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840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2:50
电刺激装置(1)包括护具(20),该护具(20)用于安装于包含跨关节肌(61、62、71)的人体部位,该跨关节肌(61、62、71)是跨过关节的肌肉。护具(20)上设置有用于向跨关节肌(61、62、71)流通电流的多个电极部(31~33)。第一电极部(31)和第二电极部(32)被设置成与大腿(60)的跨关节肌相对应,第三电极(33)被设置成与小腿(70)的跨关节肌相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肌肉施加电刺激的电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缓解关节疼痛的一般方法,已知如下一种方法:通过使用护具(supporter)固定关节,来预防成为关节痛的主要原因的关节的急剧位移、关节的错位。作为其中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反复伸展和弯曲膝盖的情况下也保持与膝关节贴合的状态的护具。作为缓解关节疼痛的其它方法,已知如下一种方法:对关节附近的肌肉施加电刺激来使肌力增强。作为其中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一种方法:在主动肌和拮抗肌分别收缩和舒张时施加电刺激来使拮抗肌收缩,由此使肌力增强。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一种方法:根据脉冲信号来执行应用部位的热身(warm-up)、肌肉的活性化以及肌肉的绷紧等,由此使肌力增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3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026007号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339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的各方法分别存在以下问题。根据使用护具的方法,护具辅助性地承担保护膝盖等关节的股四头肌等的作用,因此当长时间地持续使用时,由护具所补充的部分的肌力下降。另外,根据施加电刺激以使肌力增强的方法,在肌力增强至关节的疼痛被减轻的程度之前,关节的疼痛不会被充分地减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给用户造成的负担重。另外,即使增强了关节附近的肌力,在进行了不伸缩主动肌和拮抗肌(例如下台阶的动作)的用户动作的情况下,会由于关节被施加负荷而感到疼痛。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关节的固定和肌力下降的抑制的电刺激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对肌肉施加电刺激的电刺激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部,其安装于包含跨关节肌(関節跨坐筋)的人体部位,该跨关节肌是跨过关节的肌肉;以及电极部,其设置于该安装部,用于向上述跨关节肌流通电流。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关节的固定和肌力下降的抑制的电刺激装置。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刺激装置的图,(a)是表示其正面结构的主视图,(b)是表示其背面结构的后视图。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刺激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3是针对该实施方式的电刺激装置的图,(a)是表示股四头肌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大腿的主视图,(b)是表示股后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大腿的后视图,(C)是表示腓肠肌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小腿的后视图。图4是针对安装有该实施方式的电刺激装置的刺激施加部的用户的下肢的图,(a)是表示其正面结构的主视图,(b)是表示其背面结构的后视图。图5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电刺激装置的图,(a)是表示小腿屈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后视图,(b)是表示小腿伸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C)是表示小腿腓骨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6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电刺激装置的图,(a)是表示髋关节内旋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b)是表示股后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C)是表示臀大肌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后视图,(d)是表示髋关节内旋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7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电刺激装置的图,(a)是表示屈肘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b)是表示伸肘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C)是表示伸指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d)是表示屈指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8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电刺激装置的图,(a)是表示肩上举旋转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b)是表示肩上举旋转肌群与电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 