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包含一圆筒中空壳体,该圆筒中空壳体内包含有基底部、进风部、中段机电部、吸气马达、出风口区以及线路配置区;该基底部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下端,使该圆筒中空壳体立设于地面;该中段机电部设有制冷及/或加热机构;以及该出风口区设有导流盘,其为一圆椎状体且圆心向下延伸使该导流盘的纵剖面形成两侧为圆弧内凹V型结构,使该导流盘架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时,制冷/加热空气可由该导流盘的圆弧度很顺畅地以广角角度辐射发散气流,且外部空气因上下循环气流而达有效均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尤指一种可有效使室内空气达到均温效果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有关于空调设备,为符合工业制程需求、增进医疗环境及家居生活的舒适度,可分为暖气设备及冷气设备两种。目前的暖器设备较多为采用辐射式传递的陶瓷电热器,其藉由通过高压电流的导电体对陶瓷基材加热,再透过该陶瓷基材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外周的介质进行加温。然而,由于热辐射加温效率与距离成反比,是以,使用者离电热器越远,其加热效果越差。且其仅有提供暖气功能,而无法同时具备提供冷气功能。另一种选择则是冷暖气机,其透过设定而使冷媒加压凝结或通过加热模块加热空气,使送出的气体达到升/降室温的效果,然而其缺点为须于墙壁内埋设管路,施工费用高,且机体价格亦相当昂贵,于一般家庭的使用机能性较差。而在一般饭店、办公大楼或高级住宅区,通常以中央系统空调为各室内区块为个别温度的调整,其加热方式通常系用锅炉加热所产生的蒸气对送入的气体加温,藉以达到增温的效果。而就致冷技术,则透过冷却塔,使空气吹过水面产生蒸发冷却效果。然而,其缺点为设备贵且耗能,且将使不必要的空调空间涵盖于内(如晚上睡眠期间,除卧房外的其它空间)。先前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100209092号《电暖器结构改良》揭示了一种电暖器,其透过将电暖器及电风扇装置的组合设计,于电暖器下方适当处结合一电风扇装置,透过电风扇装置的风力将电暖器所吹出的热风能带往前方远处,使空间能暖和舒适,而适用于各式电暖器或类似结构,但这些设计的吹拂面狭窄,且不具循环气流,难以使空间各方位达到均温的效果,造成远离该电暖器的人仍会觉得寒冷。为此,如何善用风扇产生的风力使室内温度达到均温乃为本技术所钻研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传送冷/热空气装置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使室内空气达到均温效果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本技术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包含一圆筒中空壳体,该圆筒中空壳体内设置有基底部、进风部、中段机电部、吸气马达、出风口区以及线路配置区;该基底部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下端,使该圆筒中空壳体立设于地面;该中段机电部设有一制冷及/或加热机构,且包括多数个用以使由进风部进入的空气冷却或加热的管体;以及该出风口区设有一导流盘,其为一圆锥状体且圆心下凹使该导流盘的纵剖面形成两侧为圆弧内凹的V型结构,使该导流盘架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时,将下方吸气马达所上抽的冷/热空气顺着该导流盘的圆弧形以辐射方式360度朝上向外吹出。或者该辐射角度可依照本技术中导流盘不同的实施例而为约180至360度。依据本技术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中该圆筒中空壳体的下端进风部为环状进风ロ且该进风ロ进一步设有过滤网,除可防止异物、昆虫侵入外,并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以达到清净空气的目的。该线路配置区设有手动控制键盘。该手动控制键盘内设有无线讯号发射部,且在该线路配置区设有无线讯号接收器。该圆筒中空壳体内侧进ー步环设有ー绝缘层。该V型结构包含有一接收该吸气马达所上抽冷/热空气并于ー侧设有该出风ロ区的受风面,二分别设于该受风面上并分别沿该受风面朝出风ロ区两侧方向延伸的主导风板,以及ー设于该受风面相对该出风ロ区ー侧的次导风板,该主导风板与该受风面构成ー导引该冷/热空气由下转向至出风ロ区吹出的第一导引路径,该次导风板与受风面及该主导风板间构成一导引该冷/热空气由下转向至出风ロ区两侧吹出的第二导引路径。该主导风板具有ー导引冷/热空气的弧状导引面。该主导风板由该V型结构受风面的中心沿出风ロ区两侧方向延伸。该进风部设置于该出风ロ区的正下方。该进风部与该出风ロ区的张角相同。该进风部开ロ面积大于该出风ロ区开ロ面积1. 5倍以上。该次导风板具有一对应该上抽冷/热空气的弧状构面。依据本技术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由于该导流盘圆心下凹因而其下侧以圆弧形呈现,故经加热/致冷的空气可很顺畅地,由出风ロ以广角角度向室内各方位辐射传送出去,配合下方进风ロ的吸气,使周围空气产生循环气流。又由于导流盘下方的吸气马达的吸气,将空气从进风部吸入并藉中段机电部所设的制冷/加热机构予以制冷/加热,依此循环而使本装置周围的气温达均温。依据本技术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该制冷机构及/或加热机构可依据设计而仅选择配置制冷机构,而成为夏天使用的冷风扇,亦可仅选择配置加热机构,而成为冬天使用的暖气机,或亦可同时设置制冷机构及加热机构,而成为冷暖两用的电器设备。