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开阔场地的低频噪声抑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6039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开阔场地的低频噪声抑制方法。本方法首先在噪声源附近设计一组具有关键深度的同心圆沟槽,这些沟槽表现为四分之一波长的谐振腔,可在开口处形成声学软表面。当声波传播到这些软表面时可通过破坏性干扰而得到抑制,从而阻碍声波的进一步传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声波传播原理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可即时验证设计方案产生的噪声抑制效果,通过调整设计参数然后检查噪声抑制效果这一循环过程,使最终的设计方案达到最佳抑制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具有固定低频噪声源的场所如靶场、机场等附近的地面设计,以简单、实用的方法阻止噪声的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学原理、声波的传播与散射理论,具体研究噪声的抑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中环境噪声是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其抑制方法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在社区周围各种噪声源中,交通工具引起的噪声最为普遍,这些由车辆产生的噪声具有能量低、频率高的特点,相关的抑制技术已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常用的方法有加装隔离屏障阻碍声波传播或采用吸波材料吸收噪声能量。与抑制交通噪声不同,本专利技术试图抑制由靶场或机场产生的低频噪声。这种噪声具有频率低、能量大的特点,穿透力极强,可传波到50公里以外的居住区域,对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噪声源处于要求开阔视野的靶场或机场,常规的抑制噪声方法如建立屏障等方法一般都不适用,因此如何抑制此类噪声一直没有很好的方法。国内外最为常用的方法是把靶场建在山坡附近,利用山体作为自然屏障阻挡噪声传播,但这对机场噪声抑制并不适用,因为机场不适合建在山坡附近,而且这种方法的实际阻挡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利用表面阻抗设计方法对噪声源附近的地表面进行声学软表面设计,当声波碰到软表面时由于破坏性干扰声波能量会急剧衰减,从而达到抑制声波进一步传播的目的。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开阔场地的低频噪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噪声源附近的地表面设计成具有同心圆沟槽的皱褶结构,所述沟槽表现为四分之一波长的谐振腔,在开口处形成声学软表面,用于抑制低频噪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开阔场地的低频噪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噪声源附近的地表面设计成具有同心圆沟槽的皱褶结构,所述沟槽表现为四分之一波长的谐振腔,在开口处形成声学软表面,用于抑制低频噪声。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美松万国春盛维天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