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式打印机用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994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结构简化、操作性提高、墨盒出墨稳定且能有效减少残余墨水量的喷墨式打印机用墨盒。它包括用于盛装墨水的墨水室(6)和负压发生部(18),所述墨水室(6)和所述负压发生部(18)之间通过由负压发生部壁A和负压发生部壁B构成的细长通路(40)相连通,所述负压发生部(18)包围着墨盒的墨水吐出口(11)并与所述墨水吐出口(11)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打印耗材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墨盒,尤其涉及一种喷墨式打印机用墨盒
技术介绍
目前的墨盒构成通常是,有能收纳墨水的容纳部分,通过此处的连接口有能吸收保存的部分,进而有能供墨给打印机的部件。但是,这种打印范围内打印机与墨盒搭载往复运动的方式,促使墨水剧烈运动产生气泡。含有气泡的墨水就这样被供给打印机,这些气泡会使墨水断裂,进而诱发打印模糊不清。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如果让墨水被多孔体(聚氨酯橡胶发泡体或无纺布)吸收保持住,仅通过供墨部件供墨给打印机的话,打印只能就能达到稳定。其中,墨水袋由柔性薄膜袋构成,在空气被完全排除的状态下,只填充墨水以防止气泡产生这样的墨盒也存在。多孔体细小的气泡(元件)虽然作为拥有连泡沫发泡体的代表,其他材料比如无纺布等也大量被利用。一般使用的连泡沫细胞的材料有聚氨酯,发泡率50%以下的东西多被使用。不过因为它被压缩到一个容器内,从墨水的填充量来说是成为大型墨盒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多孔体能装进墨盒里,元件尽量压缩的越小越好。缺点是在制作上技术难度大而且压缩后的元件分配不均稳定性无法达到要求等。以往的被压缩收纳的多孔体的细小元件或者无纺布为了达到浸入的墨水具有亲和性不被阻挡可以移动的目的,必须预先使用界面活性剂来提前处理。元件中所含的墨水全部消耗是不可能的,墨盒里还残留大量的墨水的状态下,打印机在编程时就已显示为空墨盒,用这种浪费达到质量的稳定假象会造成最终用户的负担,也违背了环保和节能的观点。多孔体的墨水流动到各元件内被打印机消耗产生空洞化。那是因为元件内的墨水被消耗,体积减少产生负压。多孔体的连泡细胞紧密相连,负压产生时墨水开始向元件移动。这样依次连续向消耗方传导。因此,多孔体是作为墨水保存体的各组件均匀分配墨水的绝对条件。以填充装置为首在压缩装填时元件整齐均匀性等安定化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也使以往的产品在打印品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往被多数采用的多孔体内部,为了使元件内的墨水移动方便,需要提前处理之夕卜,往墨盒内部压缩收纳时操作困难,收纳状态偏差,墨水填充状态偏差等,墨水残留过多甚至打印品质差等能左右墨盒性能的不安定材料也有很多。其次,为了维持墨盒的性能,要在多孔体内部单元里的空气全部排除的状态下,才能填充墨水,因此需要大量的生产设备以及填充墨水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使用多孔体使墨水腔内产生负压,既能保存以往既有的机能,使用的器件也会明显减少,生产工序减少、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时的操作性大幅提高、墨盒质量稳定化、墨水残量彻底降低以及生产成本降低的喷墨式打印机用墨盒。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用于盛装墨水的墨水室和负压发生部,所述墨水室和所述负压发生部之间通过由负压发生部壁A和负压发生部壁B构成的细长通路相连通,所述负压发生部包围着墨盒的墨水吐出口并与所述墨水吐出口相连通。所述细长通路的入墨口设直在所述墨水室的底部,所述墨水室的底壁倾斜设直,其倾斜底端位于所述细长通路的入墨口处。所述墨盒还包括回转部,所述回转部转动配合在所述墨水室的侧壁上,所述回转部由卡紧块和把手部,所述卡紧块把所述墨盒卡紧在打印机上,所述把手部实现把所述墨盒安装到打印机上或从打印机上取下。在所述回转部上设置有限位支柱,在所述墨水室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支柱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墨盒还包括盖子,所述盖子通过设置在其上的若干根插入柱与所述墨水室相固定连接,在所述插入柱的圆周壁上设置有若干条毛边。在所述墨水室的一侧设置有道气通道,所述道气通道直通所述墨水室的墨腔底部,在所述道气通道内靠近所述墨水室的墨腔底部处设置有吸墨材质I和吸墨材质II。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构成分为墨水室和盖子两个部分组成,具备墨盒应有的基本重要机能墨水室,而且通过把各机能部件分开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最后通过合体实现墨盒的打印效果;加上,作为一个让墨水室内的墨水的消耗与打印机的消耗保持稳定的功能,墨水室内的墨水供墨通路的一部分形状设为特殊形状,能够让负压产生,结构简单,可以控制成本。