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建专利>正文

一种荧光舞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7376 阅读:494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4-19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荧光舞龙,旨在解决传统舞龙在晚上演出时画面感不强,造型不明显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征是:龙眼处装有类似于荧光颜色的电灯泡,与其连接的电池盒固定于龙头顶部的空间内,电池置于电池盒内。在龙头的壳体外周雕刻的龙角、龙眉、龙须等图案均用荧光粉或者荧光剂涂上并固定。在龙头颈部及龙身、龙尾等部分的壳体外周包裹的布料以及用在龙身顶部、底部和龙尾缝制龙鳍、龙鳞等材料均采用衬有荧光材料的布料制作。其适用于晚上舞龙表演,不仅实用,而且美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适于民间庆典、娱乐活动用的具有荧光材料的舞龙
技术介绍
目前,在很多庆典和娱乐活动现场,舞龙表演是很受大众欢迎的节目之一,通过舞龙的活动增添了节日里的娱乐性、观赏性,提高了节日气氛。传统舞龙的龙体一般都是由龙头、若干节龙身、龙尾等部分组成的。在龙头的壳体外周雕刻龙角、龙眉、龙须等图案,龙头颈部及龙身、龙尾等部分的壳体外周包裹布料和用布料在龙身顶部、底部和龙尾缝制龙鳍等,并在龙身上连接多个用于舞动舞龙的手柄。由于很多舞龙表演是在晚上演出,这种传统舞龙在晚上演出时受光度影响效果较差,画面感不强,造型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舞龙在晚上演出时画面感不强,造型不明显的缺点,提供ー种具有荧光材料的舞龙并在龙眼处装有类似于荧光颜色的电灯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舞龙的龙头、龙身以及龙尾上使用ー种衬有荧光材料的布料。在龙头的壳体外周雕刻的龙角、龙眉、龙须等图案均用荧光粉或者荧光剂涂上并固定。在龙头颈部及龙身、龙尾等部分的壳体外周包裹的布料以及用在龙身顶部、底部和龙尾缝制龙鳍、龙鳞等材料均采用衬有荧光材料的布料制作。本技术在龙眼的设计上,将类似荧光颜色的电灯泡置于龙眼处,与其连接的电池盒固定于龙头顶部的空间内,开关置于龙头顶部。本技术的实际效果是增强了夜晚舞龙表演的生动感、立体感并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提高了舞龙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具有良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 :本使用新型的ー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 :本技术龙头示意图。图3 :图2的A-A剖面图。图4 :本技术龙身示意图。图5 :本技术龙尾示意图。其中1:龙头2 :龙身3 :龙尾4 :手柄5 :龙眼6 :龙鳍7 :龙鳞8 :电池盒9 电池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如图1所示,它是由龙头(I)、龙身(2)和龙尾(3)连接而成的。龙眼(5)采用两个类似荧光颜色的小电灯泡置于龙眼(5)处,与其连接的电池盒(8)固定于龙头顶部的空间内,将电池(9)置于电池盒(8)内,打开开关就会发光。在龙头(I)的壳体外周雕刻的龙角、龙眉、龙须等图案均用荧光粉或者荧光剂涂上并固定。在龙头(I)颈部及龙身(2)、龙尾(3)等部分的壳体外周包裹的布料以及用在龙身顶部、底部和龙尾缝制龙鳍出)、龙鳞(7)等材料均采用衬有荧光材料的布料制作。本技术适用于晚上舞龙表演,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舞龙,其特征在于龙头(1)、龙身(2)、和龙尾(3)上的布料均衬有荧光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突光舞龙,其特征在于龙头(I)、龙身(2)、和龙尾(3)上的布料均衬有突光材料。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
申请(专利权)人:孙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3月09日 12:54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1]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