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电站脱硫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适应煤质多变的海水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然而煤炭的燃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因硫氧化物的排放而导致的酸雨问题。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出台,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较之前的标准降低了 4倍,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在酸雨治理方面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对脱硫技术很大的考验。海水烟气脱硫主要是利用海水的天然碱度吸收SO2,海水脱硫工艺投资小,无废弃物,工艺简单,运行维护方便,不存在结垢和堵塞等问题,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虽然烟气海水脱硫技术有很多优势,但是工程实践证明,仍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主要问题在于海水脱硫是利用海水的天然碱度来进行脱硫的,海水的天然碱度有限,因此海水脱硫技术仅仅适用于中低硫煤的脱硫,而且随着目前排放标准的进一步严格,海水脱硫技术的煤种适应范围将会进一步缩小。然而,我国的煤质变化很大,火电厂常常需要根据煤价的高低来确定运行煤种,而且往往会燃用劣质煤。在这种背景下,海水脱硫技术的适应范围很小,而如何适应我国煤质多变的国情是海水脱硫技术实施的关键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煤质多变的海水脱硫系统,从而增加海水脱硫技术的煤种适应范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煤质多变的海水脱硫系统,包括吸收系统和水质恢复系统;所述吸收系统包括烟气系统和海水系统;所述烟气系统包括FGD入口挡板、增压风机、吸收塔、FGD出口挡板和湿烟囱;FGDA 口挡板的出口端与增压风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应煤质多变的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系统和水质恢复系统;所述吸收系统包括烟气系统和海水系统;所述烟气系统包括FGD入口挡板(1)、增压风机(2)、吸收塔(4)、FGD出口挡板(5)和湿烟囱(7);FGD入口挡板(1)的出口端与增压风机(2)的入口端相连,增压风机(2)出口端连接吸收塔(4)的入口端,吸收塔(4)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预曝气池(31)、液体再分布器(70)、喷淋层(32)、环形喷淋层(33)和除雾器(34),吸收塔(4)顶部的出口端连接FGD出口挡板(5)的入口端,FGD出口挡板(5)的出口端连接湿烟囱(7);所述海水系统包括配水井(13)、泵吸池(14)、第一海水增压泵(151)和第二海水增压泵(152);配水井(13)的出口端连接泵吸池(14)的入口端,泵吸收(14)的出口端连接第一海水增压泵(151)和第二海水增压泵(152)的入口端;第一海水增压泵(151)的出口端连接吸收塔(4)的预曝气池(31);第二海水增压泵(152)的出口端连接吸收塔(4)的喷淋层(32)喷淋入口端;所述水质恢复系统包括氧化风机(16)、混合池(17)、曝气池(18)、排水池(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煤质多变的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系统和水质恢复系统; 所述吸收系统包括烟气系统和海水系统; 所述烟气系统包括FGD入口挡板(1)、增压风机(2)、吸收塔(4)、FGD出口挡板(5)和湿烟囱(7);FGD入口挡板(I)的出口端与增压风机(2)的入口端相连,增压风机(2)出口端连接吸收塔(4)的入口端,吸收塔(4)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预曝气池(31)、液体再分布器(70)、喷淋层(32)、环形喷淋层(33)和除雾器(34),吸收塔(4)顶部的出口端连接FGD出口挡板(5)的入口端,FGD出口挡板(5)的出口端连接湿烟囱(7); 所述海水系统包括配水井(13)、泵吸池(14)、第一海水增压泵(151)和第二海水增压泵(152);配水井(13)的出口端连接泵吸池(14)的入口端,泵吸收(14)的出口端连接第一海水增压泵(151)和第二海水增压泵(152)的入口端;第一海水增压泵(151)的出口端连接吸收塔(4)的预曝气池(31);第二海水增压泵(152)的出口端连接吸收塔(4)的喷淋层(32)喷淋入口端; 所述水质恢复系统包括氧化风机(16)、混合池(17)、曝气池(18)、排水池(19)和曝气风机(20);预曝气池(31)的入口端连接氧化风机(16)的出口端,同时连接第一海水增压泵(151)的出口端,预曝气池(31)的出口端连接混合池(17)的入口端,混合池(17)的入口端同时连接泵吸池(14)的出口端,混合池(17)的出口端连接曝气池(18)的入口端,曝气池(18)的入口端同时连接曝气风机(20)的出口端,曝气池(18)的出口端连接排水池(19); 环形喷淋层(33)中的喷淋液为锅炉排污水或是掺碱海水;环形喷淋层(3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喷口向吸收塔(4)壁面方向喷射,喷射后的壁流进入液体再分布器(70 )进行再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煤质多变的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海水脱硫系统连接汽包炉时,所述吸收系统还包括提供锅炉排污水的排污水系统,所述排污水系统包括锅炉汽包(8 )、排污扩容器(9 )、沉淀池(10 )和换热器(11);锅炉汽包(8 )的出口端连接排污扩容器(9)的入口端,排污扩容器(9)的出口端连接沉淀池(10)的入口端,沉淀池(10)的出口端连接换热器(11)的入口端,换热器(11)的出口端连接吸收塔(4)中的环形喷淋层(33)的喷淋入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煤质多变的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器(11)采用套管式换热器,内管通入排污水(24),外管通入软化水(2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众,钱黎黎,肖旻砚,张建东,范文斌,梁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