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眼内光学焦点位置的镜片组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1559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4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整眼内光学焦点位置的镜片组合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利用单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从原来位置向眼内晶状体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步骤二:利用两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从原来位置进一步向眼内晶状体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步骤三:利用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凹透镜与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凸透镜先后分别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分别向视网膜方向及晶状体方向来回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力矫正与理疗,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采用的视力矫正和理疗的方法,其大多采用或借鉴雾视法的机理。所谓雾视法就是使被测眼处于“人工近视状态”,即使物像聚集于视网膜前。雾视法通过凸透镜可以减轻看近处的负担,从而预防近视。目前来说,这种方式现在主要针对18岁以下的近视患者,戴用+100DS、+200DS、 +300DS的凸透镜工作和学习一定时间,对受众人群的少部分人有一定效果,提高裸眼视力。由此可见,实际运用过程中雾视法存在以下缺陷1、使用凸透镜的度数有限,受众群体不普遍,效果不佳,不能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调整方案。2、只限于使用凸透镜,对眼内光学焦点只能进行有限程度的单方向调整,未采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组合使用。3、固定使用凸透镜,致使视力提高幅度有限,受众者极容易产生耐受性,不能做到长期的系统训练来帮助视力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 该方法针对近视患者,采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根据不同视力患者戴用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或凸凹镜片组合进行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高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功能,从而提升裸眼视力, 有效率达95%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利用单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从原来位置向眼内晶状体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步骤二 利用两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从原来位置进一步向眼内晶状体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 分钟;步骤三利用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凹透镜与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凸透镜先后分别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分别向视网膜方向及晶状体方向来回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上述方案中,所述采用的凸透镜的度数范围为+12. 5DS到+2000DS。上述方案中,所述 采用的凹透镜的度数范围为-12. 5DS到-2000DS。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先用低度数的凹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该视力训练时间持续5分钟,之后再用倍数的凹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该视力训练时间持续5分钟,再之后用低度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该视力训练时间持续 10分钟,最后用倍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该视力训练时间持续10分钟。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有益效果为1、该方法可根据不同视力,戴用不同度数的凸透镜,使受众人群更普遍、更具个性化、针对性,提升裸眼视力效果也更普遍,更好。2、方法采用不同度数的凸透镜与不同度数的凹透镜组合使用,使受众者眼内光学焦点位置能够分别向视网膜及晶状体方向移动,做到双向调节,提升裸眼视力效果更佳。3、由于凸透镜使用度数更精细,同时与凹透镜组合使用,大大降低了受众者的耐受力,能够做到长期系统化训练,提高了提升裸眼视力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一般患有近视的眼球的结构构造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第一步骤中的采用单组凸透镜的眼球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第二步骤中的采用两组不同度数凸透镜的眼球状态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第三步骤中的低度数凹透镜使用后的眼球状态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第三步骤中的采用多倍数的凹透镜使用后的眼球状态示意图。图4c为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第三步骤中的低度数凸透镜使用后的眼球状态示意图。图4d为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第三步骤中的采用多倍数的凸透镜使用后的眼球状态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号如下I一视网膜;2—晶状体;3—眼内光学焦点;40、41、42、60 、61、62—凸透镜;50、51、52—凹透镜;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视力矫正和恢复的,该方法中涉及到采用凸透镜的度数范围从+12. 5DS到+2000DS,凹透镜的度数范围从_12. 5DS 到-2000DS,针对不同视力患者佩戴用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或凸凹镜片组合进行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从而提闻睦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功能,以此提闻裸眼的视力。大致的原理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对于患有近视的患者的眼球(参见图1),利用单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40 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3位置从原来位置向眼内晶状体 2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参见图2。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利用两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41 ;42)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3位置从原来位置进一步向眼内晶状体2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参见图3。第三步在第二部的基础上,利用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凹透镜与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凸透镜先后分别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分别向视网膜方向及晶状体方向来回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对于上述第三步中,具体如下( I)先用低度数的凹透镜50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光学焦点3位置向视网膜I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时间持续5分钟,参见图4a。(2)之后再用倍数的凹透镜(51 ;52)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光学焦点3位置进一步向视网膜I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时间持续5分钟,参见图4b。(3)再之后用低度数的凸透镜60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光学焦点3位置向晶状体2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时间持续10分钟,参见图4c。(4)最后用倍数的凸透镜(61 ;62)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光学焦点3位置进一步向晶状体2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时间持续10分钟。参见图4d。以下通过一具体事例来说明例如双眼是O. 4视力的患者,第一步先用+1.5DS镜片训练30分钟,再视训10分钟。当该患者视力有所提高后,将采用+2. ODS进行同样的游戏训练过程,这是第二步。当该患者视力提高到某一水平不再提升后(第十次以后),将采用第三步,既凸凹透镜联合应用方法先用-1. OODS镜片训练5分钟,再用-2. OODS训练5分钟,再用+1. 75DS训练10分钟,视训10分钟,然后再用+3. 50DS训练10分钟,其光学焦点向前、后双向移动,促使焦点移动范围加大,进而提闻视力。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 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调整眼内光学焦点位置的镜片组合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利用单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从原来位置向眼内晶状体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步骤二:利用两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从原来位置进一步向眼内晶状体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步骤三:利用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凹透镜与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凸透镜先后分别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分别向视网膜方向及晶状体方向来回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1.调整眼内光学焦点位置的镜片组合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利用单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从原来位置向眼内晶状体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步骤二 利用两组不同度数的凸透镜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从原来位置进一步向眼内晶状体方向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步骤三利用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凹透镜与两组成倍数关系的凸透镜先后分别施加在近视患者的眼球前,使得通过该眼球内的光学焦点位置分别向视网膜方向及晶状体方向来回移动,该视力训练的时间持续30分钟。2.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整眼内光学焦点位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目明视光视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