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通信领域,涉及,用于从运动的车辆向固定目标节点投递数据。本专利技术中,目标节点与信宿节点、信宿,三个术语具有相同的含义。在该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车流密度的物联网端到端投递代价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基于代价的路由选择算法。应用该技术能够以有限开销有效提高物联网中数据多跳转发的成功率、并缩短端到端投递延时。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物联网特指由多个具有车载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的车辆自组织形成的移动自组网。在物联网中,节点移动速度快,拓扑变化频繁,同时车辆运动受城市道路约束,这些特点使物联网显著区别于一般的移动无线自组网络。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多跳传输,也可以通过车辆携带方式,也可以“多跳方式”、“车辆携带”两种方式交替进行。目前由车辆组成的物联网路由算法,可以分作三类: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基于洪泛的路由和基于交通流信息的路由。在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中,数据包一直由持有车辆发送给邻居车辆中最接近目标位置的车辆。在这种路由方式下,道路拓扑中的局部极点,或稀疏车辆都会导致数据转发过程中出现没有可用链路的情况,数据包投递延时因此增加,甚至是因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车流密度的物联网单播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路段上双向车流密度及其路段长度信息计算该路段的代价,并结合信源s位置、信宿t位置和地图构造扩展图;由该扩展图得到网络中各节点间的最短路径;单播数据包根据所计算的路径逐路段、逐跳端到端转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流密度的物联网单播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每个路段上双向车流密度及其路段长度信息计算该路段的代价,并结合信源S位置、信宿t位置和地图构造扩展图;由该扩展图得到网络中各节点间的最短路径;单播数据包根据所计算的路径逐路段、逐跳端到端转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最短路径转发数据包时,包括数据包的路段转发阶段和路口转发阶段,路段转发中优先将数据包转发给最短路径中最接近下一跳路口的车辆;路口转发中优先将到所有邻居路口中距信宿投递代价最小、且当前路口有车辆向该邻居路口行使的路口作为数据包转发的下一跳路口,一个路口距信宿的投递代价为该路口到信宿的最小投递代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根据每个路段上双向车流密度及其路段长度信息计算该路段的代价包括如下步骤: 将城市路网拓扑建模成无向加权图G(V,E),每个路口作为一个顶点,V(G)表示路口的集合,E(G)表示路段的集合,则当路口 X与路口 y为相邻路口时,有(X,y) e E(G); 籲令rxy代表路段(X,y)上的车流密度值,Lxy代表路段(X,y)的长度,Numxy代表路段(X,y)的双向车辆总数,有rxy=Numxy/Lxy ; 将车辆密度按照从疏到密划分为N个等级,对应密度区间集合为{[O, rj, (r1; r2],…,(rN_2, Tn^1 ], (^1, °ο )},(Kr1Cr2〈…,00,其中=IV1-1V2,将道路上的车辆密度信息量化后并编号,记做4,当rxy e [O1T1]时,<=1;当rxy e (r1; r2]时,r: =2;…;当 rxy e (rN_1; )时计算每个路段(X,y) e E(G)的路径代价权值W。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信源s和信宿t位置和地图构造道路拓扑扩展图G’包括: V(G’)=V(G),E(G’ ) =E(G); 如果s处于图G中某路段(x,y)之中,则在s所在位置加一个新的虚拟路口 O,HG’ )=V(G,) + {0},E(G,)=E(G’ ) + {(x, O), (O,y)} - {(x,y)},其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壮,贺静,梅武钢,尹崇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泛联至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