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拉损升降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179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拉损升降台,包括潜埋坑,潜埋坑口部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台板,台板下部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柱,所述台板的下侧表面上固定防拉圈,同时,升降柱的上端伸入该防拉圈内,且升降柱的上端和台板的下侧表面处于分离状态。优化的,防拉圈的帽圈的下侧口部的内侧设有导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有效降低升降柱被拉损的几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拉损升降台
技术介绍
一些潜埋式升降台包括有潜埋坑,潜埋坑上部具有台阶,台阶上放置台板,台板下部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可以是升降柱。这样,升降柱上端伸出或缩回后,带动台板上升或下降。而台板下降后,台板边部即搁置在台阶上。由于升降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潜埋坑的底部和台板的下侧表面上,所以当台阶上不慎放置有砖块等障碍物时,台板受到阻挡无法继续下降时,升降柱却仍然处于缩回阶段,从而造成升降柱拉坏。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拉损升降台,它具有能够有效降低升降柱被拉损的几率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拉损升降台,包括潜埋坑,潜埋坑口部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台板,台板下部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柱,所述台板的下侧表面上固定防拉圈,同时,升降柱的上端伸入该防拉圈内,且升降柱的上端和台板的下侧表面处于分离状态。所述防拉圈的帽圈的下侧口部的内侧设有导引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有效降低升降柱被拉损的几率。本专利技术的防拉损升降台的升降柱的上端和台板的下侧表面未连接固定,通过升降柱的上端顶在台板下侧表面的防拉圈的内部的方式,实现了升降柱和台板的活动连接。这样,即便台阶上具有障碍物,致使台板无法继续下降时,升降柱能够不受台板限制的继续缩回,不会被拉损。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台板升起状态时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台板下降至台阶上时的主视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拉圈和升降柱配合的主视图。图中10、潜埋坑,11、台阶;20、台板;31、防拉圈,311、导引面,32、升降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防拉损升降台,包括潜埋坑10,潜埋坑10 口部设有台阶11,台阶11搁置有台板20,台板20下部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柱32。同时,台板20的下侧表面上固定有防拉圈31。此时,升降柱32的上端伸入该防拉圈31内,且升降柱32的上端和台板20的下侧表面处于分离状态。这样,升降柱32的上端伸出时,顶紧台板20下侧表面位于防拉圈31的内部的部分,台板20即可升起;升降柱32缩回时,台板20下降,即便台阶11上有障碍物,致使台板20无法继续下降时,升降柱32的上端仍然能够不受限制的继续缩回,不会被拉损。在某些情况下,升降柱32的上端会脱出防拉圈31。此时,为了便于升降柱32的上端再次伸出时,能够顺畅的进入防拉圈31内,则该防拉圈31的下侧口部的内侧设有导引面311。显然,该导引面311可以是弧面型也可以是斜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拉损升降台,包括潜埋坑(10),潜埋坑(10)口部设有台阶(11),台阶(11)上设有台板(20),台板(20)下部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柱(32),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20)的下侧表面上固定有防拉圈(31),同时,升降柱(32)的上端伸入该防拉圈(31)内,且升降柱(32)的上端和台板(20)的下侧表面处于分离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拉损升降台,包括潜埋坑(10),潜埋坑(10)口部设有台阶(11),台阶(11)上设有台板(20),台板(20)下部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柱(32),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20)的下侧表面上固定有防拉圈(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新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科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