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晓琦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的羽毛球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731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羽毛球网,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羽毛球网。其结构包括网架及固定在网架上的网格,所述网架由两个三角支架及两个立杆组成,所述两个立杆的上端通过一细绳相连接,所述每个立杆由相互套接的内管和外管组成,所述内管和外管上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内管通孔与外管通孔相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网格的两端固定在内管的上部,所述外管下端固定在三角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角支架增加了稳固性,且便于移动,立杆采用内管和外管相互套接的结构,每次移动内管的位置进行高度调节时,网格随内管一起移动到需要的高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羽毛球网,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羽毛球网
技术介绍
羽毛球是一项常规的体育运动,普及面很广。羽毛球运动对使用者的体能和练习的场地要求也不是很高,练习方法也相对简单,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羽毛球运动一般是隔着球网,使用者位于球网的两侧,分别使用长柄状球拍来击打羽毛球,羽毛球飞过球网到达对方的区域。现有的羽毛球网由网架及固定在网架上的网格组成,网架一般是由两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沉重底座及安装在两个底座上的立杆组成,或者直接把两个立杆固定在地面上,网格再固定在两端的立杆上。这样的网架结构沉重不便移动,在两边对拉的方式下,网格绷紧时的球网中间部分的高度要求与两侧高度一致。要达到这种效果,拉线绳上的力会很大,在每次调节网格高度时不便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羽毛球网架不便移动及网格高度不便调节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羽毛球网,该羽毛球网可以方便调节使用位置及使用高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节的羽毛球网,包括网架及固定在网架上的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由两个三角支架及两个立杆组成,所述两个立杆的上端通过一细绳相连接,所述每个立杆由相互套接的内管和外管组成,所述内管和外管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内管通孔与外管通孔相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网格的两端连接在内管的上部,所述外管下端固定在三角支架上。所述网格的上端连接在细绳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三角支架增加了稳固性,且便于移动,立杆采用内管和外管相互套接的结构,每次移动内管的位置进行高度调节时,网格随内管一起移动到需要的高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羽毛球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羽毛球网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的羽毛球网,包括网架I及固定在网架I上的网格2。所述网架I由两个三角支架3及两个立杆4组成,所述两个立杆4的上端通过一细绳5相连接,所述每个立杆4由相互套接的内管6和外管7组成,所述外管7固定在三角支架3上。所述内管6上均布有多个通孔8,所述外管7上均布有多个通孔9,所述内管6的通孔与外管7的通孔相配合,并通过螺栓10连接。所述网格2的上端固定在细绳5上。所述网格2的两端固定在内管6的上部。本技术使用时,移动内管6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螺栓10把内管6和外管7固定在一起,若需要改变网格2的高度时,松开螺栓10,移动内管6到需要的位置,再通过螺栓10把内管6和外管7进行固定即可,此过程中,网格2随内管5 —起移动到需要的高度,不需在另行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的羽毛球网,包括网架及固定在网架上的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由两个三角支架及两个立杆组成,所述两个立杆的上端通过一细绳相连接,所述每个立杆由相互套接的内管和外管组成,所述内管和外管上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内管通孔与外管通孔相配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网格的两端固定在内管的上部,所述外管下端固定在三角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羽毛球网,包括网架及固定在网架上的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由两个三角支架及两个立杆组成,所述两个立杆的上端通过一细绳相连接,所述每个立杆由相互套接的内管和外管组成,所述内管和外管上均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晓琦
申请(专利权)人:唐晓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