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出风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453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器,包括:上贯流风机;下贯流风机,设置于上贯流风机下方;上底壳,环绕上贯流风机设置,上部具有上出风口;下底壳,环绕下贯流风机设置,下部具有下出风口;蒸发器,设置于进风口与上贯流风机以及下贯流风机之间;其中下贯流风机的直径等于或大于上贯流风机的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采用上、下两个贯流风机系统同时出风,提高室内机的风量效果;更多的热风向下吹,使人体感受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领域,特别是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器大部分是上方进风,下前方出风。图1中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调器,空气从上部的进风口进入,经过蒸发器22和单一的贯流风叶23从底壳21下部的出风口吹出。这种结构不利于贯流风机系统内部的气流交换,对整机制冷系统而言导致制热时热风向上飘,制热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空调器,改变现有的进、出风方向,解决内部气流循环不良的问题,特别是提高制热时的出风能力和方向,以改善制热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器,包括上贯流风机;下贯流风机,设置于上贯流风机下方;上底壳,环绕上贯流风机设置,上部具有上出风口 ;下底壳,环绕下贯流风机设置,下部具有下出风口 ;蒸发器,设置于进风口与上贯流风机以及下贯流风机之间;其中下贯流风机的直径等于或大于上贯流风机的直径。进一步地,下贯流风机的直径是上贯流风机的I至3倍。进一步地,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同时出风。进一步地,上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下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至180。。进一步地,上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下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一步地,还包括,隔板,设置于上贯流风机与下贯流风机之间,连接上底壳和下底壳,并向上下出风空调器的进风口方向延伸。进一步地,隔板的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进一步地,隔板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0°至10°。进一步地,蒸发器为两排或三排整体式结构。进一步地,蒸发器为圆弧结构或多折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采用上、下两个贯流风叶系统同时出风,提高室内机的风量效果;更多的热风向下吹,使人体感受更加舒适。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调器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出风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出风空调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出风空调器中风量随上、下贯流风叶直径比变化的图表;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出风空调器中噪声随上、下贯流风叶直径比变化的图表;以及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出风空调器中风量随上、下出风口与进风口夹角变化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2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出风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出风空调器,包括上下分别设置在空调器中的上贯流风机3和下贯流风机4,分别与空调器背板I连接的上底壳2和下底壳5,分别环绕上、下贯流风机,上底壳2上部具有上出风口 6,下底壳5下部具有下出风口 7,上、下底壳通过隔板9连接,蒸发器8,设置在上、下贯流风机与进风口 10之间。同时,图中用箭头标出气流的方向。优选地,针对上下风叶的直径关系,下贯流风机4直径大于或等于上贯流风机3,为保证制冷时上出风口 6的风量不要太小,同时考虑提高制热时下出风口 7风量适当。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中示出了风量随上、下贯流风机直径比变化的图表,图5中示出了噪声随上、下贯流风机直径比变化的图表。根据研究分析,直径比大于3以后风量、噪声性能变化较大,因此上下风叶直径关系设计成下直径/上直径=1-3。由此,将下贯流风机4的直径设计为大于上贯流风机3,从而加大下出风口 7的风量,实现较多的热风直接吹到地,增加人体舒适度。上出风口 6风量较小,减小了上出风口 6与顶部壁面的碰撞损失。参见图4和图5,当上、下贯流风机的直径比值超过2时,风量和噪音都开始快速上升,当到达3时,风量提高的比例开始放缓,而噪音增大达到3分贝左右。