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6457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加压充气囊袋充气后产生的弹性压力,有较好的伸缩性,可准确锁定施压部位及个性化按需调节压力大小,既可达到局部加压减小伤口张力,防止术后囊袋积血,促进伤口愈合,又不影响胸廓的呼吸运动,防止起搏器移位,以解决临床上用沙袋或盐袋局部压迫受力不均和容易滑落的问题。可活动调节的术侧肢体加强带,用于固定病人术侧肢体,避免术侧肢体活动,防止起搏器移位和电极脱位。材料为弹性布料,病人穿着舒服透气,便于护理人员操作,便于换药,达到保护隐私和保暖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
技术介绍
为防止手术切口出血,常规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要求病人绝对卧床3-7天,局部伤口沙袋压迫6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后可略向左侧30度卧位,3天后可轻微活动,7天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抬臂、扩胸或“爬墙”、摸对侧耳垂等。目前,临床上起搏器囊袋伤口一般设在左或右锁骨下,术后无菌敷料覆盖心脏起搏器囊袋伤口,沙袋平铺在伤口敷料上压迫囊袋伤口,胶布固定。但是由于此部位不平坦,施压过程中病人稍不留意或睡着了沙袋容易滑脱或移位;由于病人肥胖或消瘦差异以及绝对卧床带来的不适,不能避免术侧肢体活动、起搏器移位及囊袋积血。另外,由于有些病人长期服用抗凝药,可能引起出凝血机制异常,导致伤口出血量相对较多,伤口不易愈合且容易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既可达到局部加压减小伤口张力,防止术后囊袋积血,促进伤口愈合,又不影响胸廓的呼吸运动,防止起搏器移位,以解决临床上用沙袋或盐袋局部压迫受力不均和容易滑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包括背心式胸带和压迫心脏起搏器囊袋伤口的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背心式胸带包括前片(I)和后片(2),前片(I)和后片(2)连接成一体,并在一侧腋窝下的中间位置处竖向断开,在断开的两边沿上设有可调节大小的子母粘接扣(7);前片(I)和后片(2)的上端设有对应的左右肩带(5),该左右肩带(5)在中间位置处横向断开,在断开的两边沿上设有可调节大 小的子母粘接扣(8);在背心式胸带前片(I)的左右肩带(5)上设有与心脏起搏器囊袋外形相应的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该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的进气管(14)通过三通阀(13)与总进气管(12)连接,该总进气管(12)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15)与设有充气开关的充气球(11)连接,三通管(15)的另一端连接压力表(10)。本技术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加压充气囊袋充气后产生的弹性压力,有较好的伸缩性,可准确锁定施压部位及个性化按需调节压力大小,既可达到局部加压减小伤口张力,防止术后囊袋积血,促进伤口愈合,又不影响胸廓的呼吸运动,防止起搏器移位,以解决临床上用沙袋或盐袋局部压迫受力不均和容易滑落的问题。进一步地,可活动调节的术侧肢体加强带,用于固定病人术侧肢体,避免术侧肢体活动,防止起搏器移位和电极脱位。进一步地,材料为弹性布料,病人穿着舒服透气,便于护理人员操作,便于换药,达到保护隐私和保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图1是该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该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包括背心式胸带和压迫心脏起搏器囊袋伤口的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 )。背心式胸带包括如片(I)和后片(2),如片(I)和后片(2)连接成一体,并在一侧腋窝下的中间位置处竖向断开,在断开的两边沿上设有可调节大小的子母粘接扣(7)。前片(I)和后片(2)的上端设有对应的左右肩带(5),该左右肩带(5)在中间位置处横向断开,在断开的两边沿上设有可调节大小的子母粘接扣(8)。优选地,背心式胸带由弹性布料制成,根据病人的胸围和身高设有不同的型号。材料为弹性布料 ,病人穿着舒服透气,便于护理人员操作,便于换药,达到保护隐私和保暖的效果。这只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该背心式胸带也可以由其它的材料制成。在背心式胸带前片(I)的左右肩带(5)上设有与心脏起搏器囊袋外形相应的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该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的进气管(14)通过三通阀(13)与总进气管(12)连接,该总进气管(12)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15)与设有充气开关的充气球(11)连接,三通管(15)的另一端连接压力表(10)。现有技术中,加压充气囊袋(3)的充气加压技术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在这里不再详细阐述。加压充气囊袋充气后产生的弹性压力,有较好的伸缩性,可准确锁定施压部位及个性化按需调节压力大小,既可达到局部加压减小伤口张力,防止术后囊袋积血,促进伤口愈合,又不影响胸廓的呼吸运动,防止起搏器移位,以解决临床上用沙袋或盐袋局部压迫受力不均和容易滑落的问题。此外,该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还包括可活动调节的术侧肢体加强带(4)。在背心式胸带后片(2)的左右侧设有固定带(6),用于固定术侧肢体加强带(4),在该术侧肢体加强带(4) 一端的正面与另一端的反面设有可调节大小的子母粘接扣(9)。可活动调节的术侧肢体加强带,用于固定病人术侧肢体,避免术侧肢体活动,防止起搏器移位和电极脱位。同样地,这只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该该术侧肢体加强带(4)也可以没有。该该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较好地解决了根据病人情况按需压迫伤口及灵活固定术侧肢体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 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虽然通过参照本技术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式胸带和压迫心脏起搏器囊袋伤口的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所述背心式胸带包括前片(1)和后片(2),前片(1)和后片(2)连接成一体,并在一侧腋窝下的中间位置处竖向断开,在断开的两边沿上设有可调节大小的子母粘接扣(7);前片(1)和后片(2)的上端设有对应的左右肩带(5),该左右肩带(5)在中间位置处横向断开,在断开的两边沿上设有可调节大小的子母粘接扣(8);在所述背心式胸带前片(1)的左右肩带(5)上设有与心脏起搏器囊袋外形相应的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该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的进气管(14)通过三通阀(13)与总进气管(12)连接,该总进气管(12)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15)与设有充气开关的充气球(11)连接,三通管(15)的另一端连接压力表(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久起搏器术后专用加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式胸带和压迫心脏起搏器囊袋伤口的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所述背心式胸带包括前片(I)和后片(2),前片(I)和后片(2)连接成一体,并在一侧腋窝下的中间位置处竖向断开,在断开的两边沿上设有可调节大小的子母粘接扣(7);前片(I)和后片(2)的上端设有对应的左右肩带(5),该左右肩带(5)在中间位置处横向断开,在断开的两边沿上设有可调节大小的子母粘接扣(8);在所述背心式胸带前片(I)的左右肩带(5)上设有与心脏起搏器囊袋外形相应的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该左右加压充气囊袋(3)的进气管(14)通过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财蔡振荣方雪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