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746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S1、发射机产生或转发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之后对所述信号进行发射端模拟处理并耦合到电力线上进行传输;S2、接收机耦合接收上述电力线上传输的信号,对其进行接收端模拟处理后再进行信道解码;S3、将信道解码后的信号进行信源解码,将信源解码后的信号在多媒体终端中进行播放或共享。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电力线通信技术完成了室内的多媒体广播传输与共享,是对现有室内多媒体传输技术的有效补充,是DTMB信号室内覆盖的有效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庭多媒体广播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线的DTMB(Digital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广播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电视的全面推广与实施,以及信息化多媒体终端的普及,室内的多媒体广播传输技术及应用也受到业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DTMB的多媒体广播传输技术具有传输性能好、设备应用广泛、覆盖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由于无线信号通过墙体的巨大衰减,它的室内覆盖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此外,一个DTMB机顶盒通常只能为一台电视机提供多媒体业务,给家庭、酒店业、娱乐业等室内多媒体广播覆盖增加了开销,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降低室内多媒体广播传输的成本,基于WiFi的室内多媒体共享技术被提出,成为现有应用最广泛的室内多媒体广播传输和共享的方案,但是它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比如WiFi信号在复杂楼宇环境下的覆盖情况不好、安全性不佳、可能对人体存在较多的电磁波辐射等。随着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电力线通信技术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室内环境下,和其他通信方案相比,电力线通信的优点是:成本低、一线两用、覆盖情况好。因此基于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的室内多媒体广播传输和共享方案也被提出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多媒体传输与共享的解决方案,具体提供一种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方法及装置。(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发射机产生或转发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之后对所述信号进行发射端模拟处理并耦合到电力线上进行传输;S2、接收机耦合接收上述电力线上传输的信号,对其进行接收端模拟处理后再进行信道解码;S3、将信道解码后的信号进行信源解码,将信源解码后的信号在多媒体终端中进行播放或共享。优选地,步骤SI中,所述发射机产生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是指所述发射机将已有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信源编码、DTMB信道编码、上变频到电力线通信频段;若所述发射机中已有相应的信源编码后的节目,则不用进行信源编码步骤。优选地,步骤SI中,所述发射机转发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是指所述发射机通过天线接收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下变频到电力线通信频段。优选地,步骤SI中,所述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工作模式包括:模式一,子载波数为3780,16QAM调制,LDPC码率为0.4,PN长度为94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9.626Mbps ;模式二,子载波数为1,4QAM调制,LDPC码率为0.8,PN长度为59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10.396Mbps ;模式三,子载波数为3780,16QAM调制,LDPC码率为0.6,PN长度为94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14.438Mbps ;模式四,子载波数为1,16QAM调制,LDPC码率为0.8,PN长度为59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20.791Mbps ;模式五,子载波数为3780,16QAM调制,LDPC码率为0.8,PN长度为420,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21.658Mbps ;模式六,子载波数为3780,64QAM调制,LDPC码率为0.6,PN长度为420,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24.365Mbps ;模式七,子载波数为1,32QAM调制,LDPC码率为0.8,PN长度为59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25.985Mbps。优选地,步骤SI中,所述发射端模拟处理包括:信号滤波和信号放大。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接收端模拟处理包括:信号滤波、信号放大和增益控制。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信道解码包括:信号同步、信道估计、均衡、解调、解交织、LDPC译码操作。优选地,步骤SI中,所述电力线通信频段在30kHz至50MHz之间,带宽是6MHz或7MHz 或 8MHz。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射机单元和接收机单元,其中:所述发射机单元包括: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产生模块,用于将已有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信源编码、DTMB信道编码、上变频到电力线通信频段;发射端模拟处理模块,与所述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产生模块相连,用于将电力线通信频段的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发射端耦合器模块,与所述发射端模拟处理模块相连,用于将所述发射端模拟处理模块输出的信号耦合到电力线上进行传输;所述接收机单元包括:接收端耦合器模块,用于将电力线上的信号耦合接收下来并传输给接收端模拟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接收端模拟处理模块,与所述接收端耦合器模块相连,用于对从电力线上耦合下来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和增益控制;信道解码模块,与所述接收端模拟处理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接收端模拟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同步、信道估计、均衡、解调、解交织、信道译码操作;信源解码模块,与所述信道解码模块相连,用于将信道解码后的信号进行信源解码;多媒体播放或共享模块,与所述信源解码模块相连,用于将信源解码后的信号在多媒体终端中进行播放或共享。优选地,所述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产生模块能够替换为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转发模块,用于通过天线接收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将其下变频到电力线通信频段。(三)有益效果基于本专利技术方案的DTMB广播传输方法及装置,利用电力线完成了室内的多媒体广播传输与共享,是对现有室内多媒体业务的有效补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装置结构图一,用于产生DTMB广播电视节目并进行室内多媒体广播传输;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装置结构图二,用于转发DTMB广播电视节目并进行室内多媒体广播传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发射机产生或转发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之后对所述信号进行发射端模拟处理并耦合到电力线上进行传输;S2、接收机耦合接收上述电力线上传输的信号,对其进行接收端模拟处理后再进行信道解码;S3、将信道解码后的信号进行信源解码,将信源解码后的信号在多媒体终端中进行播放或共享。优选地,步骤SI中,所述发射机产生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是指所述发射机将已有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信源编码、DTMB信道编码、上变频到电力线通信频段;若所述发射机中已有相应的信源编码后的节目,则不用进行信源编码步骤。优选地,步骤SI中,所述发射机转发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是指所述发射机通过天线接收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下变频到电力线通信频段。优选地,步骤SI中,所述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工作模式包括:模式一,子载波数为3780,16QAM调制,LDPC码率为0.4,PN长度为94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9.626Mbps ;模式二,子载波数为1,4QAM调制,LDPC码率为0.8,PN长度为59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发射机产生或转发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之后对所述信号进行发射端模拟处理并耦合到电力线上进行传输;S2、接收机耦合接收上述电力线上传输的信号,对其进行接收端模拟处理后再进行信道解码;S3、将信道解码后的信号进行信源解码,将信源解码后的信号在多媒体终端中进行播放或共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力线的DTMB广播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发射机产生或转发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之后对所述信号进行发射端模拟处理并耦合到电力线上进行传输; 52、接收机耦合接收上述电力线上传输的信号,对其进行接收端模拟处理后再进行信道解码; 53、将信道解码后的信号进行信源解码,将信源解码后的信号在多媒体终端中进行播放或共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中,所述发射机产生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是指所述发射机将已有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信源编码、DTMB信道编码、上变频到电力线通信频段; 若所述发射机中已有相应的信源编码后的节目,则不进行信源编码步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中,所述发射机转发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是指所述发射机通过天线接收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下变频到电力线通信频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中,所述DTMB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工作模式包括: 模式一,子载波数为3780,16QAM调制,LDPC码率为0.4,PN长度为94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9.626Mbps ; 模式二,子载波数为1,4QAM调制,LDPC码率为0.8,PN长度为59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10.396Mbps ; 模式三,子载波数为3780,16QAM调制,LDPC码率为0.6,PN长度为94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14.438Mbps ; 模式四,子载波数为1,16QAM调制,LDPC码率为0.8,PN长度为595,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20.791Mbps ; 模式五,子载波数为3780,16QAM调制,LDPC码率为0.8,PN长度为420,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2L 658Mbps ; 模式六,子载波数为3780,64QAM调制,LDPC码率为0.6,PN长度为420,交织深度为720,系统净码率为24.365Mbps ; 模式七,子载波数为1,32QA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健丁文伯杨昉阳辉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