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载人数查询系统及乘载人数预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94301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7:36
一种乘载人数查询系统及乘载人数预测方法。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接收使用者输入的搭乘点,并通过无线网络接收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行驶点。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搭乘点以及行驶点判断行驶时间。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行驶时间以及搭乘点的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计算搭乘点等待人数,并通过无线网络接收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即时乘载人数。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搭乘点等待人数、即时乘载人数以及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计算搭乘点预测乘载人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 可通过评估测量的方式,计算各站点可能的乘载人数。
技术介绍
大众运输交通工具乃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通过规划良好的路线, 大众运输交通工具除可让乘客更便捷地于各地往来外,更可因减少一般车辆的使用而达成 节能减碳的目的。而为使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使用更具弹性,许多附加的功能因此发展。举例而言,为使乘客减少在各站等待的时间,大众运输交通工具可通过定位装置 的设置,使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行驶时间得以被预测。详细来说,大众运输交通工具可装设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等定位装置,并通过网络将GPS定位所 得的数据传送至服务器,俾服务器根据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位置、营运路线、当下时间(例 如离峰或尖峰)以及乘客欲搭乘的站点,预测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行驶至乘客欲搭乘的站点 尚须多少时间,如此一来,乘客便可据以判断是否须继续等待,或可先行完成较重要的行 程。然而,前述预测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方式,仅能进行行驶时间的估算,若当乘客根 据估测结果,于搭乘的站点等到大众运输交通工具时,却发现大众运输交通工具上所能乘 载的乘客数已达极限数值,则此种状况下,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预测行驶时间即便正确无 误,然此信息相对于无法搭乘的乘客亦无显著的参考价值。综上所述,如何以预测乘载人数的方式,提升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使用弹性,使乘 客得以更有效地安排行程,乃业界亟需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其 主要通过预测的方式,达成大众运输交通公具于站点的人数判断,俾乘客决定后续的动作。为完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 乘载人数查询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连线。乘载人数预测方法包含下列步 骤(a)令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接收使用者输入的第一搭乘点,并通过无线网络接收大众运 输交通工具的行驶点;(b)令乘载人数查询系统判断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自行驶点行驶至第 一搭乘点的第一行驶时间;(c)令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第一行驶时间以及第一搭乘点的 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计算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d)令乘载人数查询系统通过无 线网络接收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即时乘载人数;(e)令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第一搭乘点 等待人数、即时乘载人数以及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计算第一搭乘点预测乘载人数。为完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乘载人数查询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大众运 输交通工具连线。乘载人数查询系统包含输入模块、收发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器。输入模块用以接收使用者输入的第一搭乘点。收发器用以通过无线网络接收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行 驶点。处理器用以判断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自行驶点行驶至第一搭乘点的第一行驶时间,并 根据第一行驶时间以及第一搭乘点的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计算第一搭乘点等待 人数。收发器更用以通过无线网络接收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即时乘载人数。处理器更用以 根据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即时乘载人数以及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计算第一搭乘点 预测乘载人数。其中,第一搭乘点的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以及第一搭乘点卸载人 数统计值储存于存储器中。通过上述所揭露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 可准确预测大众运输交通工具各站点的乘载人数,俾乘客进一步判断是否继续等待会安排 其他行程。在参阅图式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此
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 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以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方面。附图说明图1A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操作环境示意图1B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示意图2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示意图3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示意图4A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操作环境示意图4B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示意图6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示意图7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示意图8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示意图9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的流程图10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的流程图11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12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的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乘载人数查询系统11输入模块13收发器15处理器17存储器2无线网络3显示模块6 公车7使用者A第一搭乘点B第二搭乘点D行驶点h第一乘客等待时间上限统计值B1第一乘客等待时间上限统计值B2第二乘客等待时间上限统计值L1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L2第二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N1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N2第二搭乘点等待人数R即时乘载人数S系统使用人数T1第一行驶时间T2第二行驶时间U1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U2第二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W1第一搭乘点权值W1第一搭乘点权值W2第二搭乘点权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 明需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环境、应用或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说明者,以下实施例及图示中,与本专利技术非直 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需先强调,为便于说明,以下将以公车作为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范例,然其并非用 以限制本创作的实施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思及除公车外的运输系统。请一并参考 图1A以及图1B。其中,图1A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乘载人数查询系统I的操作环境示意 图,乘载人数查询系统I通过一无线网络2与一公车(大众运输交通工具)6连线。图1B 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乘载人数查询系统I的示意图,乘载人数查询系统I包含一输入模块 11、一收发器13、一处理器15以及一存储器17。而元件间的互动将于下文中予以进一步阐 述。当一使用者7欲前往一第一搭乘点A搭乘公车6时,使用者7可先通过乘载人数 查询系统I预测公车6到达第一搭乘点A的乘载人数。其中,预测乘载人数的方式至少须 考虑三个因素,第一、第一搭乘点A于公车6到达前所会产生的等待人数;第二、公车6的即 时乘载人数;第三、公车6到达第一搭乘点A时卸载的人数。而以下将于第一实施例中陆续 说明三个参考因素的计算方式。首先,说明第一搭乘点A于公车6到达前所会产生的等待人数的计算方式。具体 而言,使用者7先通过乘载人数查询系统I的输入模块11,输入其所欲乘车的第一搭乘点A 的信息,而当输入模块11接收使用者7输入的第一搭乘点A后,乘载人数查询系统I首要 须得知公车6目前的确切位置,俾后续判断公车6到达第一搭乘点A所需的路径以及时间,以作为估测第一搭乘点A的等待人数的基本依据。据此,收发器11此时便可通过无线网络 2接收公车6的一行驶点D的相关信息。需强调者,公车6可通过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等 相关装置的设置完成行驶点D的座标定位,并通过网络将行驶点D回传至乘载人数查询系 统I。另一方面,同样地,使用者7输入的第一搭乘点A亦可转换成GPS座标的形式,俾乘载 人数查询系统I利用。由于定位为已知技术,因此将不再赘述其细节。而当行驶时间相对长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一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通过一无线网络与一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连线,该乘载人数预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接收一使用者输入的一第一搭乘点,并通过该无线网络接收该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一行驶点;(b)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判断该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自该行驶点行驶至该第一搭乘点的一第一行驶时间;(c)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行驶时间以及该第一搭乘点的一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计算一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其中,该第一搭乘点的该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记录于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d)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通过该无线网络接收该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一即时乘载人数;(e)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该即时乘载人数以及一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计算一第一搭乘点预测乘载人数,并提供该第一搭乘点预测乘载人数予该使用者,其中,该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记录于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一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通过一无线网络与一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连线,该乘载人数预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接收一使用者输入的一第一搭乘点,并通过该无线网络接收该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一行驶点; (b)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判断该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自该行驶点行驶至该第一搭乘点的一第一行驶时间; (C)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行驶时间以及该第一搭乘点的一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计算一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其中,该第一搭乘点的该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记录于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 (d)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通过该无线网络接收该大众运输交通工具的一即时乘载人数; (e)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该即时乘载人数以及一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计算一第一搭乘点预测乘载人数,并提供该第一搭乘点预测乘载人数予该使用者,其中,该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记录于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更记录该第一搭乘点的一第一乘客等待时间上限统计值,该步骤(C)更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行驶时间、该第一乘客等待时间上限统计值以及该第一搭乘点的该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计算该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更记录该第一搭乘点的一第一搭乘点权值,该步骤(e)更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该即时乘载人数、该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以及该第一搭乘点权值计算该第一搭乘点预测乘载人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行驶点以及该第一搭乘点间更包含一第二搭乘点,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更记录该第二搭乘点的一第二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该乘载人数预测方法更包含 (f)于步骤(C)之后,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判断该大众运输交通工具自该行驶点行驶至该第二搭乘点的一第二行驶时间; (g)于步骤(f)之后,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二行驶时间以及该第二搭乘点的一第二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计算一第二搭乘点等待人数,其中,该第二搭乘点的该第二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记录于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 其中,该步骤(e)更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该第二搭乘点等待人数、该即时乘载人数、该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以及该第二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计算该第一搭乘点预测乘载人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更记录该第一搭乘点的一第一乘客等待时间上限统计值以及该第二搭乘点的一第二乘客等待时间上限统计值,该步骤(C)更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行驶时间、该第一乘客等待时间上限统计值以及该第一搭乘点的该第一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计算该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该步骤(g)更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二行驶时间、该第二乘客等待时间上限统计值以及该第二搭乘点的该第二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统计值计算该第二搭乘点等待人数。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更记录该第一搭乘点的一第一搭乘点权值以及该第二搭乘点的一第二搭乘点权值,该步骤(e)更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该第二搭乘点等待人数、该即时乘载人数、该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该第二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该第一搭乘点权值以及该第二搭乘点权值计算该第一搭乘点预测乘载人数。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载人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骤 (f)于步骤(d)之后,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于一时间区间内记录使用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的一系统使用人数; 其中,该步骤(e)更令该乘载人数查询系统根据该第一搭乘点等待人数、该即时乘载人数、该第一搭乘点卸载人数统计值以及该系统使用人数计算该第一搭乘点预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兴王巍兴谢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