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扣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在基材(1)的第1主面(1a)上配置安装部件(3)的工序,该基材(1)具有第1主面(1a)及第1主面(1a)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1b),该安装部件(3)具有基座部(31)及从基座部(31)的中央部突出的柱部(32);将凸按扣(2a、2e、2g)配置在第2主面(1b)上的工序,该凸按扣(2a、2e、2g)具有:在中央部具有孔部(21)的基部(22)、从基部(22)的外缘部突出的环状的外缘突部(23)、以及从基部(22)的中央部突出且前端(24a)与外缘突部(23)的前端(23a)相比形成得高的环状的卡合突部(24);使柱部(32)贯穿基材(1),将贯穿基材(1)的柱部(32)插入到孔部(21)中的工序;对插入到孔部(21)中的柱部(32)的前端(32a)进行加铆的工序;将凸按扣(2a、2e、2g)的卡合突部(24)压溃而在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形成鼓出部(241)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扣的制造方法及凸按扣。
技术介绍
按扣具有凸按扣和凹按扣。例如,凸按扣在圆盘状的基部的中央具有与凹按扣卡合的突起部,并在基部的中央设有贯穿表背的孔部。凸按扣通过按扣安装部件而安装在布料上。按扣安装部件具有圆盘状的基座部和在其中央突出的柱部。使凸按扣和按扣安装部件夹持布料而配置,使按扣安装部件的柱部贯穿布料,在使柱部穿插到凸按扣的孔部后,对柱部进行加铆,从而将凸按扣安装在布料上。凹按扣为圆盘状,具有供凸按扣的突起部嵌入卡合的卡合部,并在中央部设有贯穿表背的孔部,向布料的安装与凸按扣相同。由于凸按扣的与凹按扣卡合的突起部从基部突出,所以存在手碰触到该突起部等而感到不舒服感的情况。因此,考虑减小突起部在表面突出的部分来消除不舒服感。例如,在日本注册技术公报第3157266号中,公开有减小按扣的突起部与在圆盘状基部的周缘突出的外缘部的差(而成为O. 4 O. 6mm)的内容。但是,关于凸按扣,收纳在料斗中的多个凸按扣以固定姿势排列地在滑槽中移动,并通过自动安装装置而安装。因此,若过度减少表面的凹凸,则存在无法清楚地辨别表背而不能顺畅地进行向布料的安装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注册技术公报第315726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扣的制造方法及按扣,在向布料安装时也能够容易地辨别表背,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触摸表面时不舒服感较少。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在一个方式中提供一种按扣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在基材的第I主面上配置安装部件的工序,该基材具有第I主面及第I主面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该安装部件具有基座部及从基座部的中央部突出的柱部;将凸按扣配置在第2主面上的工序,该凸按扣具有在中央部具有孔部的基部;从基部的外缘部突出的外缘突部;以及从基部的中央部突出且前端与外缘突部的前端相比形成得高的卡合突部;使柱部贯穿基材,将贯穿基材的柱部插入到孔部中的工序;对插入到孔部中的柱部的前端进行加铆的工序;将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压溃而在卡合突部的前端形成鼓出部的工序。本专利技术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压溃的工序包含使卡合突部的前端向基部的中心鼓出。 本专利技术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将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压溃而在卡合突部的前端形成鼓出部的工序包含以使鼓出部的前端的从基部的上表面起的高度与外缘突部的前端的从基部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相等的方式将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压溃。本专利技术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又一其他实施方式中,将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压溃而在卡合突部的前端形成鼓出部的工序包含以使鼓出部的前端的从基部的上表面起的高度低于外缘突部的前端的从基部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的方式将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压溃。本专利技术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又一其他实施方式中,同时进行对插入到孔部中的柱部的前端进行加铆的工序、将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压溃的工序、和形成向卡合突部的外周面的外侧鼓出的鼓出部的工序。本专利技术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又一其他实施方式中,将凸按扣配置在第2主面上的工序包含使用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开口部的筒状的滑槽,该开口部用于收进凸按扣的卡合突部。本专利技术在其他方式中提供一种按扣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将凸按扣配置在基材上的工序,该凸按扣具有板状的基部及从基部的中央部突出的卡合突部;将凸按扣安装在基材上的工序;将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压溃而在卡合突部的前端形成鼓出部的工序。本专利技术在又一其他方式中提供一种设置在基材上的凸按扣,具有具有贯穿表背的孔部的板状的基部;从基部的中央部突出、且在前端具有向基部的中心侧鼓出的鼓出部的卡合突部;和沿基部的外缘突出的外缘突部。本专利技术的凸按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和卡合突部的与基部接触的部分的内径相比,卡合突部的前端的内径小。本专利技术的凸按扣在又一其他实施方式中,卡合突部的内周面随着从卡合突部的底部趋向于上方而向基部的中心侧倾斜或隆起。本专利技术的凸按扣在又一其他实施方式中,鼓出部包含第I鼓出部,其相较于卡合突部的外周面的与基部接触的部分向基部的外侧鼓出;和第2鼓出部,其相较于卡合突部的内周面的与基部接触的部分向基部的中心侧鼓出。本专利技术在又一其他方式中提供一种设置在第I基材上的凸按扣,具有具有贯穿表背的孔部的板状的基部;沿基部的外缘突出的外缘突部;和从基部的中央部突出的卡合突部,卡合突部具有能够向基部的中心侧折弯的前端,该前端小于卡合突部的外周面的与基部接触的部分和卡合突部的内周面的与基部接触的部分之间的尺寸。