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振民专利>正文

太阳黄道立体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6425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天文气象学范畴,主要是建立平面模型,或应用现代动漫技术以太阳为座标,揭示太阳与地球的相对关系,太阳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光照角度,呈现春夏秋冬24节气四季的变化,天文学称太阳黄道。理解太阳黄道,建立太阳黄道模型,揭示24节气的设置原理,对于指导农业生产,预测天气变化,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文气象学范畴,主要是应用现代动漫技术或平面模型演示太阳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光照角度,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简称太阳黄道。
技术介绍
根据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证实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地球的自转加公转,产生的空间位移形成的。古人用日圭测影的方法发现了地球公转一年,呈现一种近似圆周运动,将园周运动定为360度,然后划分成24个等分,结合农时符合气候变化,制定出了 24节气,指导农业生产,非常实用,但是太阳和地球在太空的相对位置一直困绕着人们。
技术实现思路
地球的公转运动,接受太阳的光照,形成一定的角度,天文学上定名为黄道,人们只知其实测结果,但具体的日地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呢?古人费尽了脑汁,创立了多种学说和假设,制定了简仪、浑天仪等多种演示仪器,神秘莫测,黄道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根据对日地月自然科学的研究,找出了符合自然天象的黄道轨迹,并能形成立体模型。其根据是本专利申请人于2002年申报的《地球生物钟实验装置》,专利号ZL002284543. 7。2004年申报的《左旋地球国际时差钟表》;2007年被授予专利权,专利号ZL200520030546. 8。2010年12月8日申报的《中国历法模型》,申请号2010057758. 3,已获初审通过,即将进入实审阶段。现将太阳黄道的理论制作成立体模型,显示24节气所处的太空地球位置,使人们理解地球气候变化,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的黄道角度变化而改变,彰显了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先民们是具有先见之明的。附图说明太阳黄道立体模型,说明书附图为一幅,其中I为太阳,2为地球公转轨道,3为地球仪自转模型。4为太阳黄道分布节点,5为太阳对24节气的光照线。具体实施方法I 首先,建立一个书面模型,以太阳半径为座标,向上幅射地球公转椭园形轨道2。在椭圆形轨道上设立24节气节点4。标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节气的黄道分布,按天文学定位的春分点为零度,在春分点设置一地球仪自转模型3,地球每日自转360度加公转I度,并沿公转轨道自左至右,下行复上行,每公转15度定一黄道节点,体现一个节气的气侯变化,当地球公转360度即完成地球旋转一周的公转周期,该模型的建立使人们不但知道24节气的设置原理,还知道地球相对太阳的黄道角度变化,在图中用直线指向各节气点与太阳的关系。由于黄道角度的变化,影响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具有指导意义,为此建立太阳黄道模型,对农业生产大有好处。可以加深对24节气的理解。具体实施方法2以上建立了太阳黄道模型,揭示了日地月的相对关系,用电脑动漫技术进行动画演示,加上理论解说更加逼真实用,如果国家重视将太阳黄道产生的24节气应用在央视的天气预报中,更能提高国人的自然科学水平。如能测出各黄道节气节点相对太阳及其它星球的太空距离,该理论就能完成从定性到定量的实用时代,对各行各业都大有好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太阳黄道立体模型,其特征是以太阳为座标的太阳黄道模型图,显示了地球从春分开始下行,每15度一个节气,到夏至后复向上运行至冬至,然后下行进入立春节气,农历新年开始。显示黄道的变化原理。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黄道立体模型,其特征是以太阳为座标的太阳黄道模型图,显示了地球从春分开始下行,每15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振民
申请(专利权)人:石振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