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去余线机构,它包括支座、滑设在支座上的滑块组件、第一驱动装置、伸缩臂机构、机械抓手装置和防护罩;滑块组件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滑块组件做水平前后运动,滑块组件前端安装固定垂直设置的伸缩臂机构,伸缩臂机构自由端连接机械抓手装置,并驱动机械抓手装置在垂直方向做上下运动。机械抓手装置包括左模、右模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左模和右模接合以夹紧产品的金属余线;防护罩设置固定在支座上,遮挡住滑块组件的部分行程和第一驱动装置。本去余线机构不产生二次污染、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实现自动化去除金属余线,主要适用于磁芯或其它电子元件多余绕线的切除作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磁芯去余线机构。
技术介绍
在某些需要绕线的电子元件如磁芯的生产过程中,因为考虑到绕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和方便绕组后线头的焊接固定,一般会预留一定长度的余线,但余线在电子元件使用时是必须去掉的,否则容易引起线路短路,烧坏电子元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余线的去除普遍采用传统的粗放型切线工艺,主要由人工完成,需将完成的产品人手连续弯折运动5-10次,方可将金属余线去掉。不仅无法保证切脚精度,而且切脚工序的工作效率低下。传统的粗放型切线工艺以人手直接接触电子元件作业,导致二次污染发生,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二次污染、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自动去除磁芯金属余线的去余线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去余线机构,包括支座,滑设在所述支座上的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连接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块组件做水平前后往复运动,所述滑块组件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夹紧金属余线的机械抓手装置。优选的,所述机械抓手装置包括可相互接合的左模和右模、驱动所述左模和右模接合的第二驱动装置。优选的,去余线机构还包括有垂直设置的伸缩臂机构,所述伸缩臂机构安装固定在所述滑块组件的前端,所述伸缩臂机构连接所述机械抓手装置,所述伸缩臂机构驱动所述机械抓手装置在垂直方向做上下运动。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伸缩臂机构为液压传动机构或气压传动机构。优选的,所述伸缩臂机构承置在所述滑块组件的前端上表面,所述伸缩臂机构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滑块组件前端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伸缩臂机构的活塞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伸缩臂机构与所述滑块组件通过拉簧连接定位。活塞杆在通孔里具有摆动间隙,伸缩臂机构与形成滑块组件可摆动的活动连接,伸缩臂机构与形成滑块组件通过拉簧连接定位,既有效限制伸缩臂机构摆动幅度,又可由弹力实行复位,保证伸缩臂机构与形成滑块组件之间的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丝杆传动机构。优选的,所述左模和右模的接合处部分垂直切面设置成相互咬合的波纹状。优选的,去余线机构还包括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置固定在所述支座上,遮挡所述滑块组件的部分行程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增大操作者的安全性和保护所述滑块组件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免受外界粉尘和雨水侵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左模和右模接合以夹紧磁芯上伸出的金属余线;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滑块组件,将动力传送到机械抓手装置上,机械抓手装置连续前后运动3-5次,即可将磁芯上伸出的金属余线去掉,最后达到自动切脚功能,其操作简单,而且还设置有垂直设置的伸缩臂机构,使得机械抓手装置可上下移动,可适应更多产品要求;波纹状的夹持左模和右模可牢固的夹紧金属余线。伸缩臂机构与滑块组件之间采用可摆动连接安装,机械抓手装置在前后运动时可模拟人类工作时的状态,随同伸缩臂机构作摆动,可有效实现把余线切点位置控制在焊点附近,使产品更美观,余线切口平整。本去余线机构切脚稳定,磁芯的质量可以得到保障,且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另外,还具有结构紧凑、产量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电子元件产品的切脚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机械抓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机械抓手装置安装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去余线机构,包括支座1、滑块组件2、第一驱动装置3、伸缩臂机构4、机械抓手装置5和防护罩7。