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闵俊基专利>正文

非粘结性运单标签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1291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0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粘结性运单标签,该非粘结性运单标签包括:热敏纸;第一涂敷层,其在热敏纸的表面通过涂敷利用乳化剂对分子量为800~1300的聚烯烃树脂进行乳化的第一涂敷液而形成;第二涂敷层,其在第一涂敷层的表面通过将相对于整体重量含有35重量%~45重量%的丙烯酸正丁酯的乳胶用作第二涂敷液进行涂敷而形成;粘结层,其在第二涂敷层的表面涂敷粘结剂而形成;以及离型纸,其附着于粘结层的表面。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化工序和省略中间纸来能够节减生产成本,并能够减少因使用中间纸而引起的资源浪费。并且,完全解决使用于中间纸的多种粘合剂的高粘合温度、干燥条件带来的不良因素,从而能够大幅度地减少产品的不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更详细地涉及简化工序和节减生产成本,并用于使不良率最小化的。
技术介绍
一般,非粘结性运单标签以多种类型使用,向韩国专利局申请的技术授权第282650号的“送货用标签”中公开了离型纸/粘结层/中间纸/淀粉层/印刷层的结构的送货用标签,但因使用中间纸而存在工序的复杂性和随淀粉层涂敷条件带来的高不良率。并且,向韩国专利局申请的专利公告第1995-9968号的“部分去除贴纸面料的粘结剂的方法”中公开了部分去除运单面料的粘结剂的方法,但由于该方法在涂敷于贴纸中间纸的上部的粘合剂层上部分印刷白色墨水,致使印刷有白色墨水的部分丧失粘结功能,只有剩余的部分起到粘合剂的功能,从而容易分离前纸。 但是,根据如上所述的以往的方法,不使用非粘结性组合物,在粘结剂的表面涂敷另外的非粘合性白色墨水,减少中间纸和前纸的相互粘合面积,有助于前纸的剥离,但是,存在如下缺点涂敷白色墨水的工序、干燥白色墨水时要维持粘结剂的高耐热性,要分离的前纸因白色墨水而部分维持粘结状态,以及由于要分离的前纸因白色墨水而部分维持粘结状态因而存在脱离的忧虑;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缺点应要冲切前纸的分离部分,来附加截取线。并且,由于保留了使用中间纸的复杂性,前纸被剥离的中间纸的表面也仍维持粘结性,因而不能完全起到非粘结性运单标签的功能。 并且,向韩国专利局申请的技术授权第305874号的“非粘结性标签运单”由剥离的厚纸、形成运单印刷面的前纸以及在厚纸和前纸之间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涂敷粘结剂的中间纸构成,并将形成为层状的非粘结性不沾成分的聚合物层介于中间纸的上部的粘结剂的表面,由此与前纸贴合而成。即,不沾成分的聚合物层作为非粘结性聚合物层,起到将前纸与中间纸贴合的作用,由于一旦从中间纸去掉前纸之后不会呈现粘结力,因而,不被异物等污染,在制备过程中,前纸借助高热高压而穿过薄膜状的不沾成分的聚合物层,来维持中间纸的粘结剂的粘合力。 但是,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非粘结性标签运单中,薄膜状的不沾成分的聚合物层通过高热高压的层压工序来使中间纸的上部的粘结剂穿过聚合物层的微小气孔,从而与前纸暂时维持粘合力,虽不完整,但是使部分粘结剂微细穿过的薄膜的层处理在涂敷于中间纸的上部的粘结剂层的表面,由此存在如下缺点若去除前纸则不能实现完整的非粘结性,因穿过微小气孔的粘结剂而残留粘稠感,在初期剥离前纸时,利用粘结合剂来维持中间纸和前纸的粘合,因而需要过多的作用力,由此导致中间纸及上纸受损。并且,由于经过高热高压工序等,因而粘结剂等相关涂敷材料应该也是耐闻热的特殊的材料,从而导致制备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非粘结性运单标签相关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不使用中间纸,仅通过第一涂敷液及第二涂敷液的涂敷来完成非粘结性运单标签,由此通过简化工序和省略中间纸来节减成本。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非粘结性运单标签的特征在于,包括热敏纸;第一涂敷层,其在上述热敏纸的下表面通过涂敷利用乳化剂对分子量为800 1300的聚烯烃树脂进行乳化的第一涂敷液而形成;第二涂敷层,其在上述第一涂敷层的下表面通过将相对于整体重量含有35重量% 45重量%的丙烯酸正丁酯的乳胶用作第二涂敷液进行涂敷而形成;粘结层,其形成在上述第二涂敷层的下表面;以及离型纸,其附着于上述粘结层的下表面。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就上述第一涂敷层而言,上述第一涂敷液中包含乳化剂以进行上述聚烯烃树脂的乳化,上述乳化剂为相对于上述第一涂敷液的整体重量占3重量% 8重量%的聚氧乙烯硬脂醚。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就上述第一涂敷层而言,在上述第一涂敷液中包含用于使上述聚烯烃树脂的乳化稳定的稳定剂,上述稳定剂为相对于上述第一涂敷液的整体重量占3重量% 8重量%的鲸蜡醇。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就上述第一涂敷层而言,在上述第一涂敷液中,相对于上述第一涂敷液的整体重量,包含I重量% 3重量%的水溶性增稠剂。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乳胶利用硫酸盐类乳化剂来对玻璃转化温度范围相当于-50°C -60°C的一种以上丙烯酸类单体或者玻璃转化温度范围相当于95°C 105°C的一种以上乙烯类单体进行乳化聚合,并向经过乳化聚合而成的结果物混合水溶性增稠剂。 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乳胶的整体重量,上述硫酸盐类乳化剂占O. 5重量% 2. O重量%。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乳胶含有聚合时所使用的引发剂,上述引发剂为相对于上述乳胶的整体重量占O. 