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制作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具有馅光结构的。
技术介绍
随着主要能源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不断耗尽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从而促使研究者的目光转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由于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能源,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目前使用的太阳能电池,主要依靠硅或稀有金属合金等无机材料制成。而有机太阳能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它以有机半导体作为实现光电转换的活性材料。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成本低、厚度薄、质量轻、制造工艺简单、可做成大面积柔性器件等突出优点,因而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同时,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池效率一直未能超过10%,因此广大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其效率。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I)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2)结构的优化与改进。就在结构优化与改进而言,陷光技术(light trapping)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陷光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以下三个方面:( I)纳米结构实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以及依次位于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极、第一传输层、光活性层、第二传输层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层上设有纳米凹凸结构,所述光活性层的至少部分渗入该纳米凹凸结构中,使的该光活性层在与所述第一传输层的交界面处形成与所述纳米凹凸结构的互补结构,所述第一传输层上的纳米凹凸结构和光活性层上的互补结构构成了纳米陷光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以及依次位于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极、第一传输层、光活性层、第二传输层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层上设有纳米凹凸结构,所述光活性层的至少部分渗入该纳米凹凸结构中,使的该光活性层在与所述第一传输层的交界面处形成与所述纳米凹凸结构的互补结构,所述第一传输层上的纳米凹凸结构和光活性层上的互补结构构成了纳米陷光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层为电子传输层或空穴传输层中的一种,且当该第一传输层为电子传输层时,所述第二传输层为空穴传输层;当该第一传输层为空穴传输层时,所述第二传输层为电子传输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层或第二传输层的材质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钛或高分子聚合物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凹凸结构为随机性、准周期性或周期性的凹凸结构,且该纳米凹凸结构的形貌为一维或二维的柱状、抛物线状、锥状或阶梯状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活性层为由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共混形成的体异质结层,或者为给体材料和受体分别成膜形成的双层体异质结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体材料选自聚(3-己基噻吩)、聚苯或聚亚苯基乙烯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所述的受体材料选自碳60或碳70及其官能化衍生物、有机分子、有机金属或无机纳米粒子中的一种。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材料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锡或掺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