因此,将上、下贯流风机的直径比值设计为I至3,以达到较好的技术效果。优选地,上、下两个出风口同时出风。针对上出风口 6和下出风口 7之间的角度关系,上出风口 6与水平夹角小于下出风口 7与水平夹角,两个出风口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 180°之间,两个贯流风叶直径比例越大,两个出风口之间夹角越小。根据贯流风机特性分析,夹角越小内机出风量越大,所以风叶直径需设计成相应的比例范围。如图6所示,图6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出风空调器的出风量随上、下出风口 7与进风口 10夹角变化的图表。参见图6,随上出风口与进风口的角度变化的风量峰值出现在20度左右,而随下出风口与进风口的角度变化的风量峰值出现在45度左右。此处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同时,作为数值范围的确定,当上出风口与进风口的角度小于20度或大于80度,下出风口与进风口的角度小于40度或大于100度时,风量都急剧下降,因此,出风角度的设置不应超出这一范围,也就是控制两者的夹角处于60度至180度之间。优选地,针对底壳的结构,两个贯流风叶通过两个电机分开控制,两个风机系统共用一套底壳组件和蒸发器8组件,该底壳组件包括上底壳2和下底壳5,上、下底壳因贯流风叶选择不同而设计成不一样,上、下底壳间通过中间隔板9连接,隔板9将上下风机系统流道结构分开,两个底壳结构相同时,隔板9与水平夹角设计成0°,使送风量平衡。为减少进风区域的气流回流,提高送风量,随着下贯流风机4与上贯流风机3直径比例加大,隔板9与水平夹角加大,以给较大的贯流风机以足够的进风量,隔板9放置方向与水平夹角的范围0° +10°。从生产工艺设计及安装便利性考虑,将隔板9顶端与蒸发器8之间的最小距离彡5mm。距离太小容易发生碰撞,所以控制在一定距离以外。优选地,针对蒸发器8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中蒸发器8组件外形可以设计成多折结构或圆弧结构,可以增加气流多角度进气方向,改善贯流风叶进气速度分布均匀性,同时减少进口叶片气流分离噪声,提高贯流风机系统效率及蒸发器8的换热性能;蒸发器8组件采用两排或三排整体式结构的设计,放置于两个贯流风机系统前侧,提高整机系统换热能力,蒸发器8组件前侧安装有过滤网和进风格栅。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中,上下两个贯流风叶外径相同,上下两个风机系统的结构基本对称,中间隔板9水平放置,蒸发器8设计为圆弧结构三排对称放置,上、下两个出风口与水平进风方向夹角相同,上下出风口夹角大约为90度,使得上下出风口的风量基本相同,制冷制热相互均衡效果。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中,上下两个贯流风机直径不相等,下直径/上直径=1.3,蒸发器8设计成多折结构,每两折相互之间夹角> 90°,在上贯流风机3进风区域蒸发器8设计成三排放置,中间隔板9顶端靠近上两折与下三折的交接处,上出风口 6与进风口10的夹角为30°,上出风口 6风量较小,与进风方向的夹角较小,减小了上出风口 6与顶部壁面的碰撞损失,下出风口 7与进风口 10之间夹角为65°,下贯流风机4直径较大,使得下出风口 7风量加大,同时出风口与进风口 10夹角较大,可以实现制热时较多的热风直接吹到地,增加人体舒适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出风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下两个贯流风叶系统,可以提高室内机的风量效果;下出风口风量比上出风口大,热风向下吹,人体感受更加舒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贯流风机(3);下贯流风机(4),设置于所述上贯流风机(3)下方;上底壳(2),环绕所述上贯流风机(3)设置,上部具有上出风口(6);下底壳(5),环绕所述下贯流风机(4)设置,下部具有下出风口(7);蒸发器(8),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0)与所述上贯流风机(3)以及所述下贯流风机(4)之间;所述下贯流风机(4)的直径等于或大于所述上贯流风机(3)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贯流风机(3); 下贯流风机(4),设置于所述上贯流风机(3)下方; 上底壳(2),环绕所述上贯流风机(3)设置,上部具有上出风口(6); 下底壳(5),环绕所述下贯流风机(4)设置,下部具有下出风口(7); 蒸发器(8),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0)与所述上贯流风机(3)以及所述下贯流风机(4)之间; 所述下贯流风机(4)的直径等于或大于所述上贯流风机(3)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贯流风机(4)的直径是所述上贯流风机(3)的I至3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口(6)和所述下出风口(7)同时出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口(6)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下出风口(7)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玲刘利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