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套筒式送风筒,由外筒体(1)、内筒体(2)、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3)等组成,所述外筒体(1)开有椭圆形出风孔,内筒体(2)为不开孔的中空圆筒,安装于外筒体(1)的内部上侧,通过设置在送风筒体的入口处的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3)调节送风筒体的入口断面面积以实现不同模式的送风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改进置换通风的效果,达到高效排除有害物创造良好的室内工作环境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置换通风的风口装置,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置换通风末端一套筒式送风筒。
技术介绍
当前国内外生产车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态和颗粒状的金属有害物(这些有害物统称焊接烟尘),焊接烟尘大多是气溶胶混合物,异化和形态悬浮在空中,极易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对人体产生危害。目前焊接烟尘的治理方法主要有3种1、个人防护即为焊接工人提供防护面具,这种方式虽然使焊接工人得到保护,但整个车间内的焊接烟尘仍无法得到治理,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2、局部通风直接针对焊接烟尘浓度较高的部位进行治理,这种治理方式虽然能基本完全排除焊接烟尘,但容易受焊接工位、厂房布局等影响;3、全面通风需要对整体厂房进行通风,通风量较大,且要根据污染源的高度调整送风的高度,这种送风方式耗能大,且通风效果不理想。目前,置换通风系统中其末端常见的有圆柱形送风筒、椭圆柱形送风筒等形状,但是对送风筒的研究不多,其中《一种送风筒》(专利号ZL 200920063518. 4)所申请的送风筒其结构组成主要有筒体、调节筒、升降盘、中心轴、连杆、转轴等,调节筒安装于筒体内上部,调节筒可相对于筒体转动以调节筒体上部的出风小孔的面积,升降盘套装在中心轴上,可上下移动调节送风高度。该送风筒在应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筒体内部沿着高度方向的速度衰减较大,出风的方向也差别很大,影响了出风的效果;第二,孔口的气流在高度方向分布不均,有的可能还处于吸风状态,影响了送风效率。鉴于上述原因,需要研制一种高效能、在筒体高度速度衰减较小且出流速度在高度方向较均匀的新型送风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方向较低衰减,出风口气流分布较均匀,方向性较明显的套筒式送风筒装置。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套筒式送风筒装置,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3、中心转轴4、大肋板5、小肋板6、调节盘7和筒体底板8 ;所述内筒体2在外筒体I内部上侧经大肋板5连接,所述中心转轴4在外筒体1、内筒体2的中心轴上经小肋板6与内筒体2连接,其底端穿过筒体底板8与自控装置连接,所述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3,花瓣为半圆面交错排列,完全打开时花瓣只有半开状态,在闭合时存在半闭、全闭两种状态,安装在内筒体2的顶部上侧且处于外筒体1、内筒体2之间,且与中心转轴4经联动装置a9联动,所述调节盘7在外筒体I内部下侧,套装在中心转轴4且与中心转轴4经联动装置blO联动。气流的运行过程为(1)夏季供冷制冷工况时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处于全开状态,气流经内筒体进入送风筒的下部,一部分气流直接通过外筒体上的出风小孔出流,另一部分气流先经调节盘的引流再经外筒体上的出风小孔出流;(2)冬季供热供热工况时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气流经内、外筒体间流过,气流直接通过外筒体上的出风小孔出流;(3)过渡季节通风通风工况时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处于半闭状态,气流同时经内筒体和内、外筒体间进入送风筒,上部气流直接经外筒体上的送风小孔出流,下部流体则经调节盘的引流后在经外筒体上的送风小孔出流。该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I)增设内筒体,可以使送风气流直接到达送风筒体内的下部,有效的降低送风筒体内部气流速度的衰减;2)在送风筒体的入口处设置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可以调节送风筒体的入口断面面积,以实现不同模式的送风需要,夏季制冷工况时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处于全开状态,冬季供热工况时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春、秋季节通风工况时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处于半闭状态;3)内筒体、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以及调节盘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调节送风筒的出风气流的速度出流方向,使通风效果更明显。附图说明图1送风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送风筒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送风筒通风模式送风示意图。图4送风筒制冷模式送风示意图。图5送风筒制热模式送风示意图。图6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花瓣排列展开示意图。图中1、外筒体;2、内筒体;3、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4、中心转轴;5、大肋板;6、小肋板;7、调节盘;8、筒体底板;9、联动装置a ;10联动装置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的套筒式送风筒装置,由外筒体1、内筒体2、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3、中心转轴4、大肋板5、小肋板6、调节盘7和筒体底板8构成。其中外筒体I上开有出风小孔,内筒体2在外筒体I内部上侧经大肋板5连接,筒体底板8安装固定在外筒体I的底部,构成送风筒的筒体。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3安装在内筒体2的顶部上侧处于外筒体1、内筒体2之间构成风筒入口面的控制机构。中心转轴4在外筒体1、内筒体2的中心轴上经小肋板6与内筒体2连接,其底端穿过筒体底板8与自控装置连接,构成送风筒的主动装置。调节盘7在外筒体I内部下侧,套装在中心转轴4且与中心转轴4联动装置a9 ;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3安装在内筒体2的顶部上侧处于外筒体1、内筒体2之间,且与中心转轴4联动装置blO ;联动装置a9、联动装置blO构成送风筒的联动装置。送风筒外筒体上的出风小孔的尺寸是一定的,但开孔的数量是变化的,根据送风筒的安装位置,可在送风筒的筒体上开1/4、1/2、3/4和全部筒体面积的小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式送风筒,其特征在于:套筒式送风筒由外筒体(1)、内筒体(2)、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3)、中心转轴(4)、大肋板(5)、小肋板(6)、调节盘(7)、筒体底板(8)、联动装置a(9)和联动装置b(10)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式送风筒,其特征在于套筒式送风筒由外筒体(I)、内筒体(2)、开闭可调花瓣形开关(3)、中心转轴(4)、大肋板(5)、小肋板(6)、调节盘(7)、筒体底板(8)、联动装置a (9)和联动装置b (10)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送风筒,其特征在于内筒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青,冯波,寇广孝,杨景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