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文焌专利>正文

一种萃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603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萃茶器用于快速完成原料冲泡,包括杯体、搅拌件及座体,搅拌件由驱动机构带动并可旋转地装设于杯体内,座体包括基座、数个连接板及对流筒,对流筒固设于基座的中部,连接板将基座的内部分割成数个原料空间,基座底部开设有数个第一对流槽,对流筒外侧面环设有第二对流槽,基座底部向下凸设有数个支撑柱,支撑柱、基座底部及杯体底部之间形成一与第一对流槽相连通的活动空间,搅拌件装设于活动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萃茶器藉由搅拌件装设于活动空间内,工作时,搅拌件直接带动杯体内液体产生扰流,加速扰流速度,快速完成原料冲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萃茶器,尤其涉及一种缩短原料冲泡作业时间的萃茶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ー种食品搅拌机的配件,提供ー种食品搅拌机用过滤组件,其用于食品搅拌机内作为隔离茶包与搅拌机的过滤组件。其结构包括作定位于所述调理杯中的座体,所述座体设置有搅拌室,且该座体上设有复数个连通所述搅拌室的贯孔,座体上还设有隔板体,食品搅拌机的搅拌件伸入座体的搅拌室中。工作时,使用者将欲冲泡原料置放于茶包容置空间中,通过伸入搅拌室中的搅拌件转动而使水流在搅拌室中剧烈搅拌使水流从贯孔飞甩出去,进而带动搅拌室外的水流产生扰流扰动冲泡原料,加速冲泡原料中的元素释放出来。能够改善茶包在搅拌过程中易破损而需另外进行过滤的问题,并可提高茶包的冲泡效率。然而,上述的ー种食品搅拌机用过滤组件工作时,仅通过从贯孔飞甩出去水流间接带动搅拌室外的水流产生扰流,无疑使产生扰流的カ度过小,扰流程度不够剧烈,影响冲泡原料冲泡的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缩短原料冲泡作业时间的萃茶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ー种萃茶器,用于快速完成原料冲泡,包括杯体、安装于杯体的搅拌件,及放置于杯体内的座体,搅拌件由驱动机构带动并可旋转地装设于杯体内,座体包括基座、数个连接板及对流筒,对流筒固设于基座的中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流筒和基座的侧板上,连接板将基座的内部分割成数个原料空间,基座底部向下贯穿地开设有数个第一对流槽,对流筒外侧面环设有数个第二对流槽,基座底部靠近边缘处向下凸设有数个支撑柱,支撑柱、基座底部与杯体底部之间形成ー活动空间,搅拌件装设于活动空间内。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流筒内部设有呈中空结构的对流腔,第二对流槽与对流腔相连通,对流筒底部开设有一用于连通活动空间和对流腔的开ロ。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扰流槽。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呈半封闭结构,基座的每ー侧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杯体内侧壁向内凸设有两凸块,凸块卡持于凹槽内。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于凹槽两侧开设有窗ロ。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流筒顶部向上设有防止原料落入容器的提手。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体内侧面向内凸设有辅助块,辅助块垂直方向的高度闻于基座。综上所述,本技术萃茶器藉由基座底部向下凸设有数个支撑柱,支撑柱、基座底部及杯体底部之间形成ー活动空间,搅拌件装设于活动空间内,工作吋,搅拌件直接带动杯体内液体产生扰流,加速扰流速度,扰流再于第一对流槽和第二对流槽流入活动空间内使饮料的浓度均匀扩散,快速完成原料冲泡,使之缩短原料冲泡作业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萃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萃茶器的座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座体的俯视图;图4和图5为本技术萃茶器的连接板采用不同连接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杯体10辅助块11座体20基座21凹槽211窗ロ 212·第一对流槽213支撑柱214原料空间215对流筒22对流腔221开ロ 222第二对流槽223提手224连接板23扰流槽231搅拌件30活动空间40原料5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请參阅图1,本技术萃茶器用于快速冲泡饮料,包括一杯体10、安装于杯体10底部的搅拌件30及放置于杯体内的座体20,所述搅拌件30由驱动机构带动并可旋转地装设于杯体内,冲泡饮料的原料50如茶包)置于座体20上并可在冲泡完后和座体20 —井取出。