3重量% 1. O重量%的过硫酸盐类。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非粘结性运单标签的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形成第一涂敷层的步骤,在热敏纸的表面涂敷利用乳化剂对分子量为800 1300的聚烯烃树脂进行乳化的第一涂敷液来形成第一涂敷层;形成第二涂敷层的步骤,将相对于整体重量丙烯酸正丁酯占35重量% 45重量%的乳胶用作第二涂敷液涂敷在上述第一涂敷层的表面,来形成第二涂敷层;以及形成粘结层的步骤,在上述第二涂敷层的表面形成粘结层。 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形成第一涂敷层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使聚烯烃树脂熔融来形成聚烯烃树脂的熔融物的步骤;在上述聚烯烃树脂的熔融物中对相对于上述第一涂敷液的整体重量占3重量% 8重量%的聚氧乙烯硬脂醚进行熔融及混合的步骤;向通过在上述聚烯烃树脂的熔融物中对上述聚氧乙烯硬脂醚进行熔融及混合而得到的结果物滴下蒸馏水并搅拌之后冷却至常温的步骤;向通过上述冷却至常温的步骤而被冷却的结果物投入相对于上述第一涂敷液的整体重量占3重量% 8重量%的鲸蜡醇并进行混合来形成鲸蜡醇的混合物的步骤;以及向上述鲸蜡醇的混合物投入相对于上述第一涂敷液的整体重量占I重量% 3重量%的水溶性增稠剂并搅拌的步骤。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形成第二涂敷层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乳化聚合的步骤,利用硫酸盐类乳化剂对玻璃转化温度范围相当于-50°C -60°C的一种以上丙烯酸类单体或玻璃转化温度范围相当于95°C 105°C的一种以上乙烯类单体进行乳化聚合来形成经过乳化聚合结果物;向通过上述乳化聚合的步骤得到的结果物混合水溶性增稠剂的步骤。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乳化聚合的步骤中,混合相对于上述乳胶的整体重量占O. 3重量% 1. O重量%的过硫酸盐类引发剂。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乳胶的整体重量,上述硫酸盐类乳化剂占O. 5重量% 2. O重量%。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过简化工序和省略中间纸来节减生产成本,并能够减少因使用中间纸而引起的资源浪费。 并且,完全解决使用于中间纸的多种粘合剂的高粘合温度、干燥条件带来的不良因素,从而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广品的不良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非粘结性运单标签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非粘结性运单标签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热敏纸 12:第一涂敷层 13:第二涂敷层 14:粘结层 15:离型纸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向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而提供的,以下的实施例能够变形为多种形态,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27 KR 10-2010-00834851.一种非粘结性运单标签(10),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敏纸(11);第一涂敷层(12),其在上述热敏纸的下表面通过涂敷利用乳化剂对分子量为800 1300的聚烯烃树脂进行乳化的第一涂敷液而形成;第二涂敷层(13),其在上述第一涂敷层的下表面通过将相对于整体重量含有35重量% 45重量%的丙烯酸正丁酯的乳胶用作第二涂敷液进行涂敷而形成; 粘结层(14),其形成在上述第二涂敷层的下表面;以及离型纸(15),其附着于上述粘结层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粘结性运单标签,其特征在于,就第一涂敷层而言,在上述第一涂敷液中包含乳化剂以进行上述聚烯烃树脂的乳化,上述乳化剂为相对于上述第一涂敷液的整体重量占3重量% 8重量%的聚氧乙烯硬脂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粘结性运单标签,其特征在于,就上述第一涂敷层而言,在上述第一涂敷液中包含用于使上述聚烯烃树脂的乳化稳定的稳定剂,上述稳定剂为相对于上述第一涂敷液的整体重量占3重量% 8重量%的鲸蜡醇。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粘结性运单标签,其特征在于,就上述第一涂敷层而言,在上述第一涂敷液中,相对于上述第一涂敷液的整体重量,包含I重量% 3重量%的水溶性增稠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粘结性运单标签,其特征在于,上述乳胶利用硫酸盐类乳化剂来对玻璃转化温度范围相当于_50°C _60°C的一种以上的丙烯酸类单体或者玻璃转化温度范围相当于95°C 105°C的一种以上的乙烯类单体进行乳化聚合,并向经过乳化聚合而成的结果物混合水溶性增稠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粘结性运单标签,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乳胶的整体重量,上述硫酸盐类乳化剂占O. 5重量% 2. O重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粘结性运单标签,其特征在于, 上述乳胶含有聚合时所使用的引发剂; 上述引发剂为相对于上述乳胶的整体重量占O. 3重量%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俊基金银铁
申请(专利权)人:闵俊基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