而且,作为给附带辅助机能的打印机的维持部分、打印机的电子控制信号的通信功能等,使用和墨水室分离的方式,带来更好的机能和生产性;因此生产上和一体式生产相比分体式能够独自生产,由于各部件的制造和需要结合的合体产品化,可以有计划的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所述墨水室的结构不意图;图4是所述墨水室在工作时其内的墨水流动不意图;图5是所述墨水室与墨盒的装卸说明图;图6是墨盒装机前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墨盒装机后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所述回转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所述回转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所述盖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2是墨盒工作时的原理图。各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表不如下1 一盖子;2—透明薄膜;3—墨水注入口薄膜;4一墨水塞检;5—导气口 ;6—墨水室;7—IC芯片;8—芯片座;10—吐墨口塞检;11—墨水吐出口 ;13—压缩弹簧;14一回转部;15—负压发生部壁A ;16—负压发生部B ;17—通过部;18—负压发生部;19—墨水室底壁;20—固定柱;21—嵌入穴;22—限位支柱;23—突起;24一限位槽;25—弹黃固定突起;26—支持轴;30—墨水注入口 ;31—毛边;40—细长通路;66一吸墨材质I ;67—吸墨材质II。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2所示。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基本构造是墨水室6在往打印机装机时的固定部件的回转部14是在墨水室和盖子I之间装置,所述墨水室6通过回转部14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打印机的一侧,通过压缩弹簧13实现压紧;在墨水室的另一边的下方是打印机的IC芯片7及芯片座8。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墨水室的详细说明图。墨水室6的内侧设有带有倾斜角度的墨水室底壁19。墨水吐出口上部是小的负压发生部18。这个负压发生部18是由把墨水分开的负压发生部壁A15、负压发生部壁B16构成的细长通路40所隔开,是另一个室。收容墨水的墨水室是包含墨水室底壁19的外围用透明薄膜2完全密封。墨水是由上部的墨水注入口 30注入。需把墨水室抽真空后注入。这时,墨水吐出口 11和导气口5是同样被薄膜完全封住的。墨水室被抽真空后,墨水注入的顺序是从墨水注入口 30处注入墨水,墨水流入负压发生部18,负压发生部18在墨水注入完成时是完全充满的状态。负压发生部18和墨水室是由细长通路40连通的,因空气也被阻挡所以墨水不会移动(负压发生部是会维持充满状态)。接着,墨水被使用,打印机通过墨盒的下部墨水吐出口 11吸引墨水,墨水消耗掉的分量压力会下降,为了补充降低了的压力墨水会往负压发生部18流入而确保平衡。墨水是通过细长通路40往负压发生部移动的。为达成此功能,细长通路40的形状、尺寸都很重要。这个形状为O. 5mm以上的直径或者必须I侧的深度为O. 3mm以上的断面形状。最好的范围是直径(I侧)O. 5 1. Omm深度O. 3 1. 5mm。墨水室内设有通往负压发生部18的细长通路40的通过部17和墨水室底壁的距离为O. 5 1. Omm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式打印机用墨盒,其特征在于:该墨盒包括用于盛装墨水的墨水室(6)和负压发生部(18),所述墨水室(6)和所述负压发生部(18)之间通过由负压发生部壁A(15)和负压发生部壁B(16)构成的细长通路(40)相连通,所述负压发生部(18)包围着墨盒的墨水吐出口(11)并与所述墨水吐出口(1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墨式打印机用墨盒,其特征在于该墨盒包括用于盛装墨水的墨水室(6)和负压发生部(18),所述墨水室(6)和所述负压发生部(18)之间通过由负压发生部壁A (15) 和负压发生部壁B (16)构成的细长通路(40)相连通,所述负压发生部(18)包围着墨盒的墨水吐出口( 11)并与所述墨水吐出口( 1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打印机用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通路(40)的入墨口设置在所述墨水室(6)的底部,所述墨水室(6)的底壁倾斜设置,其倾斜底端位于所述细长通路(40)的入墨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打印机用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还包括回转部(14),所述回转部(14)转动配合在所述墨水室(6)的侧壁上,所述回转部(14)由卡紧块和把手部,所述卡紧块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大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诚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