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按扣的制造方法及按扣,在向布料安装时也能够容易地辨别表背,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触摸表面时不舒服感较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按扣的制造中使用的按扣安装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图1的按扣安装装置的滑槽的详细情况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按扣安装装置的滑槽与收纳在滑槽内的凸按扣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组装工序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组装工序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组装工序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组装工序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一例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的组装工序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的组装工序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的组装工序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I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3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4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5变形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了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装置以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将结构部件的构造、配置、材质等限定于下述内容。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按扣的制造中使用的按扣安装装置100的一例。按扣安装装置100具有用于进行按扣的安装作业的冲模10 ;在冲模10的上方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的冲头部40 ;用于将凸按扣2 (参照图2)运送到冲模10上的滑槽5 ;和收纳凸按扣2的料斗9。如图2及图3所示,滑槽5为截面呈四边形的筒形,前端部分向冲模10弯曲。在滑槽5中,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收进凸按扣2的卡合突部24的开口部51。如图3所示,滑槽5具有能够将卡合突部24收纳在开口部51内并能够将凸按扣2的基部22及外缘突部23收纳在滑槽5的内部程度的宽度W而形成。在凸按扣2被配置成与图3所示的状态上下相反的情况下,凸按扣2不会进入到滑槽5中。由此,通过使用图2及图3所示的滑槽5,能够容易地辨别凸按扣2的表背,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向布料的安装。在制造按扣时,将凸按扣2从图1 3所示的滑槽5运送到冲模10上。在冲模10上,如图4所示,基材I具有第I主面Ia及第I主面Ia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lb,在基材I的第I主面Ia上配置有安装部件3,在第2主面Ib上配置有凸按扣2a。当使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在基材(I)的第I主面(Ia)上配置安装部件(3)的工序,其中,所述基材(I)具有所述第I主面(Ia)及所述第I主面(Ia)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Ib),所述安装部件(3)具有基座部(31)及从所述基座部(31)的中央部突出的柱部(32); 将凸按扣(2a、2e、2g)配置在所述第2主面(Ib)上的工序,其中,所述凸按扣(2a、2e、2g)具有:在中央部具有孔部(21)的基部(22);从所述基部(22)的外缘部突出的外缘突部(23);以及从所述基部(22)的中央部突出且前端(24a)比所述外缘突部(23)的前端(23a)形成得高的卡合突部(24); 使所述柱部(32)贯穿所述基材(I)、将贯穿所述基材(I)的所述柱部(32)插入到所述孔部(21)中的工序; 对插入到所述孔部(21)中的所述柱部(32)的前端(32a)进行加铆的工序; 将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压溃而在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形成鼓出部 (241)的工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压溃的工序包含使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向所述基部(22)的中心鼓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压溃而在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形成鼓出部(241)的工序包含以使所述鼓出部(241)的前端(24a)的从所述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与所述外缘突部(23)的前端(23a)的从所述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相等的方式将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压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压溃而在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形成鼓出部(241)的工序包含以使所述鼓出部(241)的前端(24a)的从所述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低于所述外缘突部(23)的前端(23a)的从所述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的方式将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压溃。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进行对插入到所述孔部(21)中的所述柱部(32)的前端进行加铆的工序、将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压溃的工序、和形成向所述卡合突部(24)的外周面(244)的外侧鼓出的鼓出部(241)的工序。6.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建二,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