作为制冷机构时,于这些管体内流通冷媒,使通过的空气冷却而传送至出风ロ区并经由导流盘的导弓丨,朝向外部以广角角度向外传送。同时,当作为加热装置吋,则这些管体本身作为加热器发热进而作为气体加热源,使通过的空气加热而传送至出风ロ区并经由导流盘导引朝向外以广角角度传送。至于同时作为该制冷机构及加热机构时,可使管体分上下两部份,宜将加热机构的管体设于上方,而制冷机构的管体设于下方,于欲制冷时,不便加热管体作用,而仅使冷媒流通于制冷机构的管体并动作,据此发挥制冷机构的作用。同样地,当欲加热时,不使制冷机构的管体作用,而仅加热机构的管体加热,据此发挥加热机构的作用。将加热机构的管体设于上方,而制冷机构的管体设于下方的原因,系因为若将加热机构的管体设于下方时,通过下方加热管体的空气会接着通过上方的制冷机构管体,而对该制冷机构管体产生不良影响,久而久之易于毁损,而将加热机构的管体设于上方时,当加热机构不作用,而仅制冷机构作用时,通过制冷机构而冷却冷空气接着通过未作用的加热机构的管体时,不会对其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故较佳;在一最佳实施例中,若做为兼具提供冷气/热空气者,理想配置是由下往上为制冷装置、吸气马达及加热机构,藉此可避免加热的空气通过吸气马达而损害吸气马达的功能。依据本技术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中该圆筒中空壳体内侧与加热/致冷装置间可进一步设有一绝缘层,使中段机电部所制冷/加热的空气不致因筒体外的气温,使筒体内的气流温度上升/下降。此外,该绝缘层亦可确保该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的圆筒中空壳体的外壳不会受通过筒体气流温度所影响。依据本技术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该壳体的线路配置区设有手动控制键盘,且亦可附设可卸式遥控器,利用装置于手动控制键盘内无线讯号接收器遥控本技术之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的各项设置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所吹出的气流以广角角度(较佳为360° )并微朝上向外部传送,并利用冷热空气循环气流配合出风口部的导流盘下方的吸气马达的吸气作用,使周围空气产生对流作用,而容易使周围气温达均温,故而可解决传统电风扇或电暖器仅着重于一方向传送空气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导流盘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态样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态样的导流盘导风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态样的导流盘侧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圆筒中空壳体;11基底部;12进风部;13中段机电部;14 出风口区;15线路配置区;20吸气马达;21 马达;22 风扇;30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圆筒中空壳体,该圆筒中空壳体内设置有基底部、进风部、中段机电部、吸气马达、出风口区以及线路配置区;该基底部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下端,使该圆筒中空壳体立设于地面;该中段机电部设有一制冷及/或加热机构,且包括多数个用以使由进风部进入的空气冷却或加热的管体;以及该出风口区设有一导流盘,其为一圆锥状体且圆心下凹使该导流盘的纵剖面形成两侧为圆弧内凹的V型结构,使该导流盘架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时,将下方吸气马达所上抽的冷/热空气顺着该导流盘的圆弧形以辐射方式360度朝上向外吹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2 TW 1002233541.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圆筒中空壳体,该圆筒中空壳体内设置有基底部、进风部、中段机电部、吸气马达、出风口区以及线路配置区;该基底部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下端,使该圆筒中空壳体立设于地面;该中段机电部设有一制冷及/或加热机构,且包括多数个用以使由进风部进入的空气冷却或加热的管体;以及该出风口区设有一导流盘,其为一圆锥状体且圆心下凹使该导流盘的纵剖面形成两侧为圆弧内凹的V型结构,使该导流盘架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时,将下方吸气马达所上抽的冷/热空气顺着该导流盘的圆弧形以福射方式360度朝上向外吹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圆筒中空壳体的下端进风部为环状进风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风口进一步设有过滤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路配置区设有手动控制键盘。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动控制键盘内设有无线讯号发射部,且在该线路配置区设有无线讯号接收器。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圆筒中空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振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振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