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9152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属于电动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该连接结构与两电池的电池极柱连接,电池极柱的圆柱形内孔的上端部为圆锥形;该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连接螺栓、两个连接头及一个连接铜排体;其中,连接头为带有与电池极柱内相匹配的圆锥体,并开有与连接螺栓相匹配的内孔;两个连接头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铜排体的一端相焊连,每个连接头下端插入到一个电池极柱孔中,两个连接螺栓分别通过连接头的孔与电池柱的下端部孔的内螺纹螺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大容量电池连接件的接触电阻,进而减少电池能量的连接损失。还可有效起到防水、防烧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动力电池
,应用于大容量的动力电池之间的串联或并联连接。特别涉及能有效降低接触电阻的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车动力电池一般需要两两电池进行串联或并联,目前,所采用的两电池极柱之间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该连接结构利用电池原有的极柱14进行连接;这种连接结构由二个螺栓12、二个铜片13和与铜片焊接的软导线11组成,其中每个铜片13—端开有孔置于一个电池极柱的上表面,且铜片的孔与电池极柱14的中孔相通,每个螺栓12穿过铜片13的孔插入到一个电池极柱14的中孔中,与电池极柱中孔下端部的内螺纹螺合,压紧铜片13和极柱14,软导线11与另一电池的中的铜片相焊接实现两电池之间的连接。上述连接结构的铜片13和极柱14的接触面积不足,造成螺栓12在一定的压力下所实现的接触电阻大,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很大,很容易发生电池极柱发热、连接件发热等情况,电池整体升温,进而造成电池极柱与壳体之间因发热而脱离,电池漏液等现象。同时,因接触电阻过大,电池能量中很大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扩散掉了,没有发挥动力作用。因此动力电池组内个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优劣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与两电池的电池极柱连接,电池极柱的圆柱形内孔的上端部为圆锥形;该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连接螺栓、两个连接头及一个连接铜排体;其中,连接头为带有与电池极柱内相匹配的圆锥体,并开有与连接螺栓相匹配的内孔;两个连接头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铜排体的一端相焊连,每个连接头下端插入到一个电池极柱孔中,两个连接螺栓分别通过连接头的孔与电池柱的下端部孔的内螺纹螺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与两电池的电池极柱连接,电池极柱的圆柱形内孔的上端部为圆锥形;该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连接螺栓、两个连接头及一个连接铜排体;其中,连接头为带有与电池极柱内相匹配的圆锥体,并开有与连接螺栓相匹配的内孔;两个连接头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铜排体的一端相焊连,每个连接头下端插入到一个电池极柱孔中,两个连接螺栓分别通过连接头的孔与电池柱的下端部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贵龙邓素玲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紫荆创新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