图4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为分别安装于左右下肢的护具型的电刺激装置的一个例子。图1中示出了电刺激装置I的正面结构和背面结构。电刺激装置I包括:对右下肢施加电刺激的刺激施加部10 ;对左下肢施加电刺激的刺激施加部(省略图示);以及控制各刺激施加部对下肢施加电刺激的施加方式的刺激控制部40。右下肢用的刺激施加部10包括作为其主体的护具20以及多个电极部即第一电极部31、第二电极部32以及第三电极部33。护具20被设置为安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肢安装部)。左下肢用的刺激施加部相当于将右下肢用的刺激施加部10的护具20的结构以及电极部31 33的配置以与左下肢对应的方式变更所得到的构件,具有实质上与右下肢用的刺激施加部10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省略关于左下肢用的刺激施加部的说明,将“刺激施加部10”用作右下肢用和左下肢用的刺激施加部的总称。护具20上设置有:覆盖大腿正面的大腿正面部21 ;覆盖小腿正面的小腿正面部22 ;覆盖大腿背面的第一大腿背面部23 ;以及与第一大腿背面部23重叠的第二大腿背面部24。另外,设置有:覆盖小腿背面的第一小腿背面部25 ;与第一小腿背面部25重叠的第二小腿背面部26 ;以及覆盖膝关节正面的膝盖部27。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大腿正面部21、第一大腿背面部23以及第二大腿背面部24设置为安装于大腿的包含跨关节肌的部位的第一下肢安装部。另外,将小腿正面部22、第一小腿背面部25以及第二小腿背面部26设置为安装于小腿的包含跨关节肌的部位的第二下肢安装部。第一大腿背面部23上设置有面状搭扣的圈面28A。第二大腿背面部24上设置有面状搭扣的钩面28B。第一小腿背面部25上设置有面状搭扣的圈面29A。第二小腿背面部26上设置有面状搭扣的钩面29B。膝盖部27上设置有用于使膝关节易于弯曲的孔27A。通过将面状搭扣的圈面28A安装到面状搭扣的钩面28B上,大腿正面部21、第一大腿背面部23以及第二大腿背面部24被固定于大腿的周围。通过将面状搭扣的圈面29A安装到面状搭扣的钩面29B上,小腿正面部22、第一小腿背面部25以及第二小腿背面部26被固定于小腿。各电极部31 33在护具20的里面侧暴露以与用户的皮肤直接接触。另外,各电极部31 33经由导电线39与刺激 控制部40电连接。第一电极部31设置于大腿正面部21。第二电极部32设置于第二大腿背面部24。第三电极部33设置于第二小腿背面部26。参照图2来说明刺激控制部40的结构。刺激控制部40中设置有:脉冲产生部51,其输出脉冲信号;操作部52,其用于切换刺激控制部40的启动(on)和关闭(off);以及切换部53,其用于切换刺激施加部10对下肢的通电方式。另外,设置有:电源部54,其对刺激控制部40的各结构要素供给电力;存储部55,其预先存储有用于控制各电极部31 33的程序;以及显示部56,其用于显示表示被施加了电刺激的部位及其强度的信息等。另外,设置有:关节位移检测传感器41,其对关节的位移进行检测;关节旋转检测传感器42,其对关节的旋转进行检测;以及动作状态检测传感器43,其对生物体的动作状态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41被设置为关节位移检测部,传感器42被设置为关节旋转检测部,传感器43被设置为动作状态检测部。输出控制部50构成为包括微计算机。另外,输出控制部50基于从操作部52、切换部53、关节位移检测传感器41、关节旋转检测传感器42以及动作状态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2 JP 2010-1524941.一种电刺激装置,对肌肉施加电刺激,其特征在于,具备: 安装部,其安装于包含跨关节肌的人体部位,该跨关节肌是跨过关节的肌肉;以及 电极部,其设置于上述安装部,用于向上述跨关节肌流通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安装部,具备安装于上肢的上肢安装部和安装于下肢的下肢安装部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上肢安装部包括第一上肢安装部和第二上肢安装部,该第一上肢安装部安装于上述上肢的上臂中包含跨关节肌的部位,该第二上肢安装部安装于上述上肢的下臂中包含跨关节肌的部位, 上述下肢安装部包括第一下肢安装部和第二下肢安装部,该第一下肢安装部安装于上述下肢的大腿中包含跨关节肌的部位,该第二下肢安装部安装于上述下肢的小腿中包含跨关节肌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关节位移检测部,其对关节的伸展和弯曲所引起的关节的位移进行检测;以及 关节位移控制部,其基于上述关节位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电极部对上述跨关节肌的通电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原泉井出和宏市村亮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