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复合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361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复合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该杀虫杀菌组合物以呋虫胺和嘧菌酯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呋虫胺和嘧菌酯的重量比为0.1~85∶0.5~75。该杀虫杀菌组合物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特别适用于防治作物害虫和各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并且该混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实际应用中降低了用药量,进而降低了用药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防治农作物上发生的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害虫和真菌病害。另外,还发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特别适合于处理种子和保护种子发芽后对病害的抵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复合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呋虫胺(dinotefuran)为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其与现有的烟碱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可谓大相径庭,它的四氢呋喃基取代了以前的氯代吡啶基、氯代噻唑基,并不含卤族元素。同时,在性能方面也与烟碱有所不同。故而,目前人们将其称为“呋喃烟碱”。呋虫胺化学名称1-甲基-2-硝基-3-(四氢-3-呋喃甲基)胍。新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传递系统,使昆虫麻痹死亡。该药剂杀虫谱广,具有卓越的内吸渗透作用,并在很低的剂量即显示了很高的杀虫活性。该药剂对哺乳动物、鸟类及水生生物十分安全,对作物无药害,可用于水稻、果树、蔬菜等众多作物。对水稻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稻蛛椽蝽象、星蝽象、稻绿蝽象、红须盲蝽、稻负混虫、稻筒水螟高效。对二化螟、稻蝗类有效。对蔬菜、水果害虫蚜虫类、粉虱类、蚧类、矢尖盾蚧、朱绿蝽、桃小食心虫、桔潜蛾、茶细蛾、黄条跳甲、豆潜蝇高效。对角腊蚧、小菜蛾、二黑条叶甲、茶黄蓟马、烟蓟马、黄蓟马、柑橘黄蓟马、大豆荚瘿蚊、番茄潜叶蝇有效。呋虫胺具有很广的杀虫谱,并对作物、人畜和环境又十分安全,再配以各种用途的使用方法,该农药有望成为世界性的大吨位农药。B密菌酯(Azoxystrobin),中文名称(E)-[2-[6_(2-氰基苯氧基)B密唳_4_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先正达公司开发成功的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结构式如下 OI!HοIy O ■ 丫O '· , I 丨I I)U N作用机理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l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细胞核外的线粒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ATP,若线粒体呼吸受阻,不能产生ATP,即会导致细胞死亡。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三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施用作物禾谷类作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蔬菜、咖啡、果树(柑橘、苹果、香蕉、梨等)、草坪等。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要害,但是对某些苹果品种有药害。对地下水、环境安全。防治对象嘧菌酯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纲)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黑星病、霜霉病、稻瘟病等数十种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士壤处理。长期单一用药的条件下,靶标对药剂的抗性逐渐增加,农药单剂对害虫防治的效果会逐渐下降,大大缩短一个好药剂的使用寿命。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农药的协同增效复配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防效延长药剂使用时限的有效措施,并且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关呋虫胺和嘧菌酯的杀虫杀菌组合物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高效低毒复合杀虫杀菌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是防治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和真菌病害的的多功能杀虫杀菌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杀虫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和各种真菌病害杀虫杀菌药物上的应用,特别是在制备防治稻飞虱、叶蝉、蝽象、粉虱、蚜虫和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的杀虫杀菌药物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高效低毒复合杀虫杀菌组合物,该杀虫杀菌组合物以呋虫胺和嘧菌酯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呋虫胺和嘧菌酯的重量比为O.1 85 O. 5 75。该杀虫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份以增效有效量存在于组合物中。该增效杀虫杀菌组合物中呋虫胺和嘧菌酯的重量比优选O. 5 50 2 50,进一步优选为O. 5 10 4 30,最优选为I 10 20 30。在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呋虫胺和嘧菌酯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3 80%。优选为5 50%,最优选10 40%。本专利技术杀虫杀菌组合物以呋虫胺和嘧菌酯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及赋形剂配制成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所述的剂型优选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和水分散颗粒剂。助剂可以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化合物(如农乳3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赋形剂包含异丙醇、溶剂油、溶剂油、水、防冻剂(如丙二醇)、去离子水等。以上助剂、赋形剂及其它辅料可以单用或并用。该杀虫杀菌组合物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特别适用于防治作物害虫和各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并且该混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即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单独组分的活性,能抑制害虫或真菌对单一制剂(呋虫胺和嘧菌酯任一)的抗药性的产生。实际应用中降低了用药量,进而降低了用药成本。本专利技术可防治农作物上发生的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或真菌病害,尤其可用于防治稻飞虱、叶蝉、蚜虫、蝽象、粉虱以及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 % ”均为质量百分比。因此,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半翅目害、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或真菌病害的杀虫杀菌药物上应用,特别是在制备防治蚜虫、粉虱、叶蝉、蝽象、飞虱或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的杀虫杀菌药物上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I)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对抗性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如稻飞風、叶蝶、蚜虫以及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真菌病害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抗药性,扩大防治谱,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减少防治用工、 用药成本;(3)可替代高毒农药;(4)兼有治虫和防病的作用;(5)与呋虫胺和嘧菌酯单剂相比,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低;(6)抑制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增强,抑制真菌抗药性的产生,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使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两种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的预期活性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计算(参见colby,S. R.;Weed 15,page 20-22,1967)若X =当以m ppm的施用率使用活性化合物A时的死亡率,表示为未处理对照组的百分比。Y =当以n ppm的施用率使用活性化合物B时的死亡率,表示为未处理对照组的百分比。E =当以m和n ppm的施用率使用活性化合物A和B时的死亡率,表示为未处理对照组的百分比。则E = X+Y-(XY/100)如果实际的昆虫死亡率超过计算值,则结合物的死亡率具有加和性,即存在协同增效效应。实施例采用稻茎浸溃法进行室内生物测定,选择抗性稻飞虱为目标害虫,每处理重复3次,每浓度处理60 头,结果见表I。表1:呋虫胺-嘧菌酯复配对水稻褐飞虱的室内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复合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是该杀虫杀菌组合物以呋虫胺和嘧菌酯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呋虫胺和嘧菌酯的重量比为0.1~85∶0.5~7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复合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是该杀虫杀菌组合物以呋虫胺和嘧菌酯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呋虫胺和嘧菌酯的重量比为O.1 85 O. 5 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呋虫胺和嘧菌酯的重量比为 O. 5 50 2 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呋虫胺和嘧菌酯的重量比为O. 5 10 4 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增效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是呋虫胺和嘧菌酯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 8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增效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是呋虫胺和嘧菌酯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 5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呋虫胺和嘧菌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寿海肖婷婷葛九敢彭永强张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