不充分。如上所述,在如此地使用具有各向异性的扩散膜的情况下,正面亮度下降受扩散度大的一方支配,因此在本公开技术中得出不论膜的使用方向如何,正面亮度均大幅下降的启示。进而,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在基材膜的表面形成包含透光性粒子和透光性树脂的光扩散层而成的透射光散射控制膜。由专利文献5的图2所示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扩散度不足,正面亮度下降少且良好,但视角提高效果不充分。如上所述,在利用现有光扩散膜谋求提高视角的方法中,虽然存在满足了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中的任一特性的方法,但现状是尚不存在能够同时高水准地兼顾两种特性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40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4130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0683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179113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704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而能够高水准地兼顾抑制其图像的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视角提高膜;以及使用了该视角提高膜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提高特性改善方法,以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的视角窄这一课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至少两种树脂混合物熔融成型,并使由此得到的光扩散膜的光学特性控制在特定范围,从而能够高水准地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此外,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设置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视角提高膜这一简便方法,能够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的视角窄这一课题。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些见解而完成的。S卩,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⑴ (24)的构成。(I) 一种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树脂的混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成的视角提高膜,其中,主扩散方向的波长440nm的光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0)相对于在出射角O度下的透射率(10)的比例(I30/10X100)为0.25 5.5%。(2)根据(I)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波长550nm的光的总透光率为79 95%。(3)根据(I)或(2)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波长440nm的光的主扩散方向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半值宽度是18度以下。(4)根据(I) (3)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非相容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是聚烯烃系树脂。(5)根据(4)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非相容性树脂中的两种为聚烯烃系树脂。(6)根据(5)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聚烯烃系树脂选自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及环状聚烯烃系树脂。(7)根据(5)或(6)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在视角提高膜的至少单面的最表面层叠有由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形成的粘接改良层。(8)根据(I) (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在视角提高膜的观察者侧的表面层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27 JP 2010-190678;2010.08.27 JP 2010-190671.一种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树脂的混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成的视角提高膜,其中,主扩散方向的波长440nm的光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tl)相对于在出射角O度下的透射率(I。)的比例(I3(I/IQX100)为0.25 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波长550nm的光的总透光率为79 9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波长440nm的光的主扩散方向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半值宽度是18度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非相容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是聚烯烃系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非相容性树脂中的两种为聚烯烃系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聚烯烃系树脂选自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及环状聚烯烃系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在视角提高膜的至少单面的最表面层叠有由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形成的粘接改良层。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在视角提高膜的观察者侧的表面层叠有至少一层选自硬涂层、减反射层及防眩层中的功能性层。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单元更靠近观察者侧的位置设置有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和光源之间设置有权利要求I 7中任一项所 述的视角提高膜。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水平方向。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世胜朗,河井兼次,安井章文,今井一元,松田明,佐佐木靖,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