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47941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倍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将所述音频口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倍压依次经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整流稳压后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从手机等智能设备音频口输出的音频信号中获取电源,并能够在各种不同音频信号幅值输入的情况下,都能够正常工作的高效率、稳定取电的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的接口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应用于同智能设备相连的小型或者微型对电源要求不高,外接供电不方便的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电池的续航能力已经成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对于许多连接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的微型或者小型外设而言,外接电源取电极为不方便。目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多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然而电池供电无法长时间工作,必须不断充电来满足设备耗电需求。为了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部分现有产品采用了通过将耳机音频口输出信号经过变压器升压,然后再进行整流输出的技术方案来获取电源。请参照图1,图1是现有通过耳机音频输出口获取电源的电路示意图,图中,Jl接到耳机音频输出口,其输出信号经过变压器Tl升压后由Ql、Q2、Q3、Q4整流后经滤波输出。该音频口供电技术中其电路采用微型变压器,器件成本较高而且电路对输入信号幅值要求较高,兼容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其能从从手机等智能设备音频口输出的音频信号中获取电源,并能够在各种不同音频信号幅值输入的情况下,都能够正常工作的高效率、稳定取电的装置。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倍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将所述音频口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倍压依次经所 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整流稳压后输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该第一、二输入端用以与所述音频口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由电容C1-C6和二极管D1-D6组成;所述的二极管D1-D6依次连接,该二极管Dl的正极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该二极管D6的负极作为该电容倍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C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该电容Cl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4-C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该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由电容C1-C6和二极管D1-D6组成;所述的二极管D1-D6依次连接,该二极管Dl的正极作为所述的第二输入端;该二极管D6的负极作为该电容倍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C3依次连接,该电容Cl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该电容Cl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4-C6依次连接,该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口的左声道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音频口的右声道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口的右声道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音频口的左声道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由电容C1-C9和二极管D1-D13组成,所述的二极管D1-D7依次连接,该二极管Dl的正极作为接地端,该二极管D7的负极作为该六级电容倍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8-D13依次连接,该二极管D8的正极与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该二极管D1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C3依次连接,该电容Cl的一端作为所述的第一输入端,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4-C6依次连接,该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7-C9依次连接,该电容C7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端,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9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l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 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二极管是肖特基二极管。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稳压电路包括一二极管D14,该二极管D14的正极作为该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一电容Cio,该电容ClO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一电容C11,该电容Cll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以及一三端稳压块,该三端稳压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输出端作为该稳压电路的输出端,接地端接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音频口是手机的音频口。本技术电路结构简单,能从具有音频口的设备上获取电源,改变了以往采用微型变压器实现变压,设计成本低,而且电路对输入电压的幅值范围要求较低,兼容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通过耳机音频输出口获取电源的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容倍压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容倍压电路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电容倍压电路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电容倍压电路3、整流滤波电路4和稳压电路5 ;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3将所述音频口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倍压依次经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4和稳压电路5整流稳压后输出。要说明的是,该音频口可以是手机或者其他移动智能设备,但不限于此,该些设备通过软件控制产生两组相位差180°的音频方波,分别从音频接口的左右声道输出,经电容倍压电路转换成较高电压,再由整流滤波电路整形、稳压电路稳压后对外输出直流电压。具体的请参照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容倍压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该电容倍压电路是电容倍压电路,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由电容C1-C6和二极管D1-D6组成;所述的二极管D1-D6依次连接,该二极管Dl的正极作为所述的第二输入端2 ;该二极管D6的负极作为该电容倍压电路的输出端7 ;所述电容C1-C3依次连接,该电容Cl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I连接,该电容Cl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4-C6依次连接,该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当输入音频信号为左正右负时。电路向电容C4、C5、C6充电储能,当输入信号为为右负左正时,电容C4、C5、C6向上方电路充电。最右边电容最终被充电到约等于6倍于输入音频方波幅值的电压。请参见图4,图4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容倍压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由电容C1-C6和二极管D1-D6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倍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将所述音频口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倍压依次经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整流稳压后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倍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将所述音频口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倍压依次经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整流稳压后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该第一、二输入端用以与所述音频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由电容C1-C6和二极管D1-D6组成;所述的二极管D1-D6依次连接,该二极管Dl的正极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该二极管D6的负极作为该电容倍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C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该电容Cl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4-C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该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倍压电路由电容C1-C6和二极管D1-D6组成;所述的二极管D1-D6依次连接,该二极管Dl的正极作为所述的第二输入端;该二极管D6的负极作为该电容倍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C3依次连接,该电容Cl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该电容Cl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该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4-C6依次连接,该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音频口获取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口的左声道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嵘涂桥英沈思忠吴五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大陆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