支座I包括前脚11、后脚12和托板13,前脚11和后脚12开设有螺孔,方便固定在工作台上;托板13上安装固定有滑轨6,滑块组件2滑设在滑轨6上,滑块组件2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第一驱动装置3安装在所述托板13上,第一驱动装置3采用丝杆传动机构,电机的活塞杆通过联轴器31连接丝杠32,丝杠32连接固定在滑块组件2上的丝杆螺母,电机转动将动力传递至丝杆32,继而驱动滑块组件2沿滑轨6做水平前后运动。滑块组件2的前端安装有垂直设置的伸缩臂机构4,伸缩臂机构4自由端连接机械抓手装置5,并驱动机械抓手装置5在垂直方向做上下运动。机械抓手装置5包括左模51、右模52和第二驱动装置53,如图3所示,左模51和右模52为机械抓手装置5上铰设的两个摆臂,第二驱动装置53驱动所述左模51和右模52接合,左模51和右模52的接合处部分垂直切面设置成互相咬合的波纹状,当左模51和右模52接合夹紧金属余线的时候,金属余线将被挤压成波纹状,利于机械抓手装置5夹紧金属余线。防护罩7设置固定在支座I上,遮挡住滑块组件2的部分行程和第一驱动装置3,增大操作者的安全性和保护滑块组件2和第一驱动装置3免受外界粉尘和雨水侵袭。优选的,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53和伸缩臂机构4可以采用液压传动机构或气压传动机构。优选的,如图4所示,伸缩臂机构4承置在滑块组件2的前端上表面,伸缩臂机构4的活塞杆穿过滑块组件2前端设置的通孔21连接机械抓手装置5,伸缩臂机构4与滑块组件2通过拉簧42连接形成可摆动连接。通孔21孔径大于伸缩臂机构4的活塞杆的轴径,伸缩臂机构4的活塞杆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连接板43,连接板43连接机械抓手装置5,连接板43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拉簧42的一端,拉簧42另一端连接滑块组件2的安装座22,当机械抓手装置5夹紧余线,滑块组件2前后工作运动时,因伸缩臂机构4与滑块组件2之间采用非固定连接,伸缩臂机构4将产生摆动,使工作状态能模拟人工操作,磁芯余线切口能控制在焊点位置;滑块组件2上还设置有定位座23,连接板43上设有定位柱44,定位柱44穿插在定位座23前后方向的长孔内,从而辅助伸缩臂机构4的左右方向定位,还能有效控制伸缩臂机构4摆动的角度,使伸缩臂机构4摆动不至于太激烈而产生脱离。进一步的,机械抓手装置5还可以是块模板,模板下端面设置有配合磁芯竖立的金属余线的数个小孔,伸缩臂机构4驱动模板下行,使磁芯竖立的余线卡入模板的小孔中,从而在水平面上夹紧金属余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去余线机构和需切脚的磁芯固定在工作台上,把电路板切脚机构接通电源,第二驱动装置53和伸缩臂机构4均选用薄型气缸,按下启动按钮,电机正转,将动力传送到联轴器31上;联轴器32再将动力传送到丝杆32上,丝杆螺母带动滑块组件2向前运动至中间位置(机械抓手装置5对准磁芯)然后停下,气缸驱动活塞杆连接机械抓手装置5向下伸出;第二驱动装置53驱动左模51和右模52旋转90度后接合夹紧磁芯上伸出的金属余线;气缸驱动活塞杆向上缩回,由此拉紧磁芯上伸出的金属余线;接着电机继续正转,丝杆螺母带动滑块组件2继续向前运动,当滑块组件2触碰到前限位器62的时候,电机反转,带动滑块组件2向后运动,当滑块组件2触碰到后限位器61的时候,设定计数器此为滑块组件2的一次运动,其中机械抓手装置5摆动着前后移动,模仿人手真实运动,电机驱使机械抓手装置5重复连续前后运动将金属余线去掉,且断口可控制在焊点附近;按实际情况设定计数器,当计数器动作时电机停转;最后,第二驱动装置53驱动左模51和右模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去余线机构,包括支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滑设在所述支座上的滑块组件(2),所述滑块组件(2)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安装在所述支座(1)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所述滑块组件(2)做水平前后往复运动,所述滑块组件(2)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夹紧金属余线的机械抓手装置(5)。
【技术特征摘要】
1.去余线机构,包括支座(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滑设在所述支座上的滑块组件(2),所述滑块组件(2)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安装在所述支座(I)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所述滑块组件(2)做水平前后往复运动,所述滑块组件(2)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夹紧金属余线的机械抓手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余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抓手装置(5)包括可相互接合的左模(51)和右模(52)、驱动所述左模(51)和右模(52)接合的第二驱动装置(5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余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垂直设置的伸缩臂机构(4),所述伸缩臂机构(4)安装固定在所述滑块组件(2)的前端,所述伸缩臂机构(4)连接所述机械抓手装置(5),所述伸缩臂机构(4)驱动所述机械抓手装置(5)在垂直方向做上下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余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升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中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