请參阅图1和图2,所述座体20包括两两相连的基座21、对流筒22及连接板23,所述基座21呈半封闭结构,基座21的每ー侧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211,相应地,杯体10内侧壁向内凸设有两凸块(图中未标示),冲泡饮料吋,凸块卡持于凹槽211内以固定座体20。基座21于凹槽211两侧开设有窗ロ 212,基座21底部向下贯穿地开设有数个第一对流槽213,基座21底部靠近边缘处向下凸设有数个支撑柱214,支撑柱214、基座21底部及杯体10底部之间形成一与第一对流槽213相连通的活动空间40,所述搅拌件30装设于活动空间40内。所述杯体10内侧面向内凸设有辅助块11,辅助块11垂直方向的高度略高于基座21。请续參阅图1和图2,所述对流筒22固设于基座21的中部,对流筒22内部设有呈中空结构的对流腔221,对流筒22底部开设有ー用于连通活动空间40和对流腔221的开ロ 222,对流筒22顶部向上凸设有ー提手224,用于萃茶器完成冲泡饮料后,通过提手将座体20从杯体10内取出,便于提取原料,防止冲泡完后在冲倒过程中原料落入容器中;对流筒22外侧面环设有与对流腔221相连通的第二对流槽223。请參阅图2至图5,所述连接板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流筒22和基座11的侧板上,数个连接板23将基座21的内部分割成数个原料空间215,原料空间215与对流腔221相连通,该连接板23上设有多个扰流槽231以连通相邻的原料空间215,较佳地,该连接板23可根据消费者或商家的实际需求设置成不同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连接板23采用“一”字型的连接方式将基座21的内部分割成ニ个原料空间215,或如图4所示,连接板23采用“十”字型连接方式将基座21的内部分割成四个原料空间215,又如图5所示,采用三个连接板23将将基座21的内部分割成三个原料空间215。请參阅图1和图3,本技术萃茶器工作时,先将欲冲泡的原料50放入基座21的原料空间215中,再将装有原料50的座体置于杯体10内,凸块卡持于凹槽211内,驱动机构驱动搅拌件30转动带动液体产生剧烈的扰流,如图1中箭头A方向所示,扰流流过基座21与杯体10之间的空间并在辅助块11的作用下改变扰流方向,使扰流向下猛烈冲泡原料50,如图1中箭头B方向所示,扰流进ー步可经窗ロ 212流入原料空间215冲泡原料50,扰流再于第一对流槽213和第二对流槽223流入活动空间40内使饮料的浓度均匀扩散,较佳地,如图3中箭头C方向所示,搅拌件30转动带动液体于连接板23之间产生扰流,増加原料50被液体扰动撞击的次数,加速原料50中的元素被释放出来,加快原料50于液体中的萃取速度。综上所述,本技术萃茶器藉由基座21底部向下凸设有数个支撑柱214,支撑柱214、基座21底部及杯体10底部之间形成ー活动空间40,搅拌件30装设于活动空间40内,工作时,搅拌件直接带动杯体10内液体产生扰流,加速扰流速度,扰流再于第一对流槽213和第二对流槽223流入活动空间40内使饮料的浓度均匀扩散,快速完成原料50冲泡,使之缩短原料50冲泡作业时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萃茶器,用于快速完成原料冲泡,包括杯体(10)、安装于杯体(10)的搅拌件(30),及放置于杯体(10)内的座体(20),所述搅拌件(30)由驱动机构带动并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杯体(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0)包括基座(21)、数个连接板(23)及对流筒(22),所述对流筒(22)固设于所述基座(21)的中部,所述连接板(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流筒(22)和基座(21)的侧板上,所述连接板(23)将基座(21)的内部分割成数个原料空间(215),所述基座(21)底部向下贯穿地开设有数个第一对流槽(213),所述对流筒(22)外侧面环设有数个第二对流槽(223),所述基座(21)底部靠近边缘处向下凸设有数个支撑柱(214),所述支撑柱(214)、基座(21)底部与杯体(10)底部之间形成一活动空间(40),所述搅拌件(30)装设于所述活动空间(4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萃茶器,用于快速完成原料冲泡,包括杯体(10)、安装于杯体(10)的搅拌件(30),及放置于杯体(10)内的座体(20),所述搅拌件(30)由驱动机构带动并可旋转地装设于所述杯体(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0)包括基座(21)、数个连接板(23)及对流筒(22),所述对流筒(22)固设于所述基座(21)的中部,所述连接板(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流筒(22)和基座(21)的侧板上,所述连接板(23)将基座(21)的内部分割成数个原料空间(215),所述基座(21)底部向下贯穿地开设有数个第一对流槽(213),所述对流筒(22)外侧面环设有数个第二对流槽(223),所述基座(21)底部靠近边缘处向下凸设有数个支撑柱(214),所述支撑柱(214)、基座(21)底部与杯体(10)底部之间形成一活动空间(40),所述搅拌件(30)装设于所述活动空间(40)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萃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焌
申请(专利权)人:杨文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