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触控面板包括玻璃基板,它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透明导电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面的中部;第二透明导电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二面的中部;导电金属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面的周边;两个绝缘层,分别布设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布设在玻璃基板的两面,透明导电层表面平整,不易被压断。因此,触控面板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在强光下,不会出现较强的反射现象,达到美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触控屏已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例如医疗设备、移动和手持设备、工业过程控制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按工作原理来分,触控屏可以被分为电阻式触控屏、电容式触控屏、表面声波式触控屏以及红外线式触控屏。其中,电容式触控屏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中国专利申请公开文件CN101441545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控屏及其制造方法。该电容式触控屏包括基板,还包括设置在基板同侧的ITO层、绝缘层、电路层和保护层,ITO层由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轴线迹和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二轴线迹交叉组成,第一轴线迹与第二轴线迹相互垂直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轴线迹被与其相交的多根第二轴线迹隔断成多个单元,同一第一轴线迹中相邻的两单元通过金属桥电连接,金属桥和第二轴线迹之间设有将两者绝缘开的绝缘块。然而,上述电容式触控屏结构有以下不足(I) ITO层与金属桥的反射率不相同,当这种触控屏暴露于强光下(如在太阳光下),人们可以看到较亮的金属桥和较暗的ITO层,影响美观效果。(2)由于金属桥需要将第一轴线迹与第二轴线迹隔断,在生产过程中,ITO容易折断从而降低成品率;并且,使用者在长期的触摸过程中,也容易将ITO的导电线路压断,从而导致触控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加美观、并且使用寿命更长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该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玻璃基板,它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透明导电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面的中部;第二透明导电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二面的中部;导电金属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面的周边;两个绝缘层,分别布设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由氧化铟锡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由二氧化硅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是15 OA至3 O OA。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导电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线路组和第二金属线路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一导电组,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导电组;第一金属线路组与第一导电组耦合连接,第二金属线路组与第二导电组耦合连接。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一玻璃基板第一面的周边布设一导电金属层;在上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面的中部涂布透明导电层,并蚀刻该透明导电层以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在上述玻璃基板的第二面的中部涂布透明导电层,并蚀刻该透明导电层以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在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分别溅镀一绝缘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方案,所述透明导电层由氧化铟锡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由二氧化硅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是150A至300A。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导电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线路组和第二金属线路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组,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括第二导电组;第一金属线路组与第一导电组耦合连接,第二金属线路组与第二导电组耦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布设在玻璃基板的两面,透明导电层表面平整,不易被压断。因此,触控面板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在强光下,不会出现较强的反射现象,达到美观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的制造方法,首先在玻璃基板的一面的周边布设导电金属层,然后在玻璃面板的中部布设透明导电层,这样可以避免预先布设透明导电层的情况下,避免在布设导电金属层时对透明导电层的刮伤。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控面板是在玻璃基板的两面布设并蚀刻出透明导电层,导电金属层预先设置在玻璃面板的周边,可以对透明导电层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可以缩短生产工艺的转化时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玻璃面板与布设于玻璃面板上的透明导电层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电金属层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玻璃基板10、第一透明导电层20、第二透明导电层20'、导电金属层30、两个绝缘层40、40';其中,玻璃基板10具有两个面,即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透明导电层20布设在玻璃基板10的第一面的中部,第二透明导电层20'布设在玻璃基板10的第二面的中部,导电金属层30布设在玻璃基板10的第一面的周边,两个绝缘层40、40'分别布设于第一透明导电层20与第二透明导电层20'上。采用上述结构,第一透明导电层20与第二透明导电层20'分别布设在玻璃基板10的两面,分别用于感应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电容的变化;透明导电层表面平整,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易被压断;并且,现有技术中采用单层透明导电层的制法,在透明导电层内设置金属桥,而金属桥与透明导电层的反射率不同,而影响触控面板的美观效果。在上述结构中,第一透明导电层20与第二透明导电层20'是由氧化铟锡(ITO)制成,ITO是一种导电性能良好且透明的材料。绝缘层40、40'由二氧化硅制成,且绝缘层40、40'的厚度优选150A至300A之是,不仅保证了良好的透光性能,并且起到了保护透第一透明导电层20、第二透明导电层20'的作用,减少信号的干扰。如图2、图3所示,导电金属层30包括第一金属线路组32和第二金属线路组34 ;第一透明导电层20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一导电组22,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0'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导电组22';第一金属线路组32与第一导电组22耦合连接,第二金属线路组34与第二导电组22'耦合连接。其中,第一导电组22与第二导电组22'都是通过蚀刻技术,将玻璃基板10上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0、第二透明导电层20'蚀刻出相应的图案,如四边形、六边形等,这些图案连成一串。当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所述触控屏时,这些图案产生电容的变化,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20与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通过导电金属层30与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进行电连接,因此可以侦测到手指或物体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控屏上的位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电容多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如图4所示,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在玻璃基板10第一面的周边布设导电金属层30。玻璃基板10是一透明的基板。如图3所示,导电金属层30预先布设在玻璃基板10上,可以避免当先蚀刻透明导电层(ΙΤ0层)后布设导电金属层30时,导电金属层30对ITO层的刮伤。导电金属层30包括第一金属线路组32和第二金属线路组34,第一金属线路组32与第二金属线路组34都由多根金属线组成,每一金属线与上述每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它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透明导电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面的中部;第二透明导电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二面的中部;导电金属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面的周边;两个绝缘层,分别布设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基板,它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一透明导电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面的中部; 第二透明导电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二面的中部; 导电金属层,它布设在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面的周边; 两个绝缘层,分别布设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由氧化铟锡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由二氧化硅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是150A至300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线路组和第二金属线路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一导电组,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导电组;第一金属线路组与第一导电组耦合连接,第二金属线路组与第二导电组耦合连接。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电容式触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衡亚冰,崔继文,
申请(专